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邓小平改革开放观的精髓

2014-02-07

人民论坛 2014年17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利益发展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邓小平改革开放观的精髓

宇文利

在设计和引领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提出并展示了一种以人民为本的人民利益观。这种人民利益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规定性的体现,也是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诉求。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和本质精神,要求大胆而睿智的改革开放政策和路径,体现了辩证的思维,推崇人民利益至上。

邓小平 改革开放 人民利益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回顾和总结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缅怀伟人思想,对于在当前和今后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坚守人民利益至上的改革目的和实践宗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警示作用。

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多重目的,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民、为了发展和增进人民利益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领导者和总设计师,他对于改革开放到底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抱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新时期中国改革的内容和要求也很多,但最关键最内在的就是对党和国家各项制度的改革。这种改革直接关系到社会利益的创造和分配,关系到改革的深层关系和实质内容。邓小平在1980年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中所应当努力实现的三个要求有两个是直接与人民利益相关的:“(一)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二)政治上,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①从经济上和政治上维护并实现人民的利益与权利,这无疑是邓小平所推动的新时期改革的出发点,是改革的目的和要义。与对内改革同步进行的是对外开放。可以说,1978年之后的对外开放是在充分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而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同样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作为对外开放的倡导者和引路人,邓小平在其思想体系中多次隐喻了他的人民利益观。坚持发展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是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的一条内在线索,是邓小平改革开放观的内在精神和先进之魂。对于这一点,不仅是邓小平本人认可的,并且他还把增进人民利益和福祉当作改革开放的长期任务和持续推进的目标,把改革开放的命运与人民利益紧紧地箍束在一起。就此,他说得直接而坚定:“谁也不能阻挡中国的改革开放继续下去。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不搞改革开放就不能继续发展,经济要滑坡。走回头路,人民生活要下降。”②当然,邓小平所认定的人民利益并不狭隘和片面。它首先是经济利益,其次是精神利益,包括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等。

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改革开放必须秉持、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观念,并不是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而是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诉求和价值崇信,也是在他早年从事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具备的一以贯之的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其成立之初就明确宣誓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的是民族的、人民的根本利益。邓小平在革命年代就确立起了为人民革命、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坚信“凡是于人民有利的事情,无不尽力提倡与实行”。③在太行山区组织和领导根据地革命战争时,邓小平强调:“我们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工作。”④这是邓小平“以民为本、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心声,也是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集中概括,表明了邓小平忠实于人民利益的一贯精神追求和价值信仰。

在邓小平的设计中,改革开放能否成功、能否顺利、能否持续的关键,就是是否坚持把发展人民利益作为首要的、先决的条件

邓小平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所秉持的人民利益观的奠基人,也是通过改革开放来维护、发展和实现人民利益的实际引领者和开拓者。正是邓小平确立并践行了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观念,中国的改革开放才激发和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谋求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保障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邓小平所秉持和确立的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有什么内容呢?

首先,改革开放的本质追求是发展人民利益。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为人民谋利益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很早就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⑤对于由中国共产党来启动的改革开放这项伟大事业,坚持发展人民利益是合情合理的实践诉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其基业常青的不二选择,因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发展和增进人民利益才是改革的根本目的。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⑥邓小平这里所提出的改革目的论,虽然是从更为宏观的社会制度、政党原则和社会生产角度来说的,但其内在的灵魂却是符合并发展人民利益的。如果没有人民的选择和支持,如果不以人民利益为上,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都不能长久。如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就是一句空话。

其次,为发展人民利益,要执行更为大胆而睿智的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不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就遇到了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和发展路径上不同思想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如果固守老观念、抱残守缺,那么经济就不能发展,人民利益也就不能发展和增进。因为涉及变革,中国的改革开放曾经面临了姓社姓资、姓公姓私、先富后富等带有方向性、制约性的选择关口,在每一个关口,邓小平都能够科学而辩证地指引改革开放走向深入。邓小平提倡为发展人民利益而执行更为大胆的改革开放政策。他坚信,发展人民利益是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不能因为思想僵化、观念落后和行动教条而受阻,也不能因为没有现成经验而却步。因此,从实事求是的原则出发,破除思想藩篱、打破僵化观念,需要的是超出常人的睿智和勇气。而支撑邓小平做出那些大胆决策的,无疑同样是为发展人民利益的观念。

