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重庆卷)
2014-02-08林逾静
林逾静
蜕 变
一考生
榆树开满了洁白的花,那一刹,时间好像都停止了。只有微风轻过,吹起的朵朵小白花在空中旋转着,继而飘落在绿草地上,还有那个人的身上。那是我第二次见到她,突然觉得,与第一次见到她时相比,她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无比美丽,让我的身心都不禁颤动起来。
一本书,一首曲,一篇佳作,一点小事,总是能勾起我心中无限的记忆,就像在心里装了一个大大的而又厚实的笔记本,写着我记忆中的事。
第一次见她,是在医院的病床上。那时,我生病住院,在四楼的二十四号床。她是二十五号床,是我的同室病友。她的上身裹着纱布,看上去,半截人都像木乃伊。她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嘴唇干皱,不像一个少女,倒像一位古稀老婆婆。从我见着她的那天起,就没有见她展开过紧皱着的眉头。我问妈妈,这是谁?她怎么了?看起来很痛苦的样子。妈妈跟我讲了她的故事。她家就在我家对面那条街上,她在跟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学弹钢琴,弹琴是她最大的快乐。可前些天,不小心碰到了大街上断下来的高压线,失去了双手。她一直很乖巧,又一直很懂事,从小就总是跟在母亲身后,帮着做家务。现在,她失去了双手,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了。
妈妈给我讲她的故事的时候,恰是正午时分,金日悬空,蝉虫发出一声声刺耳的尖叫,混着日光,仿佛是要穿破大树上的嫩叶。妈妈脸上不禁浮现出惋惜的神色。我的心紧了,隐隐地有些痛。她要怎么办?她能怎么办?一股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尽管我与她素昧平生,但我也为她难过地掉下了眼泪。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
这天,阳光普洒大地,一颗接一颗的幼苗从湿润的泥土中钻出新奇的脑袋,面对这磅礴的世界,迎头微微地轻轻摇曳,享受着一天之中最舒适的时光。在榆树的绿荫下,见到了满脸笑容的她。她很安静地坐在草地上绣着十字绣,我以为是我眼花,可是,她的的确确是在用双脚绣着十字绣。虽然有很多人观看,但她“旁若无人”,从容不迫地飞针走线。
我远远地站着。她身边围着的人越来越多,不知是谁带头开始称赞她,然后,她便在掌声和称赞声中继续绣着,嘴角微微上翘,满意地看着自己的作品,就像是在欣赏自己的未来。
“她一直都在努力,兴趣也从钢琴转移到这里了。我打算帮她开一家店,只属于她的十字绣的店。”我转过头,看着那眼里早已闪着泪花的她的母亲。她母亲最后说:“她将是我最大的骄傲。”
她就像一只将要破茧而出的美丽的蝶,在成长路上,就要从漆黑的茧中,从毛虫蜕变成一只可以随心飞舞的蝶了。
在阳光下,在花香中,我仿佛听到了破茧而出的声音……
[点评]本文紧扣供料,主题积极,内容充实,语言优美。作者讲述了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一位不幸的女孩,战胜身体的残疾,更战胜了心理的阴影,完成了自我人生的升华——经刻苦训练,她开始用脚绣十字绣。她的十字绣未必是最好的,但她的精神足以鼓励无数人乐观地生活。从写法上看,文章突出的优点在于:一是善于以景衬人。全文共有四处景物描写,每一处都是精心安排的,所起作用也不尽相同。二是巧于设置悬念。作者采用了倒叙式的结构方式,把自己第二次看到女孩的情景放在前面写,使读者产生了一种迫不及待想要往下读的心理。
大豆的抉择
一考生
《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其抱怨社会的不公、世人的不解,不如静下心来,要知道一点小小的改变,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舌尖上的中国,转化的灵感,大豆的改变,从易导致肠胃胀气的摒弃之物到营养丰富的美味食材;红尘中的众生,超越的过去,我们的改变,从落后、受排斥的另类到发光发热的社会栋梁。改变的力量,实在是巨大的。
有时,人不如一颗大豆,满腹才华,却少了通向罗马的康庄大道,不是找不见,而是看不见,只需我们转身,用黑色的眼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前方豁然开朗。如果沉溺于幻想,一味怨天尤人,一颗金子也终会湮去光芒。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变得焦急暴躁,爱抱怨。将生活的不顺全部归咎于社会黑暗,长此以往,心灵深处的不满便化作一种负能量。“非诚勿扰”上一邹某人自比诸葛武侯,愤懑于世人的不赏识,却不省自己所谓的“真才实学”;超市里,刘某因自己生活状况差,便购买杀虫剂洒入鱼缸,毒死大量鲜鱼;一旦遇到坎坷,便破口大骂,阵阵“吐槽”,甚至人肉搜索,试问这种种行径是否是寂寞空虚下一场盛大的网络狂欢?
