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口分泌物分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2014-02-08张丽琴肖九长吴天恩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阴沟头孢菌素分泌物

张丽琴,肖九长,吴天恩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伤口分泌物分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张丽琴,肖九长,吴天恩

(赣州市人民医院/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目的了解伤口分泌物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使用WHONET5.6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送检的伤口分泌物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状况.结果106株阴沟肠杆菌中,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8.5%),其次是亚胺培南(13.2%)和厄他培南(13.2%),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30%.结论伤口分泌物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日趋严重,临床应根据其耐药特点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以防止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传播.

伤口;阴沟肠杆菌;耐药性

阴沟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呼吸道、泌尿道、伤口的严重感染,且多为医院内感染.为指导伤口感染阴沟肠杆菌的治疗,本文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出的106株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我院骨科和创伤科住院患者送检的伤口分泌物,剔除同一患者多次分离的重复菌株.

1.2 仪器和试剂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配套使用的细菌鉴定GN卡和GN13药敏卡.

1.3 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对送检标本进行培养,获得单个菌落后,上机鉴定和药敏.

1.4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ATCC17666).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106株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株17株,占16%,泛耐药株3株,占2.8%,详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呈逐年升高趋势[1],特别是在伤口分泌物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阴沟肠杆菌的分离率仅次于大肠埃希菌[2].尽管,阴沟肠杆菌导致伤口化脓的机会是革兰阳性菌的1/4~1/5,但它们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却是后者的2倍[3].因而阴沟肠杆菌引起的伤口感染应引起临床重视.

表1 106株阴沟肠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n(%)]

本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都超过了40%.对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32.1%,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为13.2%,仅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10%,它可作为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较好的选择药物,但其肾毒性和耳毒性等不良反应较大,临床使用时应慎重.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最佳药物,因其抗菌活性强,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都有较高的稳定性,与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强,能有效渗透细菌外膜进入周质间隙,达到快速杀菌的效果.

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可表现为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质粒介导的ESBLs、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膜蛋白丢失等机制共同作用,故呈现出耐药谱广等特点,给临床的治疗带来了困难.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这可能与阴沟肠杆菌染色体上AmpD基因有较高的突变率导致AmpC基因去阻遏持续高水平表达有关[4].三代头孢菌素对高产AmpC酶的选择能力是最强的,在用其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时易造成继发耐药.因此,有研究者建议在确认为阴沟肠杆菌感染后,应限制头孢菌素类抗菌剂的使用,以避免诱导高产AmpC酶的产生[5].

本次分析的106株阴沟肠杆菌中,多重耐药株所占的比例达到了16%,泛耐药株也占了2.8%,提示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医源性感染.

[1]梁志科,刘朝晖,叶惠芬,等.阴沟肠杆菌临床感染分析及药敏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2):264-266.

[2]张丽琴,李世云,肖九长.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411-412.

[3]Valles J,Leon C,Alvarez-lerma F.Nosocomial bacteremi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multicenter study evaluating epidemiology and prognosis[J].Clin Infect Dis,1997,24(3):387-395.

[4]隋秀丽,苏维奇.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检测及其耐药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8):1255-1257.

[5]赵德军,田维涛,张碧霞,等.临床阴沟肠杆菌感染分布及其体外药敏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6):618-619.

R446.5,Q939.92,R446.19

A

1674-1129(2014)03-0289-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3.019

2013-12-17;

2013-12-23)

猜你喜欢

阴沟头孢菌素分泌物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花生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和化感作用研究
广东省中医院阴沟肠杆菌qnrA基因的检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阴沟肠杆菌的产酶性及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研究
2012年河北省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耐药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