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浙西南与新四军的关系
2014-02-08诸葛蓉
□诸葛蓉
略论浙西南与新四军的关系
□诸葛蓉
浙西南是新四军的策源地之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标志着全国抗战的开始。为了早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将南方各地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国共两党实行了第二次合作。
8月24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谈判代表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刘建绪的代表达成浙江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协议。
9月17日,确定了红军集中地点在平阳和集中时间。和谈成功后,临时省委派曾在浙西南担任过挺进师第二纵队政委的张文碧前往浙西南游击区寻找红军游击队,传达省委、省军区关于集中的命令。
在此期间,年初率部转战到浙西南遂(昌)宣(平)汤(溪)边境游击根据地的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因为与临时省委失去联系,并不知道国共已经实行第二次合作的消息,他从城里到乡村来的人们传闻中,觉察到时局已发生变化,于是派红军连长刘亨云带人进城探听实情,证实国共两党合作、红军改编的消息。粟裕集中部队作动员讲话,要求以大局为重,以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为重,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齐赴国难;要求大家提高警惕,严防发生意外。粟裕化名苏群,致函国民党遂昌县党部、县政府,要求当局派代表与红军举行合作抗日谈判。10月14日,遂昌县当局代表朱镇山与粟裕派出的红军代表谢文清、刘清扬在门阵一农户家举行谈判。经过协商,双方达成合作抗日协议。10月19日,粟裕率红军80余人离开门阵。临走前,粟裕在门阵白沙庙主持召开军民联欢会,他在讲话中感谢根据地父老乡亲对红军的关心和支持。会上还请来木偶剧团为群众演出,庆祝团结抗日的胜利实现。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宣传团结抗日,红军取道浙西南、闽浙边,20日到达遂昌的苏村、北界一带,经过应村,22日到达湖山镇,经过王村口,进入龙泉住溪。到达宝溪乡的内高山村时,与张麒麟率领的在龙(泉)浦(城)江(山)遂(昌)地区坚持斗争的中共浙西南特委干部和红军挺进师第二纵队余部共40余人会合。
10月27日,张文碧在龙泉上田、葛程一带找到张麒麟部与粟裕部共百余人,住在内高山作赴平阳集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此前后,活动于浙西南地区青田、丽水、云和、景宁和浙南文成一带的红军挺进师第一纵队余部,在范连辉(又名刘标)带领下,也前往平阳山门集中。至此,留在浙西南的红军挺进师3支部队结束了三年游击战争。浙江红军游击队集中完毕后,部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
1938年3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到达平阳山门传达中共中央和东南分局指示,浙江红军部队编为新四军第7团队。曾山一再强调浙西南、浙南游击根据地是“十年血战的结果”,是“今后抗战和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战略支点”,“无论如何不能放弃,一定要保存”。经商量决定,粟裕率部去皖南,刘英和一部分干部及武装留浙江坚持斗争。
闽浙边区红军改编为新四军,图为参加改编的部分干部合影,后排右七为粟裕
3月18日,粟裕率主力400余人从平阳山门出发,前往皖南集中。在400余人中,原红军挺进师老班底的人员仅剩百余人,其他大多是新吸收的人员。老班底人员中,大多是由粟裕、张麒麟带去集中的坚持浙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老红军。部队途经浙江的瑞安、泰顺、云和、丽水、松阳、遂昌、龙游、衢县、常山、开化,进入皖南。部队到遂昌时,粟裕在军民联欢会上感谢遂昌人民对红军的大力支持,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经粟裕给遂昌县长写信交涉,被关押的红军等“政治犯”全部获释。4月18日,部队到达安徽歙县岩寺。根据新四军军部的决定,浙江红军队伍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第3营,粟裕为第2支队副司令员。此后,浙西南红军成为新四军中的一支劲旅,奋战在抗击日军的前线。
浙西南是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东南局、华中局)和新四军在浙江的一块重要工作地区
1、1938年3月,新四军将驻浙江办事处设在丽水城内高井弄19号,主任吴毓,工作人员张孝勇,王朝日等。新四军驻浙江办事处以公开合法身份同国民党浙江省府交涉,处理有关新四军军烈属问题;为新四军、八路军和延安输送优秀青年、干部和军需物资;动员青年开展抗日救亡;秘密工作是担负省委与东南局、新四军军部联络,为粟裕率部赴皖南作了许多工作。1938年秋,中共江苏省委难民工作委员会以上海红十字会带领难民去开荒的名义,输送700多人去皖南。这些人员途经丽水,由新四军驻浙江办事处负责接待和安排后,经丽水、遂昌、衢州、常山、开化、岩寺,顺利到达皖南。省委书记刘英兼任省委统战部长,常从温州到丽水与办事处主任吴毓会面,听取汇报,指示工作,接收东南分局、新四军军部的文件资料。1939年下半年至1940年下半年,近百位身份有所暴露的原在丽水做党的地下工作的同志陆续由党组织安排撤离,其中有数十位被转移到新四军里去。他们中有汪海粟、舒文、施平、杜大公、廖卜三、费凯、董乐辅、骆耕漠、陶疆、郑玉奎、曾涛、姚立、肖车、李瑞玉、洪宝鋆、屈品生、张伟群、傅一夫、王大田、杜永康、杨德和、顾崇实、滕雪凡等等。从1944年初开始到1945年9月浙东新四军奉命北撤为止,浙西南党组织先后选拔、输送共七八十名优秀的农村党员和进步青年分批去浙东参加新四军,其中多数是1940年、1941年入党的党员,受党教育多年,素质比较好。部队北撤时,一部分人返回浙西南坚持本地斗争,一部分人随军北上,南征北战。
