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行天桥与山地城市步道的连接设计探讨
——以重庆主城为例

2014-02-07李春涛

重庆建筑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行天桥步道山地

李春涛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

人行天桥与山地城市步道的连接设计探讨
——以重庆主城为例

李春涛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

该文通过对人行天桥的城市功能特点进行梳理、分析和再认识,联系国内外人行天桥和配套设施运用和发展状况,以及重庆主城人行天桥在人行步道系统中的建造实际,结合“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提出人行天桥与山地城市步道的连接设计的若干建议。

人行天桥;建筑功能;山城步道;连接方法

城市人行天桥是城市步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做到人车互通,交通安全能够得到保障。但要充分发挥城市人行天桥的跨越连接作用,必须有效解决人行天桥桥面的易到达性。否则,人行天桥将不具备足够的人流积聚能力,完整的城市步行系统就会出现断点。因此,对城市人行天桥在城市步行系统中的连接问题的探讨具有积极的实用意义。

山地城市地貌条件复杂,道路密度低,车流量大,行人出行行为心理和习惯都直接影响着人行天桥桥面的到达和跨越通过方式,表现出强烈的“山城特性”。重庆,位于长江上游的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具有典型的山地城市特征,无论其城市步道还是人行天桥,特别是它们的连接设计尚未充分利用环境特质,做到合理实用,这都直接关系着普通百姓的出行状况。舒适、方便、普适的城市人行天桥接地形式,不但能够体现城市人文关怀,而且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山地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1 人行天桥的功能特点

人行天桥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行人密集的地段,比如交叉路口,或者城市广场,或者主要干道之上。人行天桥只允许人行通过,利于避免车流和人流平面相交时的冲突以保障行人安全穿越,提高车速,减少交通事故。为了方便和吸引行人,一些地方的天桥装设了电动扶梯或者其它形式的机械设备关照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残疾人使用。人行天桥的功能是跨越城市车行道路,提供不间断的人流通过能力。因此,人行天桥的使用功能特点主要表现为人行通过和跨越车行道路。

人行天桥的构想初衷是用以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但这种解决方案是以车行交通优先,人行线路回避为原则。建成的人行天桥虽然结构简单,设置方便,经济安全,同时也带来了使用效率不高,无障碍设计困难等一系列难题。究其原因,人行天桥本身就是一道障碍物,这种通过一种障碍跨越另一种障碍的方式有着天生的缺陷。人们已经不再从纯粹的工程学角度来研究天桥,而是结合时代背景、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的理念,来研究新城市化进程中的天桥建设[1]。因此,对人行天桥的功能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优化其构造设计,有助于逐步完善和克服这些不足。

2 国内外人行天桥状况

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城市人车分流就是要把人与车在时间或空间上进行合理地组织和分配,对地面空间的使用安排反映一座城市的交通思想和人文态度。因此,对人行天桥的认识在国内外也广存争议。例如,在欧美国家,认为人行天桥缺乏集聚力,是一种最不得已的过街选择;其次,坡道连接又会占用城市用地,延长通行距离;再者,如果辅以机械提升设备,不但费用倍增,而且维修管理也成难题。相反,人行天桥可以有效保护行人安全,减少交通阻碍。日本和香港地区人口密集,建有大量的与其经济水平相适应的设施多样的人行天桥(图1)。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中,人行天桥作为经济有效的交通组织模式仍不可或缺。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内地发达城市正逐步探索对人行天桥的全面理解和优化设计,2010年北京市颁布了《人行天桥及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计规程》,开始了城市人行天桥由经济实用型向标准化、舒适型、人性化的过渡(图2)。可以看出,众多的城市人行天桥实例并没有跳出传统的桥面到达方式,仍然沿袭着旧有的解决方法,过度依靠强劲的经济实力来实现人行天桥不断发展的使用要求。

图1 日本横滨人行天桥

图2 杭州市人行天桥

3 重庆主城人行天桥设施调查

3.1 设施调查概况

重庆主城结构呈分区组团形态,大量人流出现在商业中心、学校、医院、餐饮、市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以及居住小区附近。调查重庆主城区城市人行天桥显示,这些地区的人行天桥位置选择合理,结构简单,与人行横道搭配间距得当。以商圈环道如杨家坪、观音桥,部分城市主干道如渝澳大道、经纬大道人行天桥设施配置相对适度,学校周边次之。关于重庆山地建筑、道路的研究较多也较深入,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社会重视程度的影响,长期以来对于人行天桥设施的研究和实践进展较为缓慢,在使用强度,城市功能,通过方式,建筑形态、无障碍设计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

图3 沙坪坝南街人行天桥

3.2 实例分析

3.2.1 沙坪坝南街人行天桥(图3)

该桥紧邻商业中心,连接重庆一中和三中,位置恰当,桥面与步道通过梯步连接,配有自动扶梯,使用天桥的行人较多。东侧与商业建筑二楼外廊组合构成,建筑功能复合化,可有效提高其利用率。此处人行天桥净高控制4.5m,梯段占用地面人行道路,街面人行通过拥挤,虽设有隔离栏杆,仍有行人横穿机动车道的现象。

3.2.2 环道人行天桥

杨家坪、观音桥商圈内已改造为步行街,机动交通形成环道系统,为了避开大量的地面车流,行人跨越环道由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担负(图4)。部分配备自动扶梯,无垂直提升设施,有建筑之间的跨街连廊,但行人不能利用(图5)。

