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品课回归生活
2014-02-09秦凤静
秦凤静
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就是指教师通过开展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观初步形成。那么,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呢?对此,进行了探讨。
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学生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听到一些学校领导、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这是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的确如此。回忆起我们儿时(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学的经历,总是感觉现在的学生与那时的学生相差太远了,总是在抱怨孩子,抱怨学生。我们的学校、家庭都希望我们的孩子学习好、成绩好,将来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重点大学,找个好工作,挣好多钱,有个好前途。很少有人去让孩子们做家务,做好事,助人为乐,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换一句话说,我们为了应试教育,无论社会还是家庭、学校都忽略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学生不好管、不听话,难道都是学生的错吗?试想,我们的哪一个学校把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放在了第一位?如果一个人道德品质败坏,学习再好又有什么用呢?而思想品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我们从娃娃抓起。因此,小学思品课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至关重要,关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品德课也以分数来进行衡量,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思想品德课的宗旨是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树立远大理想的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称王称霸为害一方的人。怎么能以分数论“英雄”呢?少年儿童的品德成长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社会。思想品德教学不能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新课标提出“对小学生应多采用活动方式进行教学”,点破了思想品德课改革的突破口——即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概括地讲,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就是指教师通过开展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观初步形成。那么,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呢?
记得有一位高年级的思品老师曾对全班学生进行过一次“特殊的考试”。一天,她对学生们说:“课程已经进行一半了,下节课我们测试一下,看看同学们对本册教材掌握得怎样,思想有了哪些进步,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课下,她领了62张白纸,分为4组,每组的第一张和第二张玩了点“小手脚”——有的一面弄脏了,有的撕破了,有的用铅笔在上面画了一下……准备工作做好后,她踏着铃声走进教室。教室里很安静,学生们都做好了准备。她对同学们说:“非常抱歉,今天的试题没来得及打印,我们抄题目做。老师领了62张纸,每人只有一张,请同学们依次向后传。”她把纸分给每组最前面的同学,开始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第一个同学拿到纸愣了一下,立即从下面拿了一张,看看可以了,就把纸传给了同桌……纸传到了最后面,有三四个同学走到她身边:“老师我的纸是坏的。”“对,我的纸是脏的。”她示意两位同学先回到座位上,他们很不情愿。
学生们紧张地等着老师出题目,听到的却是“同学们,考试已经结束了”。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像炸开了锅似的,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她示意大家安静,并说:“请拿到坏纸和脏纸的同学站起来。”结果站起来的绝大部分是后面的同学。她接着说:“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讲谦让》吗?其实,我是想通过今天的考试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学过的内容掌握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能否学以致用。看来,大多数同学没通过这次特殊的考试,把干净、完好的纸留给了自己,不好的纸都留给了后面的人……”好多学生都面露愧色,低下了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还有两位学生通过了这次特殊的考试。她说:“让我们为他们鼓掌,他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时,受表扬的一个学生怯怯地举起了手:“老师,同学们的掌声我受之有愧,其实我拿纸的时候没有好好看,当我发现纸是坏的时候,我一直在后悔,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挑一张好的。”学生居然能在这种场合说出事情的真相,真是出人意料,看得出他是真正发现自己错了。老师立即说:“你能知错就改,同样很了不起!老师相信你下次面临同样的选择时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你同样值得大家学习!”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是它能够创设情境,设计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学以致用,她不是简单地说教,不是让学生背一些条条框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如果一位教师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卡片都准备妥当了,上课的时候,却一边贴卡片,一边随手把双面胶、废纸随手丢到了地上,那么再精彩的教学设计,在这一刻,也全部一文不值了。
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上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如果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学生遇到老师,也就不会再说“谢谢”了,也就不会那么尊重老师了。礼貌用语几个字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运用起来却总不是那么的顺利。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光靠老师教会几个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真正学会就要真实地运用,需要老师带头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如在讲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时,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做好计划,利用课前时间去菜市场采访卖菜的农民伯伯,做好采访记录;让学生去食堂访问厨师和服务人员,做好采访记录。然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访问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大家的劳动,我们应该尊重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又如,在讲授完《邻里一家亲》后,我鼓励学生回家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感想。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论述。他形象地解释为:一件事,我听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对学生来讲,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该案例中,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调查探究,学生把问题和探究帶出课外,带向生活,带向社会,将学生的探究学习向生活拓展延伸,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及道德意识得以感受。从而使学生明确了邻里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相信,在这一个调查活动中,学生于无痕之中感受、体验到的将胜过许多空泛的说教。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我想,只有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真正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