再次,以辩证的思维和科学的路径维护并增进人民利益。辩证的思维和科学的路径是保证改革开放坚持正确取向的合理选择和关键方略。邓小平在确立改革开放是为发展人民利益的观念中,所运用的是辩证的思维,所提倡的是科学的路径。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发展意识和速度方面,他提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但步子要稳,保持合理的速度。二是发展程序方面,他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用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上,现在有人诟病这一原则,认为这是造成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主因。实际上,邓小平强调的是“梯次型发展”,是通过差序格局和轮换次序来保证发展的速度和效率。第三,在发展内容方面,他强调既要发展人民的物质利益,呼吁“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⑦同时也注意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利益,发展社会效益,“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⑧第四,在利益分配方面,他强调兼顾集体和个人,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总之,最能体现邓小平在坚持人民利益观时运用辩证思维和科学路径的思想原则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里的“两手”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内容和指称。

最后,人民利益是裁决各项工作的最终标准。邓小平在筹划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改革开放就是要给人民以最大的实惠和利益。这种筹划并不仅仅是侧重在经济的和物质利益层面上讲的,同时也是在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上讲的。在推进经济改革开放的同时,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就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对此,邓小平同样是站在人民利益的角度来审视改革开放和谋划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的。在得到科学判断和结论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政治体制改革,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必须与以下三条相关联:要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鲜明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至此,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无论是在经济意义上还是在政治意义上,在邓小平的设计中,改革开放能否成功、能否顺利、能否持续的关键就是是否坚持把发展人民利益作为首要的、先决的条件,是否把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作为裁决一切工作的最终标准。

当“蛋糕”不断做大时,如何分配“蛋糕”,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

今天的改革开放,其根本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出于维护政党政治的缓兵之计,还是允许少数人瓜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宜之策,抑或是为从根本上保障和发展人民利益的坚定抉择?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变革虽然代表着变数,但它的出现似乎也是个常数,并不鲜见。从古到今,受各种政治势力簇拥或推动的变革变法有很多,不过多数变革都没有起到医根治本的目的,最终也无法起到救治封建统治垮台这一“癌症”的疗效。这是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选择,也是考验改革开放目的和宗旨的基本命题。学习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和警示作用。

其一,改革开放要始终围绕发展和保障人民利益而动。这是邓小平成功领导中国走进新纪元的诀窍,也是邓小平总体设计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经验之谈。当代中国的改革已经上升到一个新阶段,进入新一轮的角力和对抗中。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说到底,改革开放不仅要发展人民利益,而且要保障人民利益。当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断得到增强和壮大、“蛋糕”不断做大时,如何分配“蛋糕”、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切实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当面对因为权力占有而形成、阻止改革开放进一步推进、强大而固化了的既得利益集团时,能否坚持人民利益观,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利益,就不仅成了衡量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推进的开关阀,也成为检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已久的政治信仰、革命传统和道德水平的试金石。

其二,全面准确和完善地坚持人民利益观。我们认为,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形成了科学的人民利益观,其重要的特征就是这种人民利益观具有彻底性和辩证性,不片面,不短视,不脱离中国改革开放的国情、过程和目的。毫无疑问,在任何社会中进行改革,都会出现利益纷争和利益冲突;任何国家推进开放,也都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危险与挑战。要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就应当确立科学的改革开放路径,以保障其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是科学的、有益的,而不是招致困扰、破坏和灾难的。为此,深化改革开放必须高度重视基于人民的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必须捍卫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实现,必须扩大人民利益的汇合点,必须推进捍卫人民利益的合程序化和合目的化。这是一个响亮的表态,也是对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的继承与发扬。

美国学者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中谈到了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带来的变化。他提出问题说:“假如中国人要感谢某一个领导人改善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个人就是邓小平。在为改善如此之多的人民的生活做出贡献方面,20世纪是否还有其他领袖能够与他相比?”⑨毫无疑问,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截止到目前,邓小平所开启的改革开放的征程,其前景是光明的,其成就也是世界瞩目、无与伦比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遵循邓小平所确立的改革开放的人民利益观,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必将迎来灿烂而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释】

①⑦⑧《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②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③④⑤《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⑨【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冯克利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责编/张潇爽 高骊 (见习) 美编/于珊

【延伸阅读】

重温邓小平“人民”话语

“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这个问题是毛泽东同志过去多次讲过的。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1962年2月6日)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

“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1978年12月13日)

“建设目标,一定要反映人民生活在哪些方面受益,不能只讲平均工资每年增长百分之几,必须把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得到的改善反映出来。人民生活要有相当增长,人民才能满意。”(1980年7月17日-20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1981年2月14日)

“人民跟着共产党干什么?一求翻身解放,二求富裕幸福。”(1983年)

“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1985年9月23日)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1985年9月23日)

“我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现行政策只要一改变,人民生活肯定会下降。如果人民认为现行政策是正确的,谁要改变现行政策,谁就要被打倒。”(1986年9月2日)

“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1986年11月9日)

……

A849.1

A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利益发展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I Love You, Dear China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