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对温室大棚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2014-02-10李胜男郭荣君刘志奇王九明李世东
李胜男,郭荣君,刘志奇,王九明,李世东
(1.北京诺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0016;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生物制剂对温室大棚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李胜男1,郭荣君2,刘志奇1,王九明1,李世东2
(1.北京诺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00016;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比较了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109cfu/g)和氨基寡糖素对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病较轻时,连续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和氨基寡糖素700倍液能较好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7.2%~90.7%和52.5%~91.5%。建议在有机黄瓜未发生白粉病或白粉病病情指数小于10的情况下应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控。
生物制剂;有机黄瓜;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由白粉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引起,可在黄瓜整个生育期侵染,具潜伏期短和再侵染频繁的特性[1],是为害保护地栽培黄瓜的重要病害[2]。白粉菌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湿度在80%以上,最适温度20~25℃[3],生产上使用大量化学杀菌剂控制黄瓜白粉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病菌会逐渐产生抗药性,增加了该病害的防治难度。生物防治因具有环境友好、对人畜无毒[4,5]等优点而在绿色蔬菜生产中受到人们的关注。
枯草芽孢杆菌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防治作用,且能产生抗逆耐热芽孢,利于生物制剂的生产,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6]。目前我国对有机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投放要求更加严格,新的有机产品标准(GB/T 19630-2011)[7]规定绿色蔬菜生产中可允许使用的有机合成的中毒和低毒杀菌剂、农用抗生素类产品[8,9]在有机蔬菜生产中不能使用,因此,建立适合有机蔬菜生产的病害防控技术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符合有机蔬菜病害防治要求[7]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制剂和氨基寡糖素在有机园区温室大棚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构建有机黄瓜生产中白粉病的防控技术体系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生物制剂为枯草芽孢杆菌 (1×109cfu/g,50 g/袋),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氨基寡糖素,山东国润生物农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供试黄瓜为津优308、津优38和津优36,有机方式种植。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北京诺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区温室大棚中进行。共划分Ⅰ、Ⅱ、Ⅲ3个区,每区设4个处理,①TB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200倍液;②TB2,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③T3,氨基寡糖素700倍液;④CK(对照),喷施清水。每处理4行,每行25株黄瓜。Ⅰ、Ⅱ、Ⅲ区分别种植黄瓜津优308、津优38和津优36,其中津优308和津优38为实生苗,津优36为嫁接苗。2013年11月8日第一次喷施,隔3 d喷施第二次,隔5 d后喷施第三次。于11月14日和21日分别调查白粉病的发病情况,调查时,每处理中每行随机抽取10株,调查植株所有受害叶片上出现病斑面积。根据发病面积进行分级,0级:无症状,1级:0.1%~5%,2级:5.1%~20%,3级:20.1%~40%,4级:40.1%~100%。 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如下,病情指数=∑[(病级×发病株数)/(最高病级×调查总株数)]×100, 防治效果 (%)=(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用Origin 8.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中3个品种有机黄瓜的发病程度不同。喷施前,津优36的发病程度最重。由表1可知,两次喷施药剂后进行第1次调查时,津优36对照处理的病情指数已达到了38.41;津优38和津优308的病情指数比较接近,但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氨基寡糖素在津优308上的防病效果比较好,分别达到72.0%~80.4%和52.3%,高于其在津优38上的防效;在津优36上的控制效果不明显。第3次喷施药剂并摘除下部叶片后,津优308和津优38的病情得到较好控制,病情指数明显下降。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到87.2%和90.7%,500倍液的防治效果也可达到86.4%和79.7%,氨基寡糖素700倍液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到为91.5%和52.5%。但在津优36上的病情指数仍然高达31.32,在该小区喷施药剂对病害的发展无控制作用。
表1 生物制剂叶面喷雾对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3 讨论
有机黄瓜生产中对病害防治的要求比较高,只能选择使用活菌制剂和某些植物提取物类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本试验表明,氨基寡糖素和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可用于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在白粉病发病比较轻时,3次喷施后可以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病情指数明显下降,防治效果分别可达到52.5%和79.7%以上(表1)。氨基寡糖素的主要成分为壳聚糖和寡聚糖,主要由贝类等海洋生物外壳降解而成。壳聚糖和寡聚糖类物质可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减轻病害的发生[10],通过控制病原菌的侵染和繁殖减轻病害。而枯草芽孢杆菌则主要通过分泌脂肽类和蛋白类抑菌物质抑制植物病原菌孢子萌发、生长与繁殖[11],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生态位点[12,13]及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14]等方式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中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由枯草芽孢杆菌B006研制而成,该菌株可产生抗生素surfactin和fengycin,可抑制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15],但对白粉病菌的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嫁接是有机生产中允许应用的一种代替轮作[7]的农艺措施,试验中津优36所使用的砧木为京欣砧5号(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黄瓜专用砧木一代杂种),该砧木具有根系发达、抗枯萎病的特点[16]。