在他们长叹着“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时,并没有展现出王勃的“不坠青云之志”。同时,又总有一种力量在适时地做着改变,发展自己以适应时代变化、社会需求。他们没有在时间的洪流里迷失自我,只因懂得人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无用的头脑再精明也只是纸上谈兵,永远停留于空负营养价值的大豆,而成不了走出国门的豆腐。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不顾朝野异议,换胡人装束以大增军事实力,到“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的吕蒙,读遍经书,终成文武双全之一代将才;从比尔·盖茨退学哈佛,一心投入微软研制开发的异军突起、功成名就,到希拉里竞选总统失败,力挺奥巴马,尽职尽责当好国务卿……这样的生活充满了阳光,懂得改变自己,才能将才干发挥到极致,甚至变不利为有利,彻底改变事情的结果。
“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鲁迅先生的话还萦绕耳畔。
生逢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何不拿出大豆的精神,冲破旧我的桎梏,改变自我,让自己的世界变得面貌一新、与众不同?
[点评]本文在审题精准之外,还有两个突出的亮点不容忽视:其一,现实针对性特别强。文章开篇提出观点——“与其抱怨社会的不公、世人的不解,不如静下心来,要知道一点小小的改变,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其中的“抱怨社会的不公、世人的不解”,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文具体评议“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变得焦急暴躁,爱抱怨”,更是紧契世相而催人警醒。至于“同时,又总有一种力量在适时地做着改变,发展自己以适应时代变化、社会需求”这部分,又为迷惘者指明了方向。其二,论证手法的运用娴熟而得当。文中的例证,多为一句一例,信息量大,涵盖面广,读来气韵充沛;引用《易经》的名句、鲁迅的警言,增添了全文的文化内涵,足以启人深思。此外,语言表达纯熟老练,像“用黑色的眼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前方豁然开朗”、“将生活的不顺全部归咎于社会黑暗,长此以往,心灵深处的不满便化作一种负能量”,可以说是自铸妙语,笔下生辉。
合适的“标准”
一考生
合适的标准犹如一面旗帜,在人生旅途上引领着我们前行。因此,给自己一个合适的标准,我们才能赢得人生。
合适的标准就是做事的准则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不虚妄,不菲薄。
人们把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大豆,用盐卤点制豆浆的标准发明了豆腐,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有利于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并适应了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有了这样的标准,普通的大豆就得到了升华。
可见,合适的标准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下的难童。为了不受国民党的控制,他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点滴归公,任何人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募捐,收获颇丰,此时他已经饥肠轱辘、体力不支,但他也不肯动用一分公款,而是连夜赶回了古寺。面对责任,他一点也不含糊,坚持践行自己的准则,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也正因如此,他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社区教育从社区居民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认知层次出发,将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与精神品质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多种演变形态,开展符合民众接受力和认同度的各项活动,较之数字馆藏、传统节庆表演、民俗活动等形式,具有更稳固、更深厚的认同感和民众基础,更有效地提升居民的精神需求和鉴赏能力。
合适的标准是正确定位人生的尺度。一个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当他攀到8000米时就返回了。下山后,很多人非常惋惜地对他说:“你应该继续攀登,因为你离顶峰只有800多米的距离,这样放弃真是遗憾!”但这个运动员说:“我知道我自己,我的能力只能达到8000米。”8000米,就是这个运动员的标准啊!试想,若他继续攀登,面临的结果有两种:一是突破极限,到达山顶;二是在低温低压下永埋冰雪之中,前功尽弃。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试想,如果离开了生命的存在来谈标准,意义何在?我们不得不对这位运动员肃然起敬,“我知道我自己”“只能达到8000米”,他用适合自己的标准来定位人生,最终找到自我价值,同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合适的标准是找到快乐幸福的路标。爱因斯坦一生过得极为快乐,秘诀在于他有一个生活标准,即“四不”:不求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掌声。他还表示,“四不”使他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科学研究,生活充实了,就有一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大豆命运的改变,正在于它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标准,让生命价值得到了升华。让我们放下工作的重担,拾起生活的平淡,原来幸福就在身边,合适的标准让我们每天都能快乐盈怀。
