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灰色关联的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西省所属11个地级市为例

2014-02-09张晓林靳共元

当代经济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关联度农村居民主观

张晓林,靳共元,康 慧

(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经济系,太原030031;2.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太原030006)

基于灰色关联的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西省所属11个地级市为例

张晓林1,靳共元2,康 慧1

(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经济系,太原030031;2.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太原030006)

以幸福经济学为指导、参考社会学和心理学,同时根据中央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民主管理,构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山西省所属11个地级市为例,使用灰色关联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人文环境、农村自然环境和政府信用水平满意度指数六个因素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联度,得出六个因素先后顺序。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是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二是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环境和人文环境;三是提高政府信用水平。

农村居民幸福感;灰色关联;农民收入;人文环境;政府信用水平

一、引 言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态的一种感觉体验。20世纪中期,西方研究者就开始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进行研究。近年来,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很多,一般来说,从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心理发展这三方面上对幸福感测量,是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传统。本研究重点讨论如何从生活质量意义上评价主观幸福感。国内学者对幸福感的研究上较多采用迪涅(Diene,1984)的观点[1],认为主观幸福感就是个体依据自己内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总的来说,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基于生活质量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越来越多样化,这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长期以来,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及经济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多是对客观对应物的度量,通过社会统计学的方法对经济收入、年龄进行描述分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抛弃对客观对应物的测量,转而通过主观幸福感的自我评价的方法更值得关注和研究。主观幸福感评价并非仅仅依靠对映射的客观对应物,而是个体对主观幸福感作出的总体评价。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只能代表个体的背景状况,财富只是为物质生活质量评价提供相近的指标,而对主观幸福感作出评价时,这些资料已经在个体意识上形成了长期稳定的资源。因此,对生活质量评价是测度主观幸福感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2][3]

幸福感评价是一个由经济、社会、环境等组成的多因素复杂系统的评价,而且许多因素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灰色系统理论是处理不确定信息的有效方法,同时具有需要样本数据少、对数据分布特征要求低等其它数理统计方法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因此,本文尝试使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对农村居民幸福感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山西省为例,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人文环境、农村自然环境和政府信用水平满意度六个因素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联度,得出先后顺序,进而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新农村建设方案提供依据。

二、变量设计与分析方法

1.变量设计

(1)因变量的说明。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农村居民幸福感,是一个定序变量。这是根据问卷:“如果对您当前的生活状况打分,很不幸福为0,非常幸福为10,您的分数是多少?”这是内容构建的变量。

(2)自变量的指标选取。以幸福经济学为指导、参考社会学和心理学,同时根据中央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民主管理”,我们构建了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

总体来说,该指标体系包含内容较广,涉及领域较多,便于在搜集数据时,参照区域的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指标,做出合理的取舍。之所以选择满意度这样的指标,而不是如收入水平这样的绝对数指标,是基于以往成果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学者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测试理论与方法。美国学者坎贝尔的研究发现(1984),客观条件对主观满意度的解释力只有17%左右。[4]Hsee(2004)的“可评价性假设”和“时间模式”解释了绝对收入水平或财富水平并不是幸福感的主要来源。[5]人们需要把其他人的收入作为参照点来评价自己的幸福程度,只有有了参照物,收入才可以成为一个容易评价的因素,即横向的收入水平非劣势是影响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时间模式的研究也表明,不断向上的趋势对提高人们的幸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财富在时间上的分配方式也对幸福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就是一个人或家庭在时间维度上向上的收入变化有利于幸福感的增加。[6]在本次的调查问卷里“今年收入比去年收入增加了吗,增加了多少”这样的问题设计里体现了这些因素。基于此,我们选取的指标为满意度指标。

2.分析路径

第一步:生活满意度的测量。使用李克特量表法①,采用5级态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赋予等级值分,满分10分,使用的题目是“Cantril题型”的一种变体。(实际值≥理想值)

