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看山河破 愿将赤血流
2014-02-10赵东云
赵东云
我一直想写写吕晓晴,她是新四军文艺兵,曾在著名的抗敌剧团工作。不料吕晓晴说自己在抗敌剧团时间不长,并没有多少贡献,因此婉拒了笔者。回头搜寻关于吕晓晴的资料,这才发现她竟然是吕惠生的长女。吕惠生是皖中抗日根据地的行署主任,著名的革命烈士,对皖中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贡献卓著。我早就想写一点关于吕惠生烈士的文字,现在获悉烈士后人,喜出望外。于是再次拨通了吕晓晴老大姐的电话,这次吕大姐接受了我的造访。
勤学成栋梁 报国恨无门
吕晓晴从祖辈口中了解到,幼时的父亲聪颖过人,勤奋上进。一次学堂塾师出了个“春雨润花”的上联想考考他,小惠生随即对以“秋风枯草”。小惠生十岁便开始涉历各类文史书籍,后来他决心致力于农学,便考入安庆第一农业学校,以期报国。1922年秋,吕惠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也就在这年冬天,他的父亲不幸病故,吕惠生经济上失去来源,几乎中途辍学,幸赖岳父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
1926年,25岁的吕惠生大学毕业,为寻找一份工作,但却处处碰壁。严酷的现实,使他认识到依靠实业救国的路走不通,于是开始从社会科学书籍中寻找救国之道。时值国共合作,孙中山先生的《民族论》对他有很大影响。
这年冬天,吕惠生回到阔别五年之久的家乡无为县。其时,无为新旧两派势力斗争十分激烈,吕惠生与进步人士胡竺冰等人成立了县党部,秘密开展活动,推动当地的国民革命。1927年3月,北伐军途经无为,吕惠生协助胡竺冰深入无城附近农村,组织农会进行斗争,不久即组成了临时行政委员会,行使政权。不料,北伐军刚刚离开,无为的封建恶势力就卷土重来,发动武装叛乱,吕惠生被迫流亡外地。
192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无为中学发起“择师运动”,革命师生一致要求撤换“薄学无术、贻误青年”的校长金唤狮,拥护吕惠生出任校长。吕惠生到任后,聘请进步教师,融入革新思想,多方筹措资金修缮校舍,很快使无中面貌焕然一新。
在无中工作没有多久,无为县教育局长林汝南、财务科长刘继祥等人贪污教育经费的丑行被揭露,吕惠生立即组织师生罢课罢教,上街请愿,要求当局给予严惩。1930年5月,无为发生了声势浩大的“赔当斗争”。吕惠生与有关人士去县政府交涉,他据理力争,慷慨呈情,迫使当局责成当铺老板赔偿群众损失。
但是,吕惠生的种种义举遭到了反动恶势力的忌恨,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肆意污蔑,破坏吕惠生的形象,国民党当局更是步步紧逼,吕惠生被迫再次离开无为。
正气筑就“洗心亭”
离开无为后,吕惠生先后到贵池乡师、宿州乡师任教。1935年秋,由于旧病复发,回到家乡养病,不久,受聘担任县政府建设科长。在那个物欲横流、贪污成风的时代,建设科长本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肥缺,但是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做损公肥私之事,他带着一颗淳朴的爱国爱乡之心,只做利国利民之事。
一次,两个当地豪绅带着200块银元,悄悄找上门来。原来,几日前县府议定在东门外一块高地上建一座粮仓,而这块地正是两位豪绅垂涎已久的风水宝地,他们打算在那块地上建私家宅第。两位豪绅说明来意,吕惠生气愤地斥责两人道:“行贿受贿,这本是寡廉鲜耻之辈所为。我虽为一介寒士,也绝不会受此黑礼!”两人见吕惠生义正词严,一身正气,不敢辩驳,连贿赂银元也没拿就溜走了。为了警戒后人,吕惠生用这笔款在县城绣溪公园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洗心亭”,以此表明心志:绝不昧着良心谋取私利!
