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2014-02-10袁向科
袁向科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袁向科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5月运用中医辨证对该科54例糖尿病足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愈32例(59.3%);好转19例(35.2%);无效3例(5.5%)。总有效率94.5%。结论通过观察,我们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糖尿病足;中西医治疗;通脉汤剂;临床观察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近些年该病呈发病广、高伤残、影响大的特点发展,已经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成为目前学界重点研究的课题。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5月运用中医辨证对该科5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该科2013年12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DF患者,共5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39~82岁,平均68.1岁;糖尿病病程2~36年;DF病程1周~11月;诱因:足癣破溃2例,胼胝继发感染4例,外伤(挤压、鞋内异物)6例,各种[]烫伤(理疗、取暖)7例,无明显诱因35例。既往病史:脑梗塞5例,高血压17例,冠心病21例;入院随机血糖6.8~38.4 mmol/L间,平均16.49 mmol/L;足背动脉搏动存在者25例,未触及者29例。Rydel-Seiffer分级音叉实验阳性4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基础治疗①积极控制原发病:针对性选用降糖药或早期胰岛素应用治疗。②严格控制感染:依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③积极改善肢体远端血液循环。④改善全身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调整酸碱及电解质平衡。
1.2.2 中医辨证治疗依据中医辨证,将糖尿病足分为气阴两虚、湿热毒盛、气血两虚三型。
1.2.2.1 气阴两虚坏疽型患足皮色暗红,疼痛剧烈,干枯色黑。伴高热烦躁,口渴汗出,心悸气短,舌红苔薄,脉弦细而数。治以益气养阴、和营解毒。宜顾步汤为主,酌量加用连翘、白花蛇舌草、玄参、石斛等。
1.2.2.2 湿热毒盛坏疽型患足紫红肿胀,足趾坏疽溃烂,迅速向四周扩散,疮色灰黑,创面污浊秽水,腥臭难闻,伴壮热口渴,烦躁,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和营解毒。宜四妙勇安汤为主,酌量加用黄芩、知母、萆薢、赤芍等。
1.2.2.3 气血两虚坏疽型患足肌肉瘦削,皮肤干燥或浮肿,疮色暗灰,脓腐难脱,肉芽老化,久不收口,伴面黄肌瘦神疲乏力,溲清便溏,舌淡有齿痕,苔腻,脉沉细无力。治以补益气血,和营解毒。宜八珍汤为主,酌量加用黄芪、赤芍、肉桂、白花蛇草等。
1.2.3 局部创面处理
1.2.3.1 干性坏疽先控制感染,改善循环,外敷利凡诺纱条,促进坏死足趾干燥,待炎症局限,正常组织与坏死组织界限清楚时,手术切除坏死部分,外敷八宝丹祛腐生肌促进肉芽生长,肉芽改善后,可予点状植皮促进创面愈合。
1.2.3.2 湿性坏疽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包括坏死的骨质、肌腱等。清创时应沿肌腱方向切开腱鞘并清除坏死肌腱组织以达到充分引流目的。清创后仍有坏死组织不脱者,外用七三丹;创面周围红肿者,复方黄柏液塌渍后,外敷金黄膏清热消肿;创面脓腐祛除后,外用八宝丹以生肌敛疮;肉芽基低红润后,可给予点状植皮以促愈合。
1.3 诊断标准
均采用2013年的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医学诊断标准[1],并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符合糖尿病足的分型及分级标准[2-3]。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溃疡创面完全愈合,临床Wanger分级0级;好转:溃疡创面缩小,分泌物减少,临床Wanger分级好转1个级别以上;无效:溃疡创面无缩小,分泌物无减少,临床分级无好转或恶化[3]。
2 结果
治愈:32例(59.3%);好转:19例(35.2%);无效:3例(5.5%)。总有效率为94.5%。
3 讨论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合并血管、神经病变遭遇创伤、感染等所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4],愈合困难,治疗棘手。我们在临床治疗中总结中西医结合,内外科兼顾,整体与局部并重的治疗方案。西医治疗采用消炎、降糖、改善循环及支持疗法,纠正严重感染及机体代谢失衡,使全身情况好转。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是治疗重要环节,针对不同证型以相应的治法。扶正即益气养阴、滋阴降火、气血双补;祛邪即解毒、和营、托毒外出。我们应用中医药辨证结合治疗,使患者机体情况改善,肢体血运重建,为保留肢体创造条件。现代药理研究为中药在治疗该病提供了客观依据:黄芪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微循环。当归、赤芍、川芎配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丹参调节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促进创面血管再生。生地、白术、茯苓也有降低血糖作用。二花、地丁、连翘、白花蛇舌草都有很强的抗内毒素作用,减少感染风险。此类药物合理调配运用确实收到不错疗效。
通过该临床病例观察,该研究总结出在西医针对性基础治疗上,合理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并积极处理局部病变组织的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1]李静,童南伟.2013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治标准更新内容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3):61-66.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87-814.
[3]张惠芬,迟家敏,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M].译.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0-453.
[4]许樟荣,敬华.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编写.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3-44.
R587.1
A
1672-4062(2014)11(b)-0055-01
2014-08-18)
袁向科(1984-),男,河南许昌人,硕士,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疮疡的临床与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