面对责任,面对困境,面对生活,给自己定一个合适的标准吧,我们将迎来崭新的人生。
[点评]这篇满分作文开宗明义,首段即提出中心论点“给自己一个合适的标准,我们才能赢得人生”;接着对“合适的标准”进行界定,指出“合适”即“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不虚妄,不菲薄”;然后以三个分论点分层论证,运用了陶行知、登山运动员、爱因斯坦等事例,材料丰富,逻辑严密,结构清楚,尤其是对论据的分析,指向清晰明了,能切中问题的要害,比如“合适的标准是正确定位人生的尺度”这一层,将生命的存在与继续攀登的选择摆到读者面前,让人不得不选择“合适的标准”;结尾段与开头遥相呼应,点明题旨,发人深省。全文立意新颖,论据充足,能紧密围绕论题层层拓展,语言简洁流畅,是一篇富有理趣与文采的佳作。
依“法”才能“飞跃”
一考生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后来,取“法”于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从而让普通大豆的价值得到了升华。
由大豆的升华,我想到了中国的书法艺术。
众所周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欣赏王右军的《兰亭序》,如临习习清风,沁人心脾,东晋风流,宛在眼前。钦慕之情,从心中油然而生,多么想让自己的字也充溢那样的灵气与风情!柳公权曾说:“用笔在心。”仔细揣摩,书家用笔于内则为心,用笔于外则为法。心随其法,法现其心,于是就有了这流芳千古的《兰亭序》。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如此的凄苦生涯,不仅没有消磨去苏轼的锐气,反而促成了他浪漫不羁、苍劲沉郁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的降临人世。苏轼通过科举入仕,任史官,神宗时党争,被贬为杭州通判,同年因文字祸入狱,由于得到王安石之弟王安礼等的过问,被赦免死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动荡,但其性情旷达,襟怀开朗,超于尘表。如果说《兰亭序》重心,《祭侄文稿》重气,那么《黄州寒食帖》则重意。旷达之意,脱俗之意,这便是苏轼之“法”。
李叔同先生是近代罕见的全才式人物,而他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名重一时的人物,竟抛妻别子,出家为僧。他的学生丰子恺说,弘一法师“忧时愤世,报国无门”,故而苦心向佛。他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一面欢庆自己的解脱,一面悲悯众生的苦恼”,李叔同将佛学境界与书法形象相结合,他的“法”便是随缘、随性。
书法家们写字各得其法:或为心,或为气,或为意,或为性。法便是心中所想,便是志向所在,便是性情所趋,尽情书写自己的生活与人生。
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下极大的创造空间。人们将其提升、点化到“法”的最高境界,这才出现了大豆到豆腐质的飞跃的局面。大豆如此,书法亦然。由此可见,“法”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点评]这位考生“由大豆的升华”,联想到了“中国的书法艺术”。论题一旦步入到自身熟悉的轨道,那就自然不愁无话可说。在作者笔下,“如果说《兰亭序》重心,《祭侄文稿》重气,那么《黄州寒食帖》则重意”、“书法家们写字各得其法:或为心,或为气,或为意,或为性”等精彩论断纷至沓来,给人以熠熠生辉、眼前一亮的感觉。文章结构安排很有特色,紧扣题目中的“法”与“飞越”,先摘引供料,再针对书法之“法”侃侃而谈,其间很注意衔接与过渡,篇末处又一次回归题目材料,并以“大豆如此,书法亦然。由此可见,‘法’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重要”自然地作结,可谓形散神聚。全文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底蕴厚实,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方式改变命运
一考生
周国平说:“命运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环境和性格。环境规定了一个人的遭遇的可能范围,性格则规定了他对遭遇的反应方式。由于反应方式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也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遭遇。”正如营养丰富而又廉价的大豆,煮好的豆子让人肠胃胀气,而当豆子换一种方式,做成美味豆腐,它的命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方式改变命运,方式成就命运。信哉,此言不虚!
