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音乐教育与德育

2014-02-09高振武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陶冶德育教材

高振武

德育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较为重要的功能,然而这一点却经常被中学音乐教师甚至学校所忽视。音乐学科除了具有与其他学科所共有的认知及教育功能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还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音乐课程要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中学音乐教育德育歌曲教学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渗透在歌曲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中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例如,在澳门回归之际,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掛。歌中唱到“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我依然……”当唱起这首歌,学生们的民族责任感由然而升,祖国的命运、荣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当唱到“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澳门特区高高飘扬时,不少学生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三、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使德育教育更深入人心

从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了真善美。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故事情节为线索,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当欣赏到“长亭昔别”“楼台会”二段时,学生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倾倒,被主人公真挚地情感所感动──真;“呈示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使学生体会一种纯朴、善良──善;“化蝶”充满了浪漫与幻想,“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注重情感的体验,从而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音乐是一种毫不虚伪地反映人和人民的道德品质的语言”。

四、深挖教材,发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采用较短的句式,切分音和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让歌曲显得气势壮观,塑造了英勇刚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形象;《绣红旗》以婉转的旋律展现了人物一针一线绣红旗时流露出对红旗真挚的爱,感情细腻而真实,让学生体会到浓浓的爱国热情;《保卫黄河》再现了黄河的愤怒与咆哮,眼前仿佛看到翻卷的黄河水激起了千层浪,学生能从中体会到黄河的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感受到了作品的宏大气势,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欣赏《红旗飘飘》一曲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欢乐,感受自豪,感受激动,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教育的陶冶和渗透,这比枯燥无味的班会课上苍白无力的语言更有效。

五、在音乐教学各种课型中渗透德育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再结合时下流行的各种风格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歌(乐)曲,加入音乐校本教材,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齐唱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协调一致,不能突出某一个人,轮唱要求学生相互配合错落有致。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求学生学习和做事要严谨、要讲究科学。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音乐能够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奋发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以音乐为窗口,打开孩子们的心门,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挖掘出音乐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陶冶德育教材
Biodegradable and flexible ι-carrageenan based RRAM with ultralow power consumption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