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猪瘟、猪伪狂犬病净化实践和探索
2014-02-08段载金黄金星甘平王喜乐马宏伟
段载金 黄金星 甘平 王喜乐 马宏伟
(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
江西省猪瘟、猪伪狂犬病净化实践和探索
段载金 黄金星 甘平 王喜乐 马宏伟
(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6)
动物疫病净化是指在某一限定地区或养殖场,根据特定疫病的临床调查和疫病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形式的感染动物,使限定动物群中某种疫病逐渐被清除的疫病控制方法。疫病净化作为疫病控制手段,目的就是根除某种疫病,即在限定地区内根除一种或几种病原微生物而采取多种措施的统称。
猪瘟、猪伪狂犬病都是可垂直传播性动物疫病,带毒(菌)种畜禽是这类疫病的持久性传染源,可通过胎盘直接将病原传染给后代,严重阻碍种畜禽生产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猪瘟、猪伪狂犬病当前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和操作相对简便的病原检测方法和抗原、抗体检测试剂,为净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政府、社会、群众等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和畜产品安全,即时开展猪瘟、猪伪狂犬病的净化非常必要。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等已经扑灭了猪瘟和伪狂犬病。
江西省自2009年起启动了对种猪场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摸索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和同仁进行简要交流和进一步探讨。
1 猪瘟、伪狂犬病的危害和发病流行特点
1.1 猪瘟的危害和发病流行特点
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免疫预防为主的猪瘟综合防制措施对猪瘟的急性暴发和大范围流行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但猪瘟还是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非典型与温和型猪瘟,存在带毒母猪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和仔猪免疫耐受等现象。这些带毒病猪和现象的存在,成为猪瘟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
1.2 伪狂犬病的危害和发病流行特点
猪、牛、羊、犬、猫、鼠类等均可自然感染伪狂犬病病毒,猪临床表现主要为母猪不发情、返情、屡配不孕等;公猪不育、发生睾丸肿胀、萎缩,失去种用能力;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以产死胎为主;新生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率、死亡率为100%;断奶仔猪发病死亡,发病率20%~30%,死亡率10%~20%,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拉稀、呕吐等;育肥猪表现为慢性呼吸道症状、增重迟缓、饲料报酬降低、推迟上市的时间。发病和感染猪可终身带毒、散毒。
2 净化的技术思路
通过全群普查对感染群清群,逐步建立阴性目标种猪群,坚持连续监测,控制无感染状态,建立和维持无病原感染的种猪群;同时通过对粪污等无害化处理,控制人员、物品等流动,对环境彻底消毒,对易感猪群、仔猪进行疫苗免疫保护等,建立和保持无病原污染的猪场或环境。
3 工作措施
3.1 检测方法
要求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同时能够区分疫苗带毒与野毒感染。对种猪进行活体扁桃体采样和血液采样,扁桃体采用RT-PCR方法检测猪瘟病毒抗原。血液样品,采用gE-ELISA方法检测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同时检测猪瘟、猪伪狂犬病免疫抗体。
3.2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全群普查。种猪场持续对场内所有
种公母猪、后备种公母猪逐头采集扁桃体或血样进行病原学检测(RT-PCR或ELISA法),扑杀或淘汰阳性猪,直至病原阳性率≤15%,并再次扑杀或淘汰阳性猪。
第二阶段:目标种猪群的建立。通过持续病原学全检并清除阳性猪,循环检测,直至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为止,建立假定阴性目标种猪群。两次检测间隔最好为1~6个月。
第三阶段:持续抽样监测。假定阴性目标种猪群建立后,省、市畜牧兽医部门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种猪群病原学和免疫抗体抽样监测(10%)。抗体不合格进行补免。
3.3 具体措施
3.3.1 分步实施,逐渐扩大净化实施范围。省局组织编制全省动物疫病净化总体实施方案,举办培训班。各场因地制宜制定各场净化方案。以原种猪场、一级种猪场为净化重点,对所有种猪场实行省、市分级负责,整体有序推进。
3.3.2 省市监督抽检与场站自主检测相结合。全群普查和目标种猪群的建立以猪场为主开展进行。由猪场自主采样检测并处理阳性带毒猪。江西省畜牧兽医局从2009年开始每年2次定期组织省、市进行疫病净化集中抽样检测和每年2次不定期净化飞行抽样检测。
江西省动物疫控中心每年春秋2次集中抽样检测20000份样品,抽样范围覆盖所有开展净化的原种场、一级种猪扩繁场以及区域性种公猪供精站,各设区市每年集中抽样检测所辖区二级种猪扩繁场和种公猪供精站,每一个场站不少于30份样品。同时省动物疫控中心每年开展2次飞行抽样检测,抽样对象为所有开展净化的原种场、一级、二级种猪扩繁场以及种公猪供精站。每次每个设区市不少于3个场站,每个场站不少于30份样品。
3.3.3 技术路线和配套的措施相结合。坚持以“筛查-扑杀/淘汰-持续监测-净化”及“免疫、检疫、消毒、隔离”等综合措施为技术路线,强调场内配套的管理措施和防疫措施一定要及时跟上。
3.3.4 疫病净化和组织管理相结合。将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成效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以《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等为有力管理手段,以良种补贴、标准化示范场创建项目等为鼓励扶持措施,同时重视帮助净化工作开展好的场(站)扩大知名度,形成合力有效推动各项净化工作。3.3.5垂直净化线路(种畜禽无特定病原体管理技术)和水平净化线路(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理念)相结合。良种繁育体系是以“核心群→繁殖群→生产群”逐级引种扩繁的金字塔形体系,其逐级的引种可抽象地描绘出一条垂直线,因此,净化工作从建立核心群开始,沿着垂直的引种路线逐级开展,最终止于上餐桌的商品代。