吕惠生一身正气,生活朴实,他厌恶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常对子女说:“要好好读书,长大做个自食其力的人。”吕惠生的侄子吕慎根清楚地记得三叔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说上代当官,下代敲砖,我的儿子其明是无砖可敲的。”1938年,吕惠生的母亲亡故,他提出丧事从俭。在担任无为县长时,吕惠生从不搞特殊,他让妻子自己打“巴根”(即烧锅草);在担任皖中行署主任时,伯父吕子明去无为西乡收租,临行前,吕惠生再三嘱咐他要“带头遵守法令,绝不能损害佃户的利益”。皖江百姓见到的吕惠生是“一身布衣,不骑马,不带卫兵,跟老百姓一个样”。
倾心向党 革命新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蒋介石消极抗战,战火很快烧到大江南北、江淮大地。1937年秋,吕惠生由南昌至安庆,准备回故乡探亲。由于轮船过于拥挤,吕惠生没能登船。不料,这艘满载乘客的轮船在长江航行时,被日机炸沉,伤亡极为惨重。日军的残暴行径激起吕惠生的冲天怒火,他说:“当国家、民族空前困难时,我能不尽心竭力担负起我人民一分子的历史使命吗?”自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他满怀热忱地投身抗日事业,很快成为知名的爱国人士。
回到无为后,听闻共产党员张恺帆等正在当地开展抗日活动,吕惠生马上登门拜访。他表明对时局的看法,怒斥国民党当局腐败堕落、专权误国的种种恶劣行径,张恺帆深有同感,两人自此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不久,根据张恺帆等人的建议,吕惠生担任了国民党县总队政训处主任。他利用合法身份,积极开展改造抗日动委会及其所属武装的工作。
1938年9月,共产党推荐进步人士胡竺冰任无为县长,吕惠生担任其秘书。吕惠生安排胡德荣、何际堂、周心抚、任惠群、刘方鼎等10多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参加县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同时建立以共产党员张学文为司令的无为县抗日人民自卫军。胡竺冰任职仅仅20多天,就被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以“擅起兵端”为由撤职,吕惠生只得参加省动委会的工作。
同年11月底,张云逸从皖南新四军军部北渡长江到达皖中指导抗日,组建江北游击纵队。在无为活动期间,张云逸特意拜访了吕惠生,商议抗日大计。吕惠生为新四军和共产党人的抗日决心所打动,决心同共产党新四军并肩战斗。他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为新四军游击纵队筹集资金,购买枪支、弹药和给养。
吕惠生的行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极度忌恨,他的名字被当局列入要加害的“黑名单”。严酷的现实,使吕惠生终于认识到,抗击日军捍卫民族利益只有依靠共产党、新四军。于是,吕惠生夫妇带着晓晴、其明等四个子女,赶到游击纵队所在地严家桥。他送长女吕晓晴、长子吕其明参加新四军淮南抗敌剧团,后又送年仅8岁的三子吕道立参加了新四军七师的大江剧团。吕惠生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全家,已委托全部生命于革命,革命进则我全家存;革命败则我全家亡。此已是明显不易之铁的事实,我何他虑?”
