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筑牢多点多极基石

2014-02-10邓灼

四川党的建设 2014年6期
关键词:强县县域工业

●本刊记者/邓灼

一条条乡村公路在青山绿水间蜿蜒,一排排别致的小楼房在田间草地上挺立,图书馆、健身室、小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5月9日,当参加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的县(区、市)委书记走进西充县凤鸣镇双龙桥综合体时,无不被眼前的一幕幕吸引住,发出啧啧地称赞。西充县委书记韩伦红介绍,这个为探索丘陵乡村发展模式而打造的新农村综合体,凭借前庭后院、自然生态的“微田园”新村风格,已成功跻身全国1000个“美丽新村”。

西充的发展,只是我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筑牢多点多极基石恢弘乐章的一个序曲。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四川183个县(市、区)GDP总量超过100亿元的已有96个。而“三大新兴增长极”所在的成都平原经济区8个市、川东北经济区5个市、川南经济区4个市的经济总量已占全省91%。

无论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还是全省各地的统计数据,都充分表明,壮大县域经济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县域经济发展首先是产业的发展

走进广汉市,考察团参观了辐射带动10万亩农田的广汉市四川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这个建于2010年11月的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农业基地,核心区有2万亩,采用稻麦纯粮模式轮作生产。“我们这里连秸秆都是机械化打捆处理的。”广汉市农业局局长胡智自豪地说。2013年,核心区水稻平均亩产679公斤,小麦平均亩产485公斤。

广汉的发展路径映证了王东明书记指出的,“县域经济发展首先是产业的发展,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

农业现代化,要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目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春夏之交,在川陕交界的朝天区校场村,随处都能看到核桃种植户们忙碌的场面。这里的核桃产业基地现有核桃树45000余株,总产量能达到150吨,产值达600万元。

核桃只是朝天特色农业这个大篮子里的一个“鸡蛋”,朝天已经建成核桃、蔬菜、土鸡、食用菌、蚕桑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3.5万户农户连片发展五大农业产业69万亩。2013年,朝天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居全省同类县区第4位。

工业强县、工业富县更是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内外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工业发展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撑,没有工业经济的先行突破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撑,就不会有县域经济的整体突破。于是,按照省委“立足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做大工业规模,推进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的要求,一场工业强县的热潮迅即展开——

成德共建工业园的落户,让中江这个农业大县驶入了工业强县的“快速通道”;丹棱推多项奖励政策,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产业,力争到2017年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三台在软硬环境上狠下功夫,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招商引资,全面联系重点工业企业……

“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工业,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县域工业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说出了县委书记们、县长们的心里话。

县域经济是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战场,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潜力巨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省委书记王东明

▍走差异化和特色化之路

我省有183个县(市、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尤以高原、山区和丘区为多,各地气候有着明显差异,少数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差异很大,这些都注定了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和特色化。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对此要求,“提升平原地区现代化水平,推动丘陵地区县实现突破发展,壮大山区县特色经济,扶持特殊贫困县跨越发展”,这为我们确立了走一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发展之路。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2014年县域经济发展改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到2017年,15个平原县的生产总值全部超过100亿元,其中11个超过300亿元;44个丘陵县中,39个以上县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其中17个达到300亿元;36个盆周山区县中,13个以上的县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其中1个县达到300亿元;51个民族地区县中,5个以上县生产总值要超过100亿元,2个县超过300亿元。

如果说上面的数据比较枯燥,那我们到各地走走,你会看到:射洪县和威远县依托矿产资源,进行转型升级,取得新的突破;金堂作为农业大县,用10万亩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条独具丘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泸州市江阳区以得天独厚的白酒产业链为动力,带动三产联动,取得多方面成功发展;仁寿强力实施仁寿全域天府新区战略,GDP连续3年保持平均16.6%,工业大县、经济强县正成为仁寿的新名片……

有特色、有侧重是各地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但在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杜受祜看来,除了区域化、差异化等特点,从科学发展角度考虑资源情况,产业布局及分工,各区域之间还应该协调发展。他以彭山县为例,认为其可以借助天府新区发展之力,从交通、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积极与成都对接,通过园区建设,成就“工业之强”。

▍72个“百亿县”的目标渐行渐近

5月9日,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在四川的135个县市(不含市辖区),其GDP为13963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县域在全省经济版图中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

在135个县市中,GDP超过百亿的县市56个,超过200亿元的县市比达到21个,超过300亿元的有4个县市,分别是双流县、西昌市、郫县和简阳市,距离2017年打造72个“百亿县”的目标渐行渐近。

数据喜人,但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分析,透过数字,我省县域经济的软肋也还存在:投资比重较高,消费比重较低;部分县市工业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层次不高;收入差距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县域之间的发展差异也非常明显。

有的放矢,才最见成效。备受关注《四川省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要点》日前正式出炉,从城乡规划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公共服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产权改革、城乡社会保障六个方面诠释了2014年县域经济发展的举措。新举措抛弃了以GDP单一增长为模式的经济发展考核方式,要求各县在建设领域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科学发展,更加关注保障民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向着72个“百亿县”的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举措,各地纷纷行动起来——芦山县抓住产业重建机遇,提出2018年前要力争建成乌木根雕产值百亿县;拥有陶瓷及配套、新材料产业、新型能源化工产业、机械制造产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等5个“百亿大产业”的夹江,全力推动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泸县则准备深度融入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实现与泸州一体化发展;“四川造”汽车的基地龙泉驿区,则不放过任何延伸产业链的机会,继续寻求发展契机……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筑牢多点多极基石。无论是工业强县富县,还是城乡社会保障,无论是城乡统筹一体化,还是农村产权改革,这些措施都不是一蹉而就的,一切都还任重道远。(责编:裴佩)

猜你喜欢

强县县域工业
工业强县 文旅兴县
工业人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老促会“添油加醋” 助推英山旅游强县
中国最具竞争力特色经济强县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