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天堂的乡野里
2014-02-10赖昭民
赖昭民
放下《草房子》已两月有余,再次写下这个名字,我仍然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如同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内心涌现的莫名的欢喜——那来源于童年时代的记忆和呼吸,在河流交错的田野上,稻田、山包、村庄……它们像油画中的主角各自占据着属于自己的黄金位置。清晨有雾缭绕在河面上,缭绕在山包的腰间,炊烟弥漫着村子——这便是一幅水墨田园画卷;正午时分,太阳当空悬挂,牛羊沿着河床吃草,戴斗笠的人们弓着腰身在田间忙碌,光着屁股的孩子在河里戏水——这便是一首饱含生命气息的歌谣;傍晚时分,夕阳在火红的云霞簇拥下沉入西山,牛羊迈着悠闲的步子返回村子,公鸡站在树上清点成员,孩子背着书包奔跑在回家的田埂上——这便是一曲婉转、和美的暮歌。
是的,《草房子》还原了我童年的梦境,给予我一种朴实而甜美的感受。我相信很多有着农村生活经验的人读了这本书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它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刻意构建情节,也不是为了展示文笔而精心雕琢文字,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流淌的,像河水一样自然。桑桑、秃鹤、细马、纸月……他们都是作者童年时的小伙伴,他们就是自然地生长在乡野之上的,如同牛羊、白鹭、苇莺一样的生命。
桑桑是故事中的主角,他是健康少年的典型——善良、勇敢、可爱,他为了护送孤儿纸月上学敢同野孩子打架,最后打得头破血流。他同情被驱赶出油麻地小学校园的老婆婆,常常去和大家都惧怕的老婆婆说话,最后感化了老婆婆,也感化了身边的师生。当老婆婆因舍身救起落水的学生而挣扎在死亡线上时,孩子们一声声“奶奶、奶奶”的深切呼唤把她叫醒了。桑桑不怕死亡,在得知自己患上“不治”之症后,依然坚持上学,并安慰父母,开导班上为他担心的同学。
还有一个我喜欢的人物是细马。细马不是油麻地人,他只是住在油麻地小学附近,没有孩子的邱二叔把细马带到身边。因为语言不通,细马在油麻地小学读了几年书后就辍学放羊了。和许多不幸的家庭一样,邱二叔患病不治去世,留下十来岁的细马和患有精神病的邱二妈。于是,细马一夜之间长大了,他花了七天时间找回了因精神病出走的邱二妈,卖掉了家里的几棵大树,并买回砖瓦重建被洪水摧毁的家园,他还买回五十头白羊立志重振家业……细马,一个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他的坚强和担当无疑让读者们深深感叹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