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杭财经类高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需求的量表分析
2014-02-06胡哲
胡哲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基于在杭财经类高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需求的量表分析
胡哲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为了解杭州财经类高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的主要需求和看法,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学生对不同教学手段、不同类型教师的喜好程度、课程的收获、不同年级对该系列课程的需求程度几个方面做了系统调查和分析。
财经类;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需求
一、调查背景及概况
2007年,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经过前四年课程设置的起步阶段、以及2011年全国就业指导课程大赛、2013年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示范课程的评选,七年来该课程建设工作一直在深入推进。杭州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类课程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为了解杭州财经类高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的设置是否认同和在实际就业中学生对该系列课程的需求,笔者所在的团队发起了本次调查,期望通过调查,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对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的改进。
本次调查从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校随机抽取500名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9份,回收率为93.8%;被调查学生专业涵盖社科类和理工类,其中,社科类学生311名,理工类158名;学生样本涵盖各个年级,其中,大一学生167人,大二学生183人,大三学生82人,大四学生37人,样本学生性别分布为男生217人,占46.27%,女生252人,占53.73%。问卷调查内容有:是否考虑过系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不同教学手段的喜好程度、对不同课程考核方式的喜好程度、对不同来源教师的喜好程度、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受益评价、对不同年级课程需求程度的评价等。
二、调查数据分析
1.关于学生对职业规划课程的自觉需求
就是否考虑过系统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问卷调查的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是否考虑过系统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学生情况表
从调查结果看,超过半数(56.29%)的学生选择了“想过,希望得到指导”,另有13.86%的学生选择了“认真想过,学习过有关知识”,可以说,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持积极态度的学生占到了70%,比例较高。虽然与被调查学生所在高校都不同程度地设置了职业规划系列课程有一定关系,但从学生自觉需求角度来看,仍能说明设置职业规划系列课程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几乎30%的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甚至完全未加以关注。也说明了,一个科学、系统、多样化的设计、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职业规划课程和教学体系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学生对不同教学手段的喜好程度
调查涉及的高校职业规划系列课程中,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活动或游戏、实践调查、角色扮演、团队训练、个体咨询辅导以及指导使用测评工具等。其中,教师采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以及指导使用测评工具等,角色扮演和个体咨询指导常用于辅导个别学生参加职业规划类竞赛,课堂使用不普遍。实践调查和团队训练等体验参与型教学方法使用较少。调查结果统计,学生对上述几种教学方法的喜好程度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喜好程度表
从统计数据来看,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持“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态度,其中,接受程度最高的3种教学方法是案例分析(71.8%)、团队训练(69.2%)和个体咨询辅导(67.9%)。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学生比较喜欢从典型案例中领会和理解相关理论,教学中采用的案例也往往是商界、学界等领域甚至是演艺界的著名人物,也有职业生涯或创业比较成功的学长学姐。这些人物的成功经历是学生们所乐于知晓和借鉴的;团队训练这种方式比较受欢迎,而且,学生也越来越重视自身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团队训练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比课堂活动或游戏方式显得更科学;个体咨询指导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方式,这种方法更具有针对性,体现出个性化教学,同时,学生自身也需要职业规划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排在积极接受程度后3位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56.6%)、实践调查(60.8%)和指导使用测评工具(62.1%),也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中理论性强而趣味性较低或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几种。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在教学中不应偏废。从调查数据看,学生也认识到这一点,对每种教学方法喜好程度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们的选择是比较理性和客观的,这也对教师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的吸引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学生对不同课程考核方式的喜好程度