创建根据地 修堤惠万民
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七师成立,开辟以无为为中心的皖中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吕惠生调回无为县担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在去无为上任前,陈毅在盐城新四军军部接见了吕惠生,还送给他一把德国造的小手枪。
1942年秋,吕惠生升任皖中行署主任。就在这年年底,经张恺帆、周新武、陆学斌三位同志介绍,吕惠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经历了人生曲折、艰难摸索之后,终于从一个三民主义的崇拜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1943年,是皖中根据地反扫荡、反摩擦斗争极为艰苦的一年,但即便在如此艰难条件下,吕惠生仍然把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当作要务来抓。他指导修建了无为境内的三大水闸,使十万亩良田得到灌溉。
黄丝滩江堤位于无为东乡的长江北岸,素有“一线单堤,七邑生命”之称,由于历代统治者只知盘剥百姓,疏于维护,造成多次决口,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1943年10月,吕惠生主持召开皖中各县水利代表会议,决定兴修黄丝滩江堤。吕惠生、张恺帆多次冒着风险,进行现场勘察,并提出了“少压农田、避开险段、拉直全线、重建新堤”的施工原则。在江堤修建过程中,吕惠生亲临工地巡视,了解工程进度,检查建设质量,还与民工们一起铲土、挑土、打夯,为江堤建成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修建期间,日伪军不断进行骚扰。新四军七师提出“武装保卫修堤”的口号,不仅派出大批指战员参加建设,还多次打退了日伪军的骚扰和破坏,确保了工程进度。经过一个冬季的苦战,江堤终于建成,从此,无为、巢县、和县、庐江等7县200余万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了保障,使300万亩良田免遭水患威胁。
为了表彰吕惠生为兴建大堤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皖中区党和人民将新堤命名为“惠生堤”,给吕惠生以极为崇高的荣誉。
北撤落虎口 忠贞为国酬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但是,国民党为争夺抗战胜利果实,向抗日根据地步步进逼。为争取和平,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作出重大让步,同意撤出皖中、江南等八块根据地。
吕惠生由于病体虚弱,不能从陆路随军北撤,经组织决定从长江水路撤离。9月的一个傍晚,吕惠生与妻子沈自芳带着三个子女登上了停泊在姚王庙渡口的一艘木船,同船的还有一些伤员、医务人员。上船前,吕惠生伫立江边,眺望这熟悉而亲切的山山水水,瞩目江堤之侧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良田沃土,他的心犹如激荡的江水,久久难以平静。
数日后,当船行至西梁山附近江面时,突然遭遇伪无为县长胡振纲部下的拦截和盘查,吕惠生不幸被捕。
吕晓晴回忆说,父亲被捕后,被关押在芜湖,起初,父亲用的是化名,敌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母亲还能见到父亲,后来,敌人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就被单独关押起来。
在中共党组织的营救下,敌人释放了吕惠生的妻子和子女,但把吕惠生转到南京继续监禁。在关押期间,敌人对吕惠生软硬兼施,妄图劝降,但吕惠生不屈不挠,坚决斗争。他曾对诱降者誓言:“人当争取最后人格,洪承畴降清只是一念之差,我若陷于不幸,决不做洪承畴!”在狱中,他鼓励难友们坚持斗争,在敌人面前不要屈服;他还利用机会对看守他的下层士兵做革命宣传工作。敌人无计可施,决定对吕惠生下毒手。
牺牲前,吕惠生曾作了一首遗诗: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烟尘开敌后,扰攘展民猷。八载坚心志,忠贞为国酬。且喜天破晓,竟死我何求?
由于是战争时期,国民党又是秘密杀害,因此吕惠生牺牲的消息直到1946年4月才传到新四军七师。原皖中行署副主任、苏皖边区政府秘书长张恺帆含悲赋诗,他以“执手唏嘘肝胆赤,丹心照耀海天红”之句来形容吕惠生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七师政委曾希圣盛赞吕惠生“举起了皖江民主旗帜,创造了皖江政绩的鸿猷,是皖江人民的领袖”。
江南解放后,中共皖北区党委和皖北行署经多方努力,最终寻找到了吕惠生烈士的遗骸。1949年10月,皖北行署特派一艘小火轮接运烈士遗骸,烈士子女吕晓晴、吕其明随船同往。当载着烈士遗骸的轮船到达无为时,出城迎灵的群众不计其数。无为县人民政府将烈士安葬于县城绣溪公园内,供皖江人民世代瞻仰凭吊。 (责任编辑 束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