虽然目前未见有关该品种对黄瓜叶部病害的抗病性报道,但翁祖信等[17]对嫁接黄瓜抗叶部病害的研究表明,嫁接黄瓜对白粉病有一定抗性。因此,本试验中津优36的嫁接黄瓜发病程度严重的原因可能与温室大棚的环境条件有关。津优36位于棚室东侧,温度高于棚室西侧的Ⅰ、Ⅱ区,而低温不利于白粉病孢子的萌发[2]。因此当环境条件非常利于黄瓜白粉病流行时,再喷施生物制剂并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由于目前可选择的生物制剂品种很少,因此,在有机黄瓜生产中,应尽量创造不适于病情流行但比较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配合生物制剂的使用,才能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
4 结论
在有机黄瓜生产中,病害的控制效果与生物制剂使用时间以及病害的发生程度有关。温室条件是影响有机黄瓜白粉病病害发生程度和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病害发生早期,连续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109cfu/mL)200倍液 3~5次,对有机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控制白粉病的蔓延。
[1]董金皋,李洪连,朱杰华,等.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Kim Y S,Song J G,Lee I K,et al.Bacillussp.BS061 suppresses powdery mildew and gray mold[J].Mycobiology,2013,41(2):108-111.
[3]王爱英.黄瓜白粉病流行主导因素及病害防治的初步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3:1-10.
[4]Abdel-Kader M M,El-Mougy N S,Aly M D E,et al.Greenhouse biologicalapproach forcontrolling foliar diseases of some vegetables[J].Advances in Life Sciences,2012,2(4):98-103.
[5]王友平,朱金英,郭平银,等.黄瓜白粉病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9(1):37-42.
[6]王丹秋,李焕玲,王惟萍.枯草芽孢杆菌菌剂防治蔬菜病害应用技术研究[J].中国蔬菜,2013,27(12):277-280.
[7]GB/T 19630-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机产品标准[S].
[8]NY/T393-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S].
[9]金轶伟,刘又高,柴一,等.2%武夷菌素水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 839-6 840.
[10]马青,孙辉,杜呈光.寡聚糖诱导黄瓜对白粉病抗病反应的超微结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4,34(6):525-530.
[11]张晓云,李宝庆,郭庆港.枯草芽孢杆菌CAB-1抑菌蛋白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28(3):375-380.
[12]Bacon C W,Yates I E,Hinton D M,et al.Biological control ofFusarium moniliformein maize[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1,109(S2):325-332.
[13]曹君,高智谋,潘月敏,等.枯草芽孢杆菌BS菌株和哈茨木霉菌株对棉花枯黄萎病的拮抗作用[J].植物病理学报,2005,36(6):170-172.
[14]陈中义,张杰,黄大昉.植物病害生防芽孢杆菌抗菌机制与遗传改良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3,33(2):97-103.
[15]杨琦瑶,索雅丽,郭荣君,等.枯草芽孢杆菌B006对黄瓜枯萎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菌组分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2):235-242.
[16]张帆,贾长才,姜立纲.黄瓜专用砧木品种京欣砧5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1(4):73-75.
[17]翁祖信,李宝栋,冯东昕.嫁接黄瓜防病与增产效果的研究[J].中国蔬菜,1993(3):11-15.
Inhibitive Efficacy of Bio-agent against Powdery Mildew Disease on Organic Cucumber in Greenhouse
LI Shengnan1,GUO Rongjun2,LIU Zhiqi1,WANG Jiuming1,LI Shidong2
(1.Beijing Noah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Ltd.,100016;2.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control efficacy ofBacillus subtiliswettable powder(WP)(1×109cfu/g)and oligosaccharins against powdery mildew in organic cucumber produ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spraying with 200 times dilution ofB.subtilisWP or 700 times dilution of oligosaccharins could control powdery mildew disease effectively while the disease was less serious,and the control efficiency reached to 87.2%-90.7%and 52.5%-91.5%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bio-agent 200 times dilution ofB.subtilisWP should be used before the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disease was serious or the disease index was less than 10 in organic cucumber production.
Biological agent;Organic cucumber;Powdery mildew
S436.421
A
1001-3547(2014)12-0063-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4.12.021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5-B-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9B01)
李胜男(1987-),女,硕士,从事设施蔬菜栽培工作,
电话:18810125592,E-mail:shengnanli1987@gmail.com
李世东,通信作者,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病害防治,电话:010-82109573,E-mail:lisd@ieda.org.cn
201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