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4-02-06

嘉应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瑜伽普通高校问卷

王 嵘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体育系,福州 350003)

“瑜伽”一词来源于梵语,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一种印度文化,被人们誉为“世界瑰宝”,其蕴含着“和谐”之意[1].瑜伽运动作为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起源于印度.它有着促进身心和谐统一的作用.现代瑜伽一般指练功方法,通过一些缓慢、极限的动作将伸展运动、呼吸和放松运动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强身健体、塑身美体和舒缓情绪的目的[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和时尚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因此,瑜伽运动不仅在国外非常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也逐渐的为国人所认识和了解.尤其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瑜伽健身的热潮,在我国也不断地盛行.我国不仅出现了许多的瑜伽健身俱乐部,它还进入了高校,成为了体育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本研究就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查找不足,为瑜伽课程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瑜伽课程.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登陆中国知网查阅有关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科研论文30余篇,参阅了体育教学论,休闲体育和学校体育学等相关书籍,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铺垫.

1.2.2 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设计调查问卷:《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现状》,选取全国50所开设瑜伽课程的普通高校为调查对象,其中东北7所、华北7所、中部7所、西部7所、东南7所、东部7所、华南8所,学校性质包括师范类、理工类、艺术类和医学类.分别向上述每所学校瑜伽教师发放问卷各1份,共50份,回收有效问卷46份,有效回收率为92%,向上述每所学校选修瑜伽课程的学生随机发放学生问卷各40份,共2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960份,有效回收率为98%.

(2)问卷效度检验.问卷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判法”.请调查对象中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或领导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了打分,结果是8.9分,表明问卷的内容能够反映问卷的主题,结构合理.

(3)问卷信度检验.问卷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选取福建师范大学调查对象为重测对象,重测间隔时间为25d,计算两次测量的系数R均在0.9以上,且P值均小于0.01.表明问卷指标体系可靠,能够真实地反映被调查者的情况.

1.2.3 专家访谈法

电话连线或当面访谈瑜伽运动方面的专家学者,为本研究提供学术建议.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7.0和EXCELL 2003专业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指标进行统计、处理.

1.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统计结果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政策扶持

我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为瑜伽课程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科学指导.《纲要》对体育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更加全面、科学、新颖的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了诠释和解读,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对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现实依据和指导[3].这一有利政策的制定,为瑜伽课程在高校的开设提供了很好地外部环境支持.为了充分利用这项新型运动项目的巨大吸引力,把更多平时不爱参与运动的女生吸引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为此,大部分学校都会积极响应上级政策的号召,群策群力,争取更大更多的教学资源满足开设瑜伽课程的需要,不仅加大资金投入以改善场馆设施,而且还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水平,使得瑜伽课程成为了体育课程中的特色项目.一少部分的学校领导对瑜伽课程的开设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不存在校领导不支持、强烈反对的现象.可见,这一调查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一个新的运动项目,学校领导的支持和认可,让我们看到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生机和活力,看到了改革的实际行动,更看到了瑜伽运动在高校未来的发展希望[4].

2.2 教师队伍

瑜伽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在教学上首先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一批掌握瑜伽专业知识的教师才能更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如表1所示),50名瑜伽教师均为女性;从年龄上看,40岁以上有16人,占34.8%,30~40岁之间有23人,占50%,25~30岁之间有7人,占15.2%;从职称上看,高级职称有13人,占28.2%,中级职称有26人,占56.5%,其余为助教7人,占15.2%;从专业上看,健美操专业37人,占80.4%,体操专业5人,占10.9%,瑜伽专业2人,占0.4%;从培训经历上看,接受瑜伽专业培训的教师只有10人,占21.7%,其余教师均未参加过专业培训;从认证等级上看,52.2%的瑜伽老师没有等级认证,仅有21.7%的老师获得了高级认证,获得高级认证的教师多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由此可见,普通高校瑜伽课专业教师缺乏,大多都是由非瑜伽专业转行而来,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正规的学习、培训和研究,这样的专业技能和师资结构对于瑜伽专项课学生的技术和能力培养影响较大[5].因此,普通高校瑜伽课专项课的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适应体育教学改革,建立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同时,各高校要不断的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瑜伽教师.

表1 我国普通高校瑜伽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调查(n=46)

2.3 开设时间

随着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和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瑜伽课程作为一项新兴的课程已经成为了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但是,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时间普遍较短,开设时间低于5年的占多数,比例达86.9%(如表2所示),远比传统体育课程开设的时间短.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传入时间问题,瑜伽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起源于印度,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晚,国内重视程度也不是很高;其次是认识问题,瑜伽在一般国人的观念中一直被蒙上一层玄妙、神奇的色彩,认为它只要折一折身体,显示身体的柔软度,就可以永葆青春、美丽,这种不正确的观念使得瑜伽始终为人们所误解,甚至许多人认为它是不科学的,或不把它视为科学来研究,故而无法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6];最后是师资问题,因为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瑜伽场馆,更没有瑜伽专业教师,需要其它专业老师根据个人兴趣还好转行进行培训后方能开设瑜伽课程.