1939年3月,省委领导机关从温州迁移到丽水,领导浙江全省的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工作。从此,丽水与新四军的联系更加方便密切。
2、1939年3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受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到东南抗日前哨视察,传达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他从皖南新四军军部返回后,于4月上旬辗转到丽水,与省政府主席黄绍竑、省建设厅人员交谈合作抗日事宜,视察云和小顺省兵工厂,为工人作演讲,号召工人们和各界爱国人士团结起来抗日。
同月,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从丽水出发到金华周恩来住处接受秘密会见,聆听指示。回来以后,省委在丽水连续召开了战时党的宣传工作会议、妇女工作会议等,传达中央指示,宣传新四军的抗日战果和新四军将士的英勇事迹,推动了浙江抗日救亡工作。
3、为了加强与浙江省委的联络工作,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在丽水设立交通站,派出政治交通员涂峰经常往返于皖南与丽水之间,密送来往文件信函;派新四军干部杨椿住在丽水,专职负责省委与东南分局、新四军军部的联络和省委的保卫工作;专门拨给浙江省委一部电台,派新四军电台技术人员到丽水,帮助省委将电台架设在革命老区龙泉深山中。来往电文由处属特委交通员在龙泉与丽水城省委机关之间秘密传送。通过电台和交通站,省委在丽水与东南分局、新四军军部建立了及时的、经常的联系。
4、自1942年2月省委机关遭破坏、刘英被捕后,浙西南党组织与上级、与新四军失去联系。1944年春开始,浙西南党组织与中共浙东区党委、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取得联系。跟随刘英留下来坚持地方斗争的原红军挺进师老红军、浙西南党组织负责人傅振军、宣恩金和特委委员、所属各县的县委负责人张之清、殷铁飞、李文辉、林艺圃,以及缙云县各区委、部分分区委、支部负责人李银通、陈天印、陈仿尧、王汝金、李庆仁等分十几批先后去四明山联系。他们带着党员和进步青年参加新四军,去浙东汇报工作,阅读党中央和华中局的文件指示,记在脑子里回来传达。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浙东新四军游击纵队司令员何克希热情接待并作多次工作建议。谭启龙说:“我们浙东区党委与你们浙西南党组织不是直属关系,是兄弟关系。华中局责成我们与你们浙西南、浙南等党组织取得联系。你们来汇报情况,我们转报华中局,再将华中局的指示传达给你们”,“今后,处属与浙南、闽浙边临委方面仍须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发动农民同志到浙东参军,培养干部;深入群众,扎根农村,长期隐蔽,巩固基层组织”。1945年浙东新四军北撤前夕,谭启龙又嘱咐:浙东部队北撤后,还有人在此坚持,你们还可来联系。必要时你们可派人到苏中来联系。
三、浙西南是可靠的新四军干部隐蔽地区
浙西南是红军时期开创的革命老区。这里党的基础、群众工作比较好,党支部比较坚强,因此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新四军干部可靠的隐蔽地区。1941年,从皖南事变中突围出来的和从上饶集中营中越狱出来的许多新四军干部,按照党的秘密关系,先后转移到浙西南山区隐蔽下来。他们中有:邓旭初、童坤、袁洪(方徨)、黎纪湘(杨立平)、艾重年(王敢泊)、肖车、陈平、左丁、孙子遂、毛维青、苏平等30余位同志。1942年,陈平等6人在赤石暴动中逃出敌人虎口,辗转到云和,受到云和县农村党员的保护。这些同志以后辗转到苏北找到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回到党的怀抱。
1942年12月底,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诗人冯雪峰从上饶集中营保外就医出来后,浙西南党组织将他隐蔽在地僻人稀的云和县农村养病。4月底,冯雪峰在丽水党员掩护下,离开云和,经桂林转重庆,回到党的怀抱。
四、新四军的斗争对浙西南山区的抗日斗争和之后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浙东区党委和新四军浙东纵队给予浙西南党组织多方面支持帮助,除了传达上级指示、提供学习文件资料外,还为浙西南党组织培养武装干部,并在经济上给予帮助。浙西南干部将浙东给予的抗币在当地买成棉花、土布挑回来,卖掉后作为党的活动经费。新四军的英勇斗争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鼓舞了浙西南人民,使浙西南革命斗争很快出现了高涨形势。
2、国民党反动派一直将浙西南地区看作是新四军活动地区,叫嚷“浙东新四军撤走了,你们这些三五支队共产党也完了。”浙西南党组织继续与浙东新四军留守处联系。曾在浙西南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老红军刘清扬时任留守处主任,后任中共浙东工作委员会书记。1946年春,刘清扬通知处属特委派人去浙东看中共中央和华中局文件。1947年夏,刘清扬和浙东工委副书记马青与处属特委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组建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三总队,联合开展游击战争。
综上所述,浙西南的斗争与新四军关系密切,源远流长。
(编辑 韩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