被调查高校的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中,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有闭卷考试、平时表现及作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生涯人物访谈、职业调研报告等,较常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平时表现及作业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两种方式,其他方法相对较少采用。被调查学生对以上几种考核方式的喜好程度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学生对不同考核方式的喜好程度表
五种考核方法,按学生非常喜欢与比较喜欢的程度,从高到低排序是平时表现和作业(54.7%)、生涯人物访谈(50.5%)、职业调研报告(47%)、职业生涯规划书(46.6%)和闭卷考试(39.2%)。闭卷考试相较于其他方式,难度、失败风险和压力都相对较大,因此,就成为学生接收程度最低的一种考核方式;平时表现和作业则相对容易完成,时间压力和失败风险也相对较低,学生的接受程度也最高;职业生涯规划书方式的考试,虽然往往会给学生充足的完成时间,但其内容较多,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工具方法较多,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接受度也是偏低的;生涯人物访谈和职业调研报告方式的考试,与生涯规划书相比,依目前丰富的网络资讯,学生获取相关资料更容易,考核也就相对比职业规划书更容易完成,因此,学生接受度会略高。
从这个统计结果中反映出:学生对考核方式的接受程度还主要是从难度、失败风险和压力等方面来考虑的,对考核方式的意义和具体作用等方面考虑的不够多,例如,对个人职业规划书的积极意义还认识不足,说明学生对思考和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还重视不够。
4.对不同来源教师的喜好程度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教师来源不同,学生对来自不同师资队伍人员的喜好程度有所不同。辅导员会比较熟悉本校学生的特点,师生间年龄差距较小,互相比较熟悉、亲近,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师,往往相对年轻,授课经验、职业经历或社会阅历则相对薄弱;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优势是有大学生就业工作经验,熟悉本校学生就业实际情况,授课内容往往会和大学生就业联系较多,比较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教师的特点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多样,但这些教师很多不是出身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专业,大多只是兼课教师,因此,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往往不深入;就业指导课专业教师则既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较为深入的职业生涯相关理论研究,需要不断提高和丰富的就是实践经验和职业经历;外聘就业专家往往实践经验、社会阅历丰富,授课时案例丰富实用,但对学校学生、专业的具体实际往往了解较少,普适性强而针对性弱。被调查学生对不同师资来源的教师喜好程度统计如表4所示。
表4 学生对不同来源教师的喜好程度表
不同师资来源的教师各有特点,学生对他们的接受程度也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别,相比较而言,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就业课专业教师和专业教师更受欢迎,辅导员作为职业生涯课教师受欢迎的程度相对最低,反映出学生对教师的选择或评价主要是从教学效果、对自己是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等实用性角度考虑。调查涉及的高校中,外聘专家兼职上课的较少,往往是以讲座形式进入校园,从这个角度看,受学生欢迎的程度不算低,外聘专家的优势值得参考借鉴。
5.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受益评价
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大多按规划教材基本结构分几大模块,如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职业决策、计划措施和评估调整等,学生对这几个模块的受益评价统计如表5所示。
表5 学生对职业规划课程不同模块内容受益评价表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中,各个模块都有其重要作用,学生对各个模块的受益评价也比较平衡,没有很明显的差别,对自我认知和计划措施模块的“非常受益”与“比较受益”相对高一些,说明学生对自我认识有比较大的兴趣,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对自我认知的内容有几个测评工具,利用科学的测评工具来了解自己,也恰好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6.不同年级学生对课程需求程度的评价
在调查中,学生被问及不同年龄阶段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程度时,学生回答的统计结果呈现按年级增长,认为需要的逐渐增加,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年级学生对该系列课程需求程度的评价表
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度,学生认为大一阶段“非常需要”及“比较需要”的合计占61.2%,大二阶段占66.7%,大三阶段占71.8%,大四阶段占76.3%。四个阶段,学生持积极评价的比例都过半数,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知识对自身的指导和发展都是十分有用的,需要学习。同时,随着年级的增长,需求程度增高,但认为大四阶段更需要职业规划教育还是有一定偏差的,说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比较片面,只侧重于准备毕业和找工作,有较强的功利性和短视,没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把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联系与整合起来,这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1]阮娟,叶青.福建省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6).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编辑 郑晶
G646
A
2095-8528(2014)02-051-03
2014-09-12
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基金项目“财经类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现状与需求调研”(项目编号:Y201432386)的研究成果。
胡哲(1979-),女,浙江兰溪人,浙江财经大学学生处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