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对韩欧多晶硅制裁力度远远不够
2014-02-10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萧函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 萧函
如今,一些欧洲企业在出口中国多晶硅时,可能要三思而后行了。近日,商务部公布了对于欧盟出口至中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终裁决定。其中,反补贴税率均为1.2%;而反倾销税率则有两个级别,瓦克化学的倾销幅度(即税率)为14.3%,其余多家欧洲企业的倾销幅度则在42%。不过,由于瓦克化学已与中方达成了价格承诺,因而其应免于征收反倾销税。
这次“双反”调查是在2012年9月17日开始的,调查机关收到了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及大全新能源4家公司的申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多晶硅提起反倾销调查。
从公布的终裁决定看,中国对韩欧的多晶硅制裁力度远远不够,该举措并不能给国内多晶硅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由于产业内部和国际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冲击仍将持续,本就经营非常困难的多晶硅企业将再度陷入破产兼并的潮流,国内多晶硅产业、世界多晶硅产业的基本格局不会出现任何变动,寡头垄断仍将长期成为多晶硅行业的基本特征。
我国政府采取“双反”举措的目的非常明确,保护国内多晶硅企业、稳定多晶硅市场供求关系、促进多晶硅行业健康发展是最终目标。然而,此次“双反”调查和取证过程持续时间太长,多晶硅产业已经跌入谷底,“雨后打伞”并不如“雪中送炭”的效果明显。最初“双反”并非出于主动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而是在外部多轮“双反”之后被迫采取的应对措施,反应速度、制裁力度明显不能与国外相提并论。
同时,倾销、补贴本就是既存事实,而我国在该方面采取措施尚存在犹豫,欧洲巨头通过协商还能获得良好的进入条件,这可能会给整个产业的复苏留下隐患,外资猛于虎的惨痛教训应当时刻铭记。该事件同样给我国政府敲响了警钟,今后在面对国际贸易纠纷时必须采取强硬有效的举措及时保护国内企业,国外全方位、立体化、高力度的“双反”策略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以便今后能更好地确定惩处标准。很多时候在国外政府明确指定制裁我国相关产业时,谈判协商所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利用全方位优势进行反制或能收到良好效果。
从国内外多晶硅产业的正面交锋来看,行业集中度、生产成本、销售策略、贸易方式等多个方面我国企业都败下阵来,行业利润率、企业竞争实力明显逊色很多。来自政府部门的保护政策非常有必要,毕竟当初各地多晶硅项目批量上马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失准有直接关系。如今将所有问题、所有企业推给市场是非常不明智的举措,而部分已经复产的中小企业则会成为行业企稳回暖的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