第二步:计算各指标得分。各指标得分=生活满意度*权重/总权重。

第三步:分析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与主观幸福指数的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通过从实践调查中获取的数据信息,寻找出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建立灰色分析模型,测量影响度,旨在提出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措施。

3.分析方法

(1)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完成。在定义研究变量及指标度量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一些较为成功的问卷调查的设计形式[7],围绕研究问题进行问卷设计,并充分考虑到受调查农村居民的知识背景和层次。

本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调查,包括对基本信息(不计入影响因素)、居民收入、居民消费、经济结构调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政府信用等相关问题进行问卷回答,共计56个问题,便于对影响因素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第二部分是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是对第一部分的六项指标相关问题满意度的回答,共计25个问题,为了便于幸福指数的测量,使用李克特量表的构造,包括五个层次满意度的回答。

(2)目标人群、抽样方法和样本量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获取数据资料,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和面对面访谈的调查方式。

本研究的样本是山西省农村居民,在问卷设计上,将心理因素与经济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结合在一起(见表1)。问卷首先经过农村幸福指数调查小组和一些专家的初步设计并预调查,然后在进行修订后开展正式调查。

我们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在山西省11个地区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每个地区根据各个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随机抽取4个县,在每个县根据经济条件随机抽取4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村,并根据村户口登记进行等距抽样,每村抽取10户,调查18~70岁在家的所有家庭成员,共发放并收回样本问卷1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45份。样本中男性占61%,女性占39%,年龄分布为18~30岁为24%,31~40岁为16%,41~50岁为37%,51~60岁为19%,60岁以上为4%;学历分布为初中以下为35%,初中为43%,高中为22%;已婚者占76%,未婚者占24%。本研究不具体讨论不同样本特征对主观幸福评价的影响,而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收入满意等六个指标对幸福感的相关度上。

(3)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8]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相关因素的时间序列曲线的几何相似程度,来判断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它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对灰色系统中相关因素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时,必须先确定能够反映每个因素变化的指标序列,然后确定一个参考序列,最后计算其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判断出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因素的先后顺序。

一般来讲,灰色关联性的计算,需要四个步骤:

①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参考序列又称母序列,记为X0(K),一般选取主研究对象为参考序列。比较序列又称为子序列,记为:

通常选取影响主研究对象的因素序列为子序列。

设有经过均值初始化(所在序列数据除以该序列的均值,得到的比例数据)消除量纲影响的数据:

其中M、k、n为正整数。

②求绝对差。Δ0i(k)=|x0(k)-xi(k)|,k∈[1…n]

③求关联系数ξ0i(k)。取灰色系数ρ=0.5,依下式计算影响因子和结果因子间的关联系数:

其中,Δmin=miinmkin|x0(k)-xi(k)|,Δmax=maixmkax|x0(k)-xi(k)|,分别代表影响因子和结果因子序列中和对应数据最小绝对差和最大绝对差。

记比较序列Xi(k)与参考序列X0(k)的关联度为ri,取等关联权重意味着不同地区的样本对总体影响是等价的。对ri进行排序,依其大小,可得到影响因子对结果因子的影响顺序。关联度越大,则说明该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关联度越高,联系越紧密,该序列反映的因素对研究对象影响越大。

三、结果分析

1.山西省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总体分析

山西省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指数为6.98分。这说明山西省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偏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形成巨大的挑战。就各地区来看(见表3),其中大同地区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指数为7.86,阳泉地区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指数为6.14。可见,山西省各地区的农村居民幸福度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

表2 山西省各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满意度等指数

表3 山西省11个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指数

2.灰关联度计算

第一步:对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指数的六大因素进行规范化处理形成决策矩阵D(Xij),其中Xij表示第i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的规范化后的值。

第二步:运用灰色关联,对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指数的六大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见表5。