完善动物疫病净化措施,应从全省乃至全国整体净化环境的建设出发,要有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理念,完善参与净化的各种技术手段,如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动物疫病应急处理措施、动物移动控制措施、野生动物控制措施以及公众防疫意识培养措施等,同时完善各种保障措施,如兽医法律法规体系、组织体系、财政保障机制以及奖励处罚措施等。
4 工作成效
4.1 几年来,猪瘟、猪伪狂犬病带毒阳性种猪场数量显著下降,猪瘟带毒阳性种猪场数量下降更多。从表1可以看出,与2009、2010年相比,2011、2012年阳性场比例显著下降。
表1 2009~2012年原种场(含一级场)净化抽检猪瘟、
4.2 种猪群猪瘟、猪伪狂犬病带毒阳性率显著下降,均保持较低水平,且种猪猪瘟带毒阳性率远小于猪伪狂犬病阳性率。
表2 2009~2012年原种场(含一级场)净化抽检猪瘟、
从表2可以看出,与2009、2010年相比,2011、2012年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阳性率均显著下降,且伪狂犬病带毒阳性率明显高于猪瘟带毒阳性率。二者阳性率下降至较低水平时,较难有显著改变。
4.3近年阳性场数量、种猪“两病”阳性率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
图1 种猪场(站)疫病净化集中抽检阳性带毒情况比较图
从图1可以看出,2009~2012年4年中阳性场的比例与猪瘟(CSFV)、猪伪狂犬病毒(PRV)阳性率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
4.489个种猪场(站)有30个种猪场(站)连续3年以上未抽检出带毒阳性种猪。
5 建议
5.1 制定长远的净化方案
我国虽重视净化动物疫病,但调动的主要是行业内的力量,净化手段单一,就是监测检疫和淘汰扑杀,而长期免疫政策给净化工作造成一定难度,没有形成一个像国外净化动物疫病成功国家所采取的多方参与的有计划、长远的净化方案。长远的净化方案应是政府、行业管理、企业三方合作和投资的一项长期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完善净化的各种技术制度,如动物疫病应急处理制度、动物移动控制制度、财政保障机制等;落实净化的各种技术措施,如监测猪病感染率、对猪群进行全群检测、免疫有效疫苗、消除隐性感染源和建立阴性猪群、公众防疫意识培养等。
5.2 完善法律法规和组织体系
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对疫病净化的认识比较全面,例如,德国借助其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组织保障体系、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和先进的疫病净化技术手段,在国家统一组织、多方协作的基础上开展动物疫病的监测和净化,已经成功消灭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的A类和B类动物疫病中的50多种。
我国应依法将疫病净化作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等核发的必要条件;制定相应的处罚和奖励措施;强化检疫和检验工作,理顺检疫与检验关系,依法行使职责,按照法律规定将实验室检测报告作为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的依据,加强畜禽调运管理,促进疫病净化工作的稳步开展。
5.3 建立无特定病原(SPF)种畜禽场
丹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种猪的SPF管理技术以来,现有SPF核心群及种猪群占全部种猪场的50%以上,存栏SPF种猪已占全国种猪的80%以上。已基本消灭了口蹄疫、伪狂犬病等多种疫病,保证了猪群健康。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生猪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促进了良种繁育体系、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体系高效运行等。
信息之窗
我国H5N1流感疫苗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基础与防控研究团队的陈化兰研究员等,在英国出版的《生物技术趋势》上发表关于“H5N1禽流感疫苗研究”主编约稿文章。文章详细阐述和论证了H5N1禽流感疫苗研制以及在家禽中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目前,亚洲、欧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已发现H5N1禽流感病毒,为有效控制,许多国家都采用对家禽进行疫苗免疫的策略,尤其是在H5N1禽流感病毒已在家禽和野鸟中呈地方性流行的国家。
近年来,哈兽研动物流感基础与防控研究团队在新型禽流感疫苗的研制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2007年研制成功的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可以同时预防H5N1禽流感和鸡新城疫两种家禽烈性传染病。2010年研制成功的表达H5亚型HA基因的重组鸭瘟病毒载体疫苗,非常适合于预防家鸭和肉鸡的H5N1禽流感,应用该疫苗可以显着提高H5N1禽流感的免疫覆盖率。2013年研制成功的H5N1禽流感DNA疫苗,具有易于生产和储存,可以同时诱导细胞和体液免疫、可以多次加强免疫和不干扰病毒的流行病学监测等诸多优势,为H5N1禽流感防控用疫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文章中,作者详细阐述了H5N1禽流感疫苗研制以及在家禽中应用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对于这些新型和现有疫苗特性的理解和总结,有助于实施合理的疫苗免疫策略,从而利于H5N1禽流感的有效防控。(本刊辑)
1004-2342(2014)04-0004-03
S852.65+1
A
2014-05-12)
段载金,男,推广研究员,研究方向:防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