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2014-02-09王淑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关怀人性人文

王淑红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体验”为“学生体验”、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人文关怀 学生个性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真正的人文性并不只是体现在课文中,而是存在于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不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不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探索的空间,不给学生自己思考感悟的时间,而是强迫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走,无论把文中的情感体会得如何深刻,我觉得都是不人文的。因为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关注到教育对象,要把教育对象当作生命个体来尊重。

在語文教育的路上,往往重视了学科,忽视了学习语文的人——学生。在教学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包括接受能力、思维水平、情感需求,甚至包括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因此就使“语文学习”出了问题,把“教工具”变成了“教工具学工具”。学生学习和学科总是融合在一起的,当把“语文学习”这个过程和“学习语文”这个目的分不清的时候,就出现了偏差。“语文学习”这个过程本身是要有人文关怀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即使是教“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时候,也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能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愿意学,学得有兴趣。不把识字等同于机械重复的抄写,不把学词语简化为用词造句,不把句式训练僵化为扩句、缩句、修改病句,不把语言积累当作死记硬背,不把阅读当成条条框框或者脑筋急转弯,不把口语交际当作鹦鹉学舌,不把作文弄得无病呻吟……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数倍的努力,既要有学科知识,又要有学生观念。语文应该是工具性的学科,教师应该以“人文性”的态度去教学,对学生充满人性的关怀与期待,看到学生语言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

二、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如《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

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社会也不需要每个学生都成为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国家需要80%以上的学生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用逼着100%的学生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训练了,同时又能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三、构建人性化的教学评价

1.多一点鼓励

对于孩子,适当地鼓励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孩子,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幻想。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和耐人寻味处,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敢于怀疑“正确”答案,敢于打破“权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勇于创新。有这么一个例子,曾经有一位学生以“丢”造出“上学时,我把爸爸丢了”的好句子。老师却用鲜红的“×”弄“丢”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种做法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

2.多一点赞赏

赞赏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添加剂。教师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赞许的微笑,哪怕是学生非常微弱的思维火花,教师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可以用一些明确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你帮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很有创新精神”“你真棒”;也可以配以亲切而有力的动作,如点头以赞同,竖起拇指表示夸奖,与学生握手表示感谢;也需要生动而自然的表情,如听学生讲话神情要专注、面带微笑,学生的问题提得好或回答得好显得惊讶、欣喜等。真心实意地表扬学生、赞美学生,学生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和回报。

3.多一点期待

学生是有差异的。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抱着期待的心情,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学生是会进步的。有位老师在让学生练习写诗时,就分了3个档次:能写的自己仿写,不会全篇仿写的改几个字也行,一个也不会写的,就抄一遍。人人有事干,根据自己的能力定。就这样,富有才气的“小诗人”冒出来了;而在这方面欠缺的人,通过抄写也至少记住了几句诗。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要有百年的目光,要有百年的耐心。

猜你喜欢

关怀人性人文
人文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功能与人性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