APP下载

“锁链”
——浅谈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2014-02-10卓智聪

教育观察 2014年8期
关键词:锁链初高中知识点

卓智聪

(梧州市第七中学,广西梧州,543002)

计算机是当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而数学就是它运行、变化、改进的一个基础。并且,数学已经成为了现代人受教育的一种基本素质,它对我们形成理性思维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从接触数学到高中,许多学生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数学学习上。然而很大部分在一到九年级的时候数学成绩还可以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数学成绩就开始下降。

一、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

针对这样的情形,笔者对所在学校的多届学生的学习做了调研,发现主要原因有下面两点:

(一)初中和高中的教师教学衔接方面

课改后,初中教材在内容上删减了不少,难度上也整体下降,重在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以及简单的计算;而高中教材内容多、抽象,逻辑性强,注重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空间想象等能力的培养。可见,初、高中教材在知识点的衔接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另外,除了以上教材方面的原因,初中数学要求简单、重记忆,高中则在此基础上还对学生的观察、分析、空间想象等各种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到了高中阶段,教师的教法必然与初中有着极大的区别,少了对重点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强调,所以刚刚进入高中的新生要适应和接受这些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生的个人学习方面

1.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进入了高中的学习后,以为还会跟初中一样,一切都等着老师带。平常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老师上到哪就学到哪,课堂上该记笔记和不该记笔记的内容都记录下来,因此没能真正听懂课,理解所学。

2.学习方法不对。当老师在课堂上分析问题,剖析知识点时,学生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听课不专心。当留下了一大堆不明白的问题和疑问的时候,他们课后又没能及时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结果日积月累,完全跟不上教师的脚步。还有些学生夜里加班加点,白天上课却精神不足,甚至根本不听课,最后时间浪费了,却没有收到任何成效。

3.忽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某些自以为“水平不错”的同学对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方法并不重视,却好高骛远,把时间花在了难题的解答上,等到考试的时候经常因为对知识记忆的似是而非、印象不深而导致计算错误。

总的来说,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的脚步走,不善于独立思考和钻研数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能力。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一套学习方法,不善于抓住学习中自学、阅读、复习、小结等必要环节,对高中学习内容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针对上述存在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应当采取衔接教学,处理好初高中的知识转变、难度深浅的变化、能力要求的提高等,对学生应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兴趣,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教师,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所以,要使学生学好数学,教师首先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其次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向老师“刨根问底”,甚至提出“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见解,对于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小小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高中数学中,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进度,使大多数学生能接受并消化。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素材,让每位学生在一周内都能有1—2次机会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的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耐心,慎重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种成功感,使他们热爱数学。

在课堂引入的时候,教师要多花时间琢磨,创设出好的情境,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好奇和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就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让数学不再枯燥,学生也能够主动去学数学。

如: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

1.梧州每年雨季都有可能出现洪水灾害,所以如果水库要进行连续两次开闸泄洪,而且开闸时假设水量不增加。有下面的三种方法:A.第一次泄水a%,第二次泄水b%。B.第一次泄水b%,第二次泄水a%。C.两次都泄水(a+b)/2%。请问:哪一种方法能够泄洪最多?

2.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只需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

以上两个应用问题,一个是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是物理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教师再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整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通过相关知识的比较,补充部分相关知识,达到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的目的;通过对知识结构的回顾,增设旧知识的应用与提高,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通过复习和巩固,增加问题解决的学习环节,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问题教学模式的实践,强化过程中的衔接教学,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有些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些方面,很多时候却埋怨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和基础太差。初高中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尤其在高一的代数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重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

教师在对新知识点讲解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初中与高中阶段数学知识、方法和能力联系紧密的知识及知识的交汇点,通过问题法、引导法、复习法等,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减缓能力坡度,利于学生顺利过渡,便于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转变

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学,怎样在高中的学习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学习的流程来讲,好的习惯应该有:制定合适自己的学习计划,课前的预习、课堂里的专心听讲认真笔记,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和注意复习、阶段性的小结及拓展课外知识。

1.学生每个学期都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这样就可以时刻督促自己,更为不断向前提供源源动力。当然,定下的计划应该有长期、短期安排之分,关键是不能脱离实际情况。2.课前要预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对学好新课,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都是有帮助的。而且预习不仅仅可以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更能提高学生对新课的兴趣。3.课堂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相应的解题技能和方法。而且预习了的学生就有了很大的优势,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哪里不会,更能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解,知道哪些需要详细记录,哪些是一笔带过,怎样的笔记才是自己需要的。4.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人对事物总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要想把学过的知识点、技能方法记住,就需要学生注意复习,反复记忆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5.系统进行对知识章节的小结是让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印象,把这些知识构成一个体系并探索其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习的层次得到提高,把所有的知识融会贯通。课外知识的学习,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和同学或与教师交流学习上的问题、心得等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四)一步一脚印,戒骄戒躁

高中的学生还处于青少年时期,难免会有缺乏耐心、不够踏实的时候。有的学生会想着靠短时间“突击”就可以学好,有的会为自己一时的好成绩而沾沾自喜,有的还会为某次的考试不理想而沉寂下去。对于这样的情形,教师必须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并非一时半刻就可以完成。

(五)关注学科特点,探索数学学科的更优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都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它又是抽象的,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必须“活”,仅仅是看书不练不可以,仅仅是练不总结不可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深刻理解,并结合个人特点,找到学习的更优方法。

总的来说,要衔接好初高中的数学教学,除了以上列出来的,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教师注意。教师要授人以“渔”,因材施教,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才是教之根本。所以教师要尽量做到“扶着学生走——和学生一起走——学生自己走”的过渡。这当中的难度显而易见,因此需要教师之间加强交流,让彼此摸索的时间更短,进步得更快。

[1] 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8).

[2] 黄红.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3] 胡中双.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锁链初高中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锁链与灯笼
锁链与灯笼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人生锁链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