图4 观音桥环道人行天桥

图5 观音桥环道跨街建筑

图6 金开大道轻轨车站

3.2.3 金开大道人行天桥

金开大道路面较宽,中间设置有隔离带,单独的人行天桥与其他地段没有区别,但是人行跨越金开大道较有特色,可以利用轨道三号线的站点通过。车站建筑竖向到达方式多样,梯步、电梯、扶梯等设施齐备,管理周全到位(图6)。

3.3 现状问题

通过现场调研和典型实例分析,目前重庆人行天桥存在若干问题。首先,应统一规划,做到规划先行,避免因选址不当造成行人流量少而失去建设的目的。第二,对人行天桥的城市功能认识不足,使用单一。第三,与实体形态相同,空间形态操作的重点在于连接部位[3]。重庆人行天桥建筑形式少有变化。第四,设施普遍简陋,人性化考量欠缺。第五,山地城市人行天桥不应当作为临时设施来对待,更不能以固定的模式来统一建设,而应该符合通行特点,因势利导。第六,人行天桥的接地方式简单粗放,未能充分结合山地城市道路及场地特征。

4 人行天桥与步道连接的原则和方式

4.1 连接原则

重庆人行天桥与城市步道的连接原则应当基于人行流量的近、远期考虑,复合城市功能,适合无障碍通过并能兼顾到美学要求。要素美和子系统美是构成桥梁美的必要条件,所以成为桥梁美的创造和审美的起点[2]。人行天桥不是城市功能的附属建筑而是其自然生成的有机组成部分。

4.2 连接的方式

人行天桥与城市步道的连接方式包括独立设置、整合、借用、改造、调整、归并等等,分别实用于旧城和新区,以充分利用街道两边建筑、借助山地地形地貌为佳。山地城市道路坡度较大,道路两旁挡墙普遍,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人行天桥桥面与城市步道的相对高度,从而为人行天桥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创造有利条件。

5 人行天桥与步道连接设计探讨

人行天桥桥下净高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行人要上到这个空间高度才能进行位置的转移,如何上到桥面考量着设计者的智慧。工程实践中人行天桥竖向连接的设计方法多样,各有利弊。因此,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城市人行天桥与步道的连接方法是实现其功能要求的重要前提。

5.1 梯步连接

梯步是人类建筑中竖向交通最传统的使用方式,简明直接,运用广泛。缺点是长梯步对人的体力消耗大,老年人、儿童及残障人士使用困难。

5.2 坡道连接

缓坡利于步行,适合自行车、轮椅通过,能够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缺点是由于坡度小带来引道长度增加,通过距离远,占地面积大,特别在旧城会挤压路边人行道,设置相对困难。

5.3 机械提升系统连接

机械提升设施包括电梯、自动扶梯、垂直升降平台等,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梯步的辅助配套设施。电梯、垂直升降平台不能满足通过的连续性,机械提升设施成本增加且难以有效管理和维护。

5.4 共用临道路建筑竖向交通系统连接

人行天桥与临道路建筑合并竖向交通系统,适用于商业集聚区。建筑底层设置架空廊道,廊道内设置电梯或自动扶梯把人流引到人行天桥桥面标高再进行分流。这种连接方法可以使得人行天桥的建筑功能复合化,建设成本分摊,并融于商业环境之中从而获得完整的城市建筑形象。

5.5 整合轨道交通站点竖向交通连接

人行天桥借用轨道竖向交通系统或其人行通过的功能与轨道交通站点归并,能够获得较强的机械设施支撑。

5.6 设计利用弧形桥面连接

在充分满足桥下通过高度,且建设场地容许,采用弧形桥面连接设计可以降低桥面到达点高程。

5.7 地形调整连接

在山地城市用地允许的情况下,比如道路边设计有宽阔的绿化带,可以调整绿地沿道路起坡,提升步道与人行天桥的连接点标高,方便人行天桥与步道连接。

5.8 利用挡墙连接

山地城市道路边常会出现挡土墙,能够利用挡土墙做出坡道设计,然后与人行天桥桥面连接。

5.9 利用车行道路坡度反坡连接

山地城市道路有的路段会形成较大的坡度,人行天桥应在路段高点起步,利用反向坡度易于获得人行天桥桥面净高。

5.10 降低车行道路标高连接

在城市人行天桥处,改造车行道路标高使其与人行步道形成高差,减少步道与人行天桥桥面的连接距离,以创造多种形式的通过可能。

6 结语

山地城市道路和市政设施建设相对困难,但也有可以值得利用的特有的积极因素。重庆人行天桥建设不宜盲目照搬其它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既有策略和思路,而应当积极借鉴其先进成果,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契合重庆市情,符合科学规律的技术路线图,深层次发掘山地城市的独特地貌资源,首先解决好人行天桥与城市步道的连接问题,以此探索总结出更多的,经济、实用的人行天桥桥面到达方案。

[1]翟国强,张玉坤.当代国内人行天桥建设的几个趋向[J].建筑学报,2005(2):70-71.

[2]徐风云,陈德荣.桥梁审美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15.

[3]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设计基础教研室.建筑形态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1):44.

责任编辑:孙苏

On Connection Design of Pedestrian Overpass and Pavement in Mountainous City

The urban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destrian overpass are analyzed and recognized.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pedestrian overpass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pedestrian overpass in pavement system in Chongqing are introduced,and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idea of hommization,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sign of connecting pedestrian overpass with mountainous urban pavement are proposed.

pedestrian overpass;architectural function;pavement in mountainous city;connection method

U448.11

A

1671-9107(2014)01-0006-03

10.3969/j.issn.1671-9107.2014.01.006

2013-10-17

李春涛(1971-),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人行天桥步道山地
山地草甸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上海银城路人行天桥的设计与分析
人行天桥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的“O2O联动效应”——以“杭州人行天桥被撞塌”事件为例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