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农资老钱看到了行业发展的结点
——《金土地的希望——高级庄稼医院应对家庭农场》正式发售
2014-02-06中国农资张弛
□《中国农资》记者 张弛
品读农资老钱看到了行业发展的结点
——《金土地的希望——高级庄稼医院应对家庭农场》正式发售
□《中国农资》记者 张弛
《金土地的希望——高级庄稼医院应对家庭农场》一书应该算是钱建设出版的“钱”眼看农资系列丛书的第二本书了。江南的文化传承,让老钱不但善于思考,更善于记录。我每次读老钱的书,都会有一气贯通的感觉。老钱的话朴实深刻,句句来自他大半生浸泡农资圈的历练,所有的逻辑都是从实践印证而来,能够直接解答业界对农资行业发展的疑惑,所以老钱的书我都是一口气读完的。
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注定了会紧紧跟随着农业生产关系的变迁而改变。特别是在历经了30年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今天的农业生产主体已经开始被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替代,即便是很多依然保持单户家庭种植模式的地方,在播种、收获等需要大型机械化耕作的环节也由村委会统管起来,这是由留守农业生产力都是体力上的弱势群体而决定的。而中央提出的土地流传改革思路,更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不但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还被上升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层面,势必改变我国整个社会发展的生产关系和基础结构。老钱看到这点,并且将农村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农资行业转型的基础,抓住了农村问题主要矛盾点,改变了农资行业以往以生产力角度为切入点的研究模式。
对于土地流传政策和趋势的解读,老钱是准确的。特别是对家庭农场模型的见解,老钱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认为家庭农场有“五性”:主体的家庭性、生产的专业性、规格的适度性、经营的高效性、经济的法人性。“四需”:需具备土地适度集聚的条件、需要良好的财产权利保障、需要具有一定科技装备的支撑、需要相应的社会化服务配套。“五高”:对农资品种的需求高、对农资产品规格包装要求高、对农资产品收益效果要求高、对植保技术服务要求更高、对土地流转状况关注高。老钱意识到中国农业已经开始从“口粮农业”转向“商品农业”,正是因为农村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的转变,让农资终端使用者与农资供应商之间的需求与供给产生了变化,继而推动了农资产品、服务、技术随之创新。
老钱看农资的角度,从纵到横、从外部因素到内部动力、从农村生产模式到农户消费心理、从经销商转型到技术服务,兼容并包,无所不谈。实际上,老钱的观点代表着一批正在思考改革的农资经销商群体。
在传统农资产业模式下,农资经销商就是农资产品的搬运商,早期挣差价,后期挣物流管理费。其实农资人一直探讨连锁、农技推广、价格战、差异化、营销技巧、全产业链服务等方向,在战术上下足功夫,以便挣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在今天的新形势下,农资人开始明白做农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买一卖,农资产业的发展需要与国家宏观政策结合在一起,需要成为农户生产的依靠,原本商业操作成为了一项更大的事业。老钱提出了参照医疗体系建设农资企业,让农资经销商成为一个生产技术和服务的供应商。实际上在技术服务和营销经验上,农资圈已经有了非常良好的储备,而土地流转给农资人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机遇,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钱提出的技术服务供应模型正是农资经销商和零售商的归宿。
古人说,做人的至高境界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据传,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老钱在我心中虽然不是圣人,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农资人,他一直在思考和践行。从老钱的第一本书《农资营销谋略》到这本《高级庄稼医院应对家庭农场》,老钱为农资圈分享了一次又一次思想的总结和汇集。我认可老钱这种认真的态度,我更希望农资圈里有更多像老钱这样能够知行合一的农资人,共同分享我们的智慧和经验,共同共同探讨农资产业的未来。这样的农资人注定会受到行业的尊重、农民的尊重、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