表2 我国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设时间调查(n=46)

2.4 教学形式

瑜伽课程自进入高校以来,深受女大学生的喜爱,使得瑜伽运动在高校有了一定的普及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对瑜伽运动的需求.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瑜伽运动起步较晚,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因此,大部分高校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如表3所示),占86.9%,只有13.1%的高校是以普修形式开设,进一步调查得知,这些是针对具有体育学院学生开设的,但是因为瑜伽课程体系尚未完善,因此还没有1所学校开设瑜伽专修课程;从开设班级数量上看,绝大多数学校只开设1-3个班级的选修课,占95.6%,只有4.4%的高校开设4个班级以上,这些主要还是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体育学院.综上所述,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瑜伽班级数量较少,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很多学生还是无法参与进来;对于具有培养专业体育教师的体育学院来讲,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开设瑜伽专修课程,专门培养瑜伽专业后备人才,丰富和充实社会的瑜伽师资力量,改善瑜伽人才短缺的尴尬局面.

表3 我国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设形式调查(n=46)

2.5 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瑜伽课程所具有的减肥、瘦身、美容等功能,很适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另外,瑜伽能把健身和建心有效地融为一体,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念,使学生掌握一种有用的体育锻炼方法提供了新的选择.瑜伽具有“健身、美体、调节身心”的特点,非常符合现代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形体美、姿态优雅是他们的追求,心理的变化,审美意识的提高,使他们更注重优美的形体,矫健的身姿.瑜伽能够起到调节生理和心理的作用,是真正吸引人之处.[7]所以高校学生选择瑜伽课程的主要原因也几种在健身、塑性瘦身、时尚、缓解压力等这几方面.很少学生是因为学分易得而选择该课程的,可见大学生选择瑜伽课程的目标很明确.由于大学生选课的目标明确,期望很高,所以他们在锻炼过程中的积极性也很高.通过调查得知,85.2%的学生对自己的练习效果非常满意(如表4所示),达到了自己健身目的,并决定长期坚持下午,把瑜伽运动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表4 我国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学生学习效果满意度调查(n=1 960)

2.6 课外组织形式

目前,在调查的高校中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几乎所有高校都具有瑜伽协会或瑜伽俱乐部,它们制定自己的协会制度和章程,每学期初招募新会员,定期为学员培训,除了为同学们提供健身手段,有时还作为表演节目出现在学校的各类文艺汇演当中,极大丰富了学校的课余体育文化生活.但是,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协会或俱乐部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都是由有瑜伽基础或健美操基础的学生带领练习,她们一般都是自己从网络下载视频或购买光盘自行学习后,再传授给协会会员,对于动作的科学性或正确性与否缺乏专业的评价.另外,由于性别的限定,协会或俱乐部只对女大学生招募,因此规模不是很大,人数不是很多,因此无法广泛组织瑜伽比赛,只能以课外锻炼或文艺演出的形式出现,导致组织形式比较单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瑜伽运动作为一种时尚、新兴的运动项目,深受高校女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而且受到国家和学校制度的支持,瑜伽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开展有很广阔的前景.

(2)瑜伽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开设班级数量较少,课程建设体系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更多学生的健身需求.

(3)我国普通高校瑜伽场地设施不够优越,师资力量不够雄厚,课外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导致瑜伽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和普及较为缓慢.

3.2 建议

(1)加强瑜伽课程的基础建设,包括师资、场地等,多对老师或同学进行专业的瑜伽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2)丰富课程组织形式,增加开课班级,延长开课时间,满足更多数学生的健身需求.

(3)不能只是机械的对学生进行动作、技术的讲授,还要从更深层次上让学生对其进行体会,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其中包含的“和谐”“合一”的思想,从而真正的实现身心和谐的锻炼效果.

[1] 苏永骏.高校开设瑜伽课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3):12-15.

[2] 贾健.普通高校增设瑜伽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体育世界,2013(1):28-30.

[3] 陈碧清,吴龙.高校开设瑜伽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4):11-12.

[4] 肖文娟.高校女大学生体育课开设健身瑜伽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3):36-38.

[5] 刘丽,温兴满,刘娟.我国部分普通高校瑜伽课程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3(15):45-47.

[6] 刘敏.广东省高校瑜伽课程开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6):119-123.

[7] 周威.高校开设女生瑜伽选修课的可行性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341-344.

猜你喜欢

瑜伽普通高校问卷
Hello White瑜伽馆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练瑜伽,悠着点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问卷网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