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地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模块”实践探索
2014-02-09石安华
卞 瑶,石安华,张 黎
(云南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11)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与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发挥好全科医生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医疗卫生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健康。
一、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特色和优势
(一)中医诊病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诊病建立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自然”的医学模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生命的精神层面、整体层面、动态层面的总体认识及功能调整上,体现在对生命的混沌现象的直觉、灵性观测和把握上。中医诊病具有“治未病”和“简单、便捷、价廉、有效”的特点,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在经济成本上是能承受的;传统的中医诊疗技能,比如针灸、推拿对于治疗都很有疗效;国家进一步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提高了中医药物的报销比例,尤其是把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药品范围,这些都使中医诊病在科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及明显的优势。
(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优势
全科医师是未来世界各国医疗服务的主体人群,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以中医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能够熟练运用中医理论与方法,开展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健康教育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康复、转诊等服务,成为社区医疗保健提供者、保健方案决策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及健康资源管理者。
二、民族地区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及条件
(一)可改善民族地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人才匮乏的现状
我国全科医学专业设置较晚,目前培养的全科医师数量远远不足,其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更是严重缺乏,不能满足临床医疗服务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基层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学历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尤为严重。这阻碍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制约了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的需求。云南属于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各类人才非常缺乏。根据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应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进一步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这就需要民族地区建立中医类别的全科医师队伍以维护和增进全体人民的健康。中医诊病具有“简单、便捷、价廉、有效”的特色和优势,能满足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的客观需要,符合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基层中医类别全科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
(二)开展继续教育是做好对现有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的基础条件
为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职业的基本要求,需要对现有的中医人才进行继续教育,以便培养出一支能够满足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队伍。
(三)高等中医院校的优质师资力量是重要条件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高等中医院校在培养中医类全科医师、教导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技能、满足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制订科学的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及开展教学实践。我校于2010年承办了云南省卫生厅的中医全科医生转岗理论培训工作,对该项目的培训工作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三、云南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模块”方案
云南省民族地区以中医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中医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对从事基层卫生服务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模块开展转岗培训。
(一)培训目标
使学员在全科实践中具有辨证思维和分析能力,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预防、转诊等服务,成为社区医疗保健提供者、保健方案决策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及健康资源管理者,达到中医类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逐步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队伍。
(二)培训要求
结合学员实际情况,以集中辅导与自学相结合进行培训。通过学习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对常见多发病、危急重症等进行诊断、处置,能熟练运用中医各项适宜技术处理常见多发疾病。
(三)理论培训
理论培训分为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社区基本诊查技能、社区中医适宜技术、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等8个模块,共计165学时,参见表1。
1.课程设置及要求
表1 理论培训课程设置及要求
续表
课程名称学时理论教学要求中医养生保健学18学时掌握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和原则,掌握中医精神调摄、药膳食疗、运动功法、四季养生、药物养生等常用养生保健的机理与方法。熟悉开展社区中医养生保健的策略与步骤。掌握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的养生保健方法,如老年、妇女、儿童等的养生保健等中医康复学概论3学时掌握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掌握社区常见病中医社区康复的物理康复、药物康复和自然疗法的基本方法,熟悉残疾康复指导、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方法社区基本诊查技术中医诊断6学时掌握中医辨证思维在临床上的应用;了解常见病的临床诊断、辨证方法临床常用诊断方法9学时掌握检体诊断的规范化操作;掌握各类常用检验报告、X线、超声波、心电图的临床选择及意义中医适宜技术应用针灸学12学时掌握针灸学的辨证论治,以及理、法、方、术的方法,掌握常用穴位的归经、主治,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的针灸临床适应证及配穴原则推拿学12学时掌握推拿治疗的基本理论;熟悉常见推拿适应症的推拿治疗技能及在社区的应用原则其他外治疗法3学时熟悉刮痧、贴敷、拔罐、中药熏蒸等的适应证和应用原则;掌握本地区刮痧、贴敷、拔罐、中药熏蒸等适宜技术的应用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 中医内科常见病15学时掌握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处置,包括心肺系疾病、脾胃病、老年病等常见多发传染病8学时掌握社区常见多发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及处置中医外科常见病12学时掌握中医外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及处置;中医外科疾病的主要内、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以及急诊处理原则中医妇科常见病6学时掌握中医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处置中医儿科常见病6学时掌握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处置中医骨伤科常见病8学时掌握中医伤科常见骨折、脱位的诊断、治疗及处置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4学时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处置中医眼科常见病3学时掌握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处置急症学11学时掌握常见急症的诊断、处置及救治要点中医医疗文件书写3学时