表4 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指数及农民收入满意度等初始数据

表5 山西省农村居民幸福指数与各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系数

表6 山西省农村居民幸福指数与各项影响因素之间的综合关联度

从表6可得:R1〉R2〉R4〉R6〉R5〉R3。

3.山西省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度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R1为最优因素,R2次之,也就是说,从全省来看,农村居民收入的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见表6)。这符合经济基础决定人们幸福感的一般假设,因为较高的收入会带来物质享受,更多的选择机会等。本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对于收入的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有着强关联,对于山西省的农村居民而言,收入的满意度仍然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说明了山西省农村经济环境发展比较缓慢,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这一结果与山西省实际非常吻合,2011年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601元,以一个四口之家为例进行计算,家庭平均年收入也仅仅达到2万元的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收入不高的阶段,收入水平依然是决定幸福与否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同时,横向来看,也可以看出各个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高低也是决定收入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关联度密切与否的重要因素。以2011年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例,在11个地区中,忻州地区最低为4135元,太原地区最高为8888元。我们的分析显示:忻州地区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与收入满意度的关联度最高(见图1),太原地区最低。但11地区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与收入满意度的灰关联度排位与这些地区2011年的收入水平并不成严格的对应关系。

图1 11个地区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与收入满意度的灰关联度

排在第二的是消费的满意度。在分配、教育、科技、文化、娱乐及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消费满意度也是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源泉,获取收入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更好地满足消费的需要,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凡是居民对自己消费水平与状况有着较为合意的认知,那么他的幸福感是比较高的。而收入的满意度与消费的满意度结合起来更好地说明了幸福只是一种相对感觉。满足了基本需要的收入水平下可能会有很高的幸福度。

排在第三位的是农村人文环境的影响,如食品安全、治安环境、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的改善程度与现状都是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的因素。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新医改建设使农村居民得到了比以往更好的保障,虽然这种保障比起城市居民来说还有一定差距,但农村居民在这方面的满意度明显增加。同时家庭和谐、邻里友善等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幸福感很重要的因素。

农村政府信用水平的满意度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联度为0.706,排在第四位,这说明现在农村居民对政府的政策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关注状态。排在第五位的是农村自然环境满意度,说明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地区绿化水平、资源消耗水平正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幸福度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调整之所以排在了最弱的影响因素之列,可能与问题的设置有关,单一的问题影响了这一因素的关联度。

4.山西省11个地区的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以山西省11个地区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为参考序列,以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六大指标为参考序列,建立灰关联差异信息空间,计算出灰关联度(表5)。观察11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发现这六个因素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因地不同。结合山西省11个地区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排名(表3),我们看到并不完全是收入满意度越高的地区,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越强。大同、朔州、太原、忻州等地区的农村居民幸福感较高,晋城、运城、晋中、长治次之,临汾、吕梁和阳泉等地的幸福感排名较差。

以幸福感最高的大同地区为例,影响大同市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农民的收入满意度(灰关联度为0.77)和人文环境的满意度(灰关联度为0.71)(见表7),大同在“一轴双城,古今兼顾”的城市坐标指导下,近几年不遗余力地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倾力打造绿色宜居新大同,同时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和改善民生服务保障体系,夯实人民群众幸福的基础。此外,大同市独有的地域位置使其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在山西省中名列榜首,所以与幸福指数关联度最高的农村居民的收入满意度(7.45)和人文环境满意度(7.37)都很高,从而使大同地区的农村居民幸福指数最高。