人生而为人,受造化的揉搓、捣炼而万代延衍,革故鼎新,存续不断。千百年以来,代代相承,正因为有一群人始终不放弃寻找最佳的方式。犹如最初的陶器,被用作水器、米器,卑微不过如此,但经过烈火拉坯,终至成型成器。点点色釉,就使脚下的黄泥焕然而成瓷器,被奉之庙堂,受千万人追捧。仅因方式不同,命运便重新洗牌,让人不禁感慨:方式改变命运。
然而,又有多少人囿于平凡惨淡,终此一生?是的,不可否认,改变方式自有它的危险性,如跋山涉水或易坠入更黑暗的深渊,但是仅因畏惧,我们就该墨守成规吗?
纵使寻找最佳方式需要背负百座十字架,需要戴上荆棘冠,但只要心中有光,坚信方式铸就命运,我们就能心怀坚毅,奋力前行,无惧无畏,终至那绚烂辉煌之境。
不论寻找的过程有多么艰辛,也一定不可放弃,就算找到天之涯、海之角,找到生命的终结,也一定要坚信最佳的方式才是生命的金钥匙,是它让陈旧别开生面,让希望蓦然绽放,让未来豁然就在眼前。
如果有人问:“一滴水可以穿越沙漠吗?”墨守成规者一定哑口无言,然而,试着将一滴水化为冰,那么,带着冻成冰的水跨越沙漠,如何?最佳的方式,可以改变一滴水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
哪怕生命是一匹千疮百孔的绸子,有太多的破洞需要缝补,有太多的褴褛需要整葺,只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也可以织出经纬,织出灿烂华章。
涨潮时,鱼吃蚂蚁;退潮时,蚂蚁吃鱼。选择退潮时出行的蚂蚁,就通过最佳方式,从盘中餐变为对手的主宰者。蚂蚁和鱼并无绝对的强大,有的只是思维的强大。方式改变命运,方式铸就命运,于斯可见。
破碎的葡萄可以成为甘醇的红酒,轧碎的甘蔗可以酿出玉液琼浆……唯有改变,才有醍醐灌顶的醒悟;唯有改变,才有天眼乍开的洞见;也唯有改变,才有命运不败的盛放。
[点评]这是一篇非常出彩的考场佳作。作者由周国平名言与题目供料引出了“方式改变命运,方式成就命运”的中心论点,然后紧紧围绕这一观点,充分地驰骋思维,让众多意象(包括“陶器与瓷器”、“蚂蚁和鱼”、“破碎的葡萄”、“轧碎的甘蔗”等)纷至沓来,从“意义、价值”说到“条件、途径”(后一层又分解出“勇气”与“思维”两个要点),整篇文章循序渐进,井井有条。比喻论证的娴熟运用,“一滴水可以穿越沙漠”等的新颖用例,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此外,行文表达也见功力,尤其整句的运用(如“是它让陈旧别开生面,让希望蓦然绽放,让未来豁然就在眼前”以及结尾段等),为全文增色不少。
自我的升华
一考生
豆腐的诞生是一场华丽的逆转,彻底改变了黯淡无光的命运,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自我的探索与改变,往往于平凡中促成伟大。也许只是宝刀佩于少侠,丝竹赠与巧手,也许只要一点柔软的变通,一次幡然悔悟的转头,就能够完成自我的升华。
倘若马克·吐温仍旧沉溺于商海之中不能自拔,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将无法流传于世。打印机计划的血本无归,出版公司的无奈破产,无一不给他沉重的打击。好在两次失败的教训,终于让马克·吐温意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没有选择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是选择了自我的改变与升华。幽默风趣的他因巡回演讲而名声大噪,演讲间隙埋头写作的辛苦也终于换来收获。这一份成功,尤为可贵;这一份精彩,来源于突破的力量。
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就人生的精彩,不局限于困境的人才能拯救荆棘缠身的自己。愚者只是放错地方的智者,智者只是在偌大的空间找寻到了自身的归属地,一步一步完成了自我的升华。
正如肯德基的创始人山德士,曾经在无情的生活里摸爬滚打。参军、卖保险、经营渡船、学习法律,三百六十行似乎行行都对不上他的胃口。你可以认为他是天生愚笨,被社会所抛弃,但更多的可能是他在为自我的升华积蓄力量。于不变中寻求转变,于束缚中求得升华,只要发现了密室里透进的那一缕微光,希望的火种便停留在了你的身上。