2.考核
理论课程完成后,由云南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专业基础课综合考核及临床课程综合考核。并结合自学、完成作业和面授到课率情况,给予综合测评成绩。成绩合格者,授予继续教育学分10分。
(四)教学方法
继续教育学院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选修课程以讲座、辅导及自学的形式完成。
(五)培训效果
图1 中医全科理论培训效果
通过分析2010—2013年度共计430名培训学员的问卷研究,学员普遍对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教学水平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对理论培训模式给予了积极评价。大多数学员认可在培训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等也基本满足了基层中医卫生技术人员对系统学习中医全科知识、建立中医全科理念、提高诊疗水平的迫切需求。主干课程的设置中,从各自工作的角度出发,大家普遍认为侧重点应该是切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对实际工作有帮助的主要是中医全科概论、中医养生保健学、中医康复学。对于培训的时间和方式,学员普遍认为,培训时间与工作冲突,需要脱产学习,并要延长培训时间,至少要6个月,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掌握中医全科知识和中医特色的诊疗手段。
从调查结果看,学员参加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的动机,有314人(75.30%)是想要建立中医全科理念,系统学习中医全科知识;有184人(44.12%)想到三级医院实习,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7人(1.64%)为完成单位任务,考试能通过就行;有10人(2.4%)没有期望。这表明,绝大多数的参训学员对于参加中医类全科医师转岗理论培训是希望能够学习中医药方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我们发现,目前中医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存在现状不容乐观、中医基础理论普遍不扎实、培训时间短、培训方式单一、转岗培训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等实际问题。针对云南民族地区中医类全科医师培训人员学历参差不齐、培训机会和知识再获取的需求大、培训方法和教材有显著差异等客观问题,我们提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中医类别全科医师的转岗培训,严格执行培训政策;应扩大宣传,加强基层中医药卫生医疗服务建设;培训单位应该规范培训教学管理,针对云南民族地区的特点,在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培训课程安排上要有针对性,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要建立符合省情民意的中医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课程体系。
四、民族地区中医类全科医师转岗理论培训工作的小结与思考
(一)发挥民族地区高等中医院校的学科、师资和人才优势,强化基地建设,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云南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云南省卫生厅的《项目管理方案》要求,已经连续三年承担完成培训工作。针对培训任务的特点,继续教育学院精心设置培训内容,及时制订并下发了培训实施方案,并认真落实服务性保障措施。为很好地完成培训项目,我院特邀专家对教学计划进行论证,专家对整个教学安排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希望我院坚持做到以中医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中医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同时,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两个学院对培训班学习、生活和临床实践等大量工作都做细、做实。学院的培训科承担了具体工作,随班的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细心周到。学员也主动承担集体工作,热情为大家服务,培训班形成了关心集体、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培训工作的教学定位准确、培训的内容立足于基层和实践
依据《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方案》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大纲》,继职学院培训科根据基层医师的工作需求,制订了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极大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且遴选了临床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8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同时,还切合实际地增加了“中医医疗文件(门诊病历书写)”“现代中医人的行为规范及形象”等专题讲座;组织学员参观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和云南白药集团,开拓了眼界,拓展了思维,提升了学员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程度。
(三)组织编写针对性强的授课讲义,提高教学质量
继职学院按照国家中管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模块转岗培训大纲》的要求,结合基层工作特点,邀请专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论证。同时,针对岗位专业内容,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学校的各学科专家编写授课讲义,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力争通过教学过程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通过培训,使学员在医疗实践中具有辩证思维分析能力,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预防和转诊等服务。
(四)加大中医药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力度,确保理论培训教学的工作质量
云南中医学院作为云南省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理论培训基地,在中医药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等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在师资和教学发展方面也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但与全国类似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建设,促进发展,加大对我院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支持和帮助。
(五)规范云南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教材,提高培训教学的针对性
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的教材大多是国外教材的编译版本。为满足全科医生培训需要,一些院校积极组织人员编写教材,但从内容和知识结构来看模拟性强、水平不高、缺少中医特色、缺少民族地区的特色。相对于国外的教材而言,我们的教材仍不够成熟,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医类别全科医学的内涵和现实意义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教材编者往往不是全科领域专家,这导致教材存在理论性太强、专业独立性太强或者与临床实际结合不够的问题。所以教材的编写和选用非常关键。比如民族医学方面的知识该怎样编入教材,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组织编写体现云南的地域、人文、气候、民族等特点,具有中医诊疗特点和实用性较强的、适用于云南省社区卫生服务及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理论培训实际的教材尤为重要。
[1] 杨秉辉.全科医学概论[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
[2] 胡凌娟,等.探索中医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的一些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1(9):25-28.
[3] 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EB/OL].http://www.gov.cn/zwgk/2011-07/07/content_1901099.htm,2011-07-01.
[4] 吴先勇.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有效教学观念的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