表7 大同地区农村居民各项指标满意度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灰关联度

以幸福感居中的晋中地区为例,经济发展比较快、人民收入水平比较高的晋中地区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并不强,从表8中我们可以看到,晋中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政府信用水平(灰关联度为0.99)与自然环境(灰关联度为0.98),但是晋中地区农村居民对政府信用与自然环境的满意度都很低(前者为6.21,后者为5.96);而主观评价较高的收入满意度(6.74)对幸福感的影响最弱(灰关联度为0.68),即观察变量:关联度Y与满意度X之间不存在同向变动趋势,而恰恰有着反向变动趋势。从晋中地区的实际数据来看,2003~2011年,晋中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2.9%,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全市11个县(区、市)有9个县(区、市)GDP实际增速高于全国水平,4个县(市)高于全市水平。虽然晋中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农民收入相对较高,但晋中市大多数县城的发展空间没有充分拉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镇化进程不快,2011年,11个县(区、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普遍低于50%,最高的灵石县42.6%,最低的太谷县仅有28.9%。这与灰色关联分析得出的结论刚好吻合,自然环境、政府善治等方面的落后使得晋中地区的农民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表8 晋中地区农村居民各项指标满意度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灰关联度

以幸福感最低的临汾为例,农村地区自然环境的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联度为0.97,困扰已久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的一大制约因素。我们的调查显示,临汾地区农村居民对自然环境的满意度仅为5.55。

四、结 论

本研究受调查的局限性影响,不可避免会影响结论的准确性,所以,只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为政府政策的出台产生抛砖引玉的引导作用。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民群众获得幸福,研究我国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建立一套科学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对幸福生活满意度的评价体系,对推动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前文的理论推断和实证研究都指向同一点:收入水平仍然是影响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重要的原因之一。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以促进农民增收,并最终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也是本研究致力于回答的问题。

1.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满意度,提升农村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比重,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是增强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基本途径。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确保幸福感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从各地区的差异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绝对收入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不如主观的收入满意度更为密切,所以在切实落实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的同时,我们更主要的是致力于农村居民对自身收入满意度的提升。国家统计局2012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方向变化,面对这些潜在的消费需求,政府部门应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总体构建,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提升其幸福感。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在政策导向上对这两个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倾斜。

2.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和人文环境

良好的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农村居民生活幸福的保障。为此,应当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扩大消费创造一种可持续的预期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的农民增收环境。要建立包括医疗体制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金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扩大消费创造一种可持续的预期。改变农村在交通、水利、电力、通迅等基础设施上的滞后局面、拓宽农村家庭获取收入的渠道。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的农村收入环境。

3.提高政府信用水平,实施善政,为农民幸福“保驾护航”

2012年,在参与“2012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的时候,76.9%的人表示了对于政府信用的担忧,2013年,有了《征信业管理条例》的“保驾护航”,这一数字下降到了63.6%,但政府信用水平依旧排在“公众最担忧的信用问题”之首。如果说提高经济是为了人民的幸福,那么追求政治民主也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在提高政府信用水平上,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全面履行职能,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对于政府失信行为的‘惩戒’,出台相关的政策激励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注 释

①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是属评分加总式量表最常用的一种,属同一构念的这些项目是用加总方式来计分,单独或个别项目是无意义的。它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2,3,4,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1]Diener E,Biswas DR.W ill Money Increase Subjective Well-Being[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2,(57):l19-169.

[2]王华强.北京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3).

[3]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

[4]曾鸿,赵明龙.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J].商业时代,2012,(14).

[5]王汉林.幸福学研究及其对建设幸福城市的启示[J].科学经济社会,2012,(2).

[6]奚恺元,张国华,张岩.从经济学到幸福学[J].上海管理科学,2003,(3).

[7]袁林,李文龙.关于农民工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4).

[8]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17.

[9]RyffCD,SingerB.Interpersonal Flourishing:A positivehealth Agendafor the New Millennium[J].Journal of Persona 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2000(4):719-767.

责任编辑:梁洪学

F328

A

1005-2674(2014)02-040-08

2013-10-28

定稿日期:2013-11-10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90174),2012年度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和项目(2012041059)

张晓林(1975-),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经济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靳共元(1953-),男,山西夏县人,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康慧(1981-),女,山西保德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经济系讲师,主要从事制度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关联度农村居民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沉香挥发性成分与其抗肿瘤活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