飞鸟翱翔得力于有力的翅膀,骏马奔驰得力于发达的肌肉。这些自然的选择让升华得以久留,而我们的选择也能因此铸就不一样的人生。勾践转变人生态度,忍辱负重,终于灭吴雪耻;鲁迅弃医从文,造就一代文豪大家;卓别林转投喜剧之路,获得事业辉煌……这些转变或大或小,但却给人生开启了另一道门,一道充满光明与成功的大门。
总有一些曾经盲目地引以为豪的执著,掰开、揉碎之后发现不过是固执在作怪。坚持固然可贵,变通也不能缺少,大豆从尴尬境地一跃成为平民美食,恰恰说明了成功的自我改变便是一场完美的升华。
勇气充盈内心,改变博得精彩。让自我的升华,伴随你追逐梦想的蓝天!
[点评]本文以豆腐的自我升华、改变命运破题,快捷地亮出中心论点“自我的探索与改变,往往于平凡中促成伟大”。主体部分详细列举马克·吐温、山德士自我改变与升华的实例,有力地证明观点;又以古今中外“面”上的一组例子,进一步深化主题,自然地得出结论:“勇气充盈内心,改变博得精彩。”以此照应开头,使结构更为严谨。文章不仅例证典型、思路清晰,而且语言表达富于美感,像“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就人生的精彩,不局限于困境的人才能拯救荆棘缠身的自己”、“只要发现了密室里透进的那一缕微光,希望的火种便停留在了你的身上”、“总有一些曾经盲目地引以为豪的执著,掰开、揉碎之后发现不过是固执在作怪”等文句,读来颇具意蕴。
大豆命运变化的启示
一考生
人们将大豆变豆腐,一扫其曾经尴尬的境地,使爱之者由少数到了多数,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命运变化。大豆由普通到普遍,由普遍到升华,其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挖掘。大豆命运的巨大改变,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改变,才能柳暗花明,打开境界。改变,有时就是在思想上转个身,或者换个思路,从而柳暗花明。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一个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准备过程到尾声时,却在如何运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一价格远超镇里的预算。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人说,邮寄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思路转个身,改变一个角度,运砖的难题迎刃而解。小镇的人们懂得改变,善于变通,突破了传统观念,改变了习惯性思维,于是有了创见,打开解决难题的新境界。一如人们发明豆腐而使大豆不再普通,得以升华。
改变,辅以必要的智慧,能创造新的价值。任何事情处于艰难之时,要打破僵局,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变,变则通,通则达。有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如何挽回损失,并从困境中走出来?困窘则思变,艺高则生智。裁缝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并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于是裙子不但卖了个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不少女士争相求购,生意十分红火。裁缝在意外的困境中,借助自身高超的技艺,开启出智慧创意,变废为宝,使裙子大放异彩,不能不让人对其创造性的改变深深叹服。
改变,才能有突破,成就自我。大豆因“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胀气”而处境尴尬,人们想要改变大豆这种现状的动因,促使了大豆命运的变化。大豆如果没有这种对其命运至关重要的改变,仍将境遇尴尬。这对有充分自省意识的人来说,有强烈的启示作用。有自我意识的我们,要发挥敏锐的自省意识,反思自身的现状,并改变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更有价值的人。古代的周处,在年青时总是为恶乡里,人们厌恶他、痛恨他,把他看作是与蛟龙、猛虎并称的“三害”之一。周处不想再让别人把自己当成祸害,他决心战胜猛虎和蛟龙,为人民除害。后来经过艰苦努力,他终于成功地除掉了二患,成为一个为百姓谋利益的好人,赢得大家一致的赞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周处是勇敢的、明智的,也是成功的。他有勇气改变自己,从而突破过去的顽劣,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成就了自己的价值。
灵活的改变,是源自现实需要的机智变通,是人在困境与艰难中智慧之光的迸发与闪耀,更是人在知耻的引领下的勇敢自纠。改变,不是权宜,而是创造,是价值的升华。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扣住“改变”这一契合写作材料内涵的关键话题,侧重于“人”的立场,从“改变,才能柳暗花明,打开境界”、“改变,辅以必要的智慧,能创造新的价值”、“改变,才能有突破,成就自我”三个角度展开论述,较有条理地论述了文题材料给自己的启示,全文结构清晰,井然有序。
世界因“变”而精彩
一考生
大豆虽然营养丰富,却因难以消化而不受青睐。但当大豆变为豆腐后,它柔软的口感让人们难以忘怀,大豆的世界因“变”而精彩!
大豆的摇身一变,便改变了自己的尴尬境遇,使自己得到了升华,也因“变”而从此与众不同!
1958年以前,以爱惜时间闻名于世的日本人却常常为了一碗热面条而大排长龙。而安藤百福大胆创新,发明了方便面,让这种简单快捷的食物迅速风靡世界。因为“变”,安藤百福不仅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升华,也让更多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不是他,不知还有多少人在等待中浪费宝贵的时间。安藤百福的世界,因“变”从此更加精彩!
川大“劈砖”教授魏骁勇,因为其用“轻松趣味的方式传递科普知识”,不仅获得2013年菠萝科学奖,也让更多人懂得了科普的趣味性。正是因为他的“变”,才让他找到了能吸引大家进入科学世界的方法。他不拘泥死板,让更多人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他的世界,也因“变”而精彩!
但是,反观中国现在的许多传统手艺,它们为什么会渐渐无人继承?难道仅仅是因为人们不重视它们吗?不完全是,还有部分原因是许多传统手艺人不懂得“变”,不肯“变”。他们只是吃着老祖宗留下来的老本,自以为这是在传承手艺,却不知许多手艺若不随时代一起改“变”,终将被淘汰。唯有传承中伴随着“变”,传统手艺才能在“变”中拥有更为精彩的世界。
若不是勇于去“变”,苏轼的词哪能流传千古;若不是勇于去“变”,辛亥革命哪能成功;若不是勇于去“变”,改革开放之花哪能开遍大江南北!我敢说,我们的世界正是因为“变”而精彩!
大豆因为“变”,而深受人们喜爱。它的“变”改变了它的世界,也改变了中华美食的世界;我们的“变”,也将给我们的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的世界,将因为“变”而精彩、而绚丽!
[点评]这篇文章以“世界因‘变’而精彩”为题,直接点透材料主旨,紧扣题意,立论准确鲜明。开篇简要引述材料,接着以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川大“劈砖”教授魏骁勇实施趣味教学来进行正面论证;随后,文章从反面举例,写中国的传统手艺因不知变通而渐渐无人继承,正反结合着论证,使观点令人信服。全文反复凸显一个“变”字,例证典型,行文气势充沛,很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