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防治小麦赤霉病
——访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刘正平教授

2014-02-06中国农资贾然然

中国农资 2014年18期
关键词:扬花赤霉病喷药

□《中国农资》实习记者 贾然然

综合防治小麦赤霉病
——访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刘正平教授

□《中国农资》实习记者 贾然然

据农业部信息,4月下旬,由于去冬今春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偏高,小麦群体偏大,可能造成赤霉病大流行,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都将造成不利影响。近日,记者针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症状、原因、防治以及前期预防等有关问题专访了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刘正平教授。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因素

刘正平教授分析说,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主要流行性病害之一,引起流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引起冬小麦赤霉病的最主要原因。首先是连阴雨天,即夜雨白天晴或者雨晴交替;其次是气温造成的影响,据统计若在长时间潮湿环境中,能保持较高的温度(15℃),赤霉病的发生更严重。二是栽培管理技术。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水肥条件的改变,秸秆还田的面积越来越大,大量的病残体在麦田中越冬,在春繁时期一旦遇到合适病菌繁殖的天气,就会大量爆发。因此,田间一般都有充足的赤霉病病原。三是小麦品种抗病性。虽然部分小麦品种具有一定的耐病性,但大部分均易感病。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种植密度大都会引起冬小麦赤霉病大面积爆发。

小麦赤霉病症状及预防

据介绍,小麦赤霉病发生后会引起苗枯、穗腐、秆腐,先是麦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苗死,每年都会给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为此,刘正平教授说,小麦赤霉病前期预防至关重要。防治时期为抽穗至扬花初期,应在降雨前6-24小时喷药防治、5-7天后再次防治,或雨停后24小时内最晚36小时或雨间歇期间喷药,5-7天再次喷药。药剂防治应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对于长江中下游的冬小麦而言,喷药时期往往是阴雨连连或者时晴时雨,必须抢在雨前或者雨停间隙抢时喷药,喷药后遇雨可隔5-7天再喷一次,以提高防治效果。另外,还要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容易使品种产生抗药性。

赤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刘正平教授说,要想减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一要选用抗(耐)病小麦品种。截止到2013年未找到免疫或者高抗品种,但有一些表现形状良好的耐病品种,如麦3号、扬麦5号、早麦5号;春小麦有定丰3号、宁春24号等等,具体使用哪种抗病品种还要因地制宜地选用。

二要农业防治。尽量在小麦开播之前进行深耕灭茬,消灭菌源。深耕细肥,把前茬留在土表的病残体翻埋在土下,对未掩埋的麦茬及时烧毁或进行沤肥处理。注意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推广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搞好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增强作物抵御病虫侵害的能力。此外,在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浸种,一般采用石灰水浸种方法,从播种根源减少发病的可能性。

三要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能及时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的发生;用药的关键时期是在小麦开花至灌浆阶段。一共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扬花株率在5%-10%)用药。每亩可选用25%氯烯菌酯悬浮液100-200ml,或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25ml,兑水30-45公斤细雾喷施。视天气情况,品种特性和生育期早晚,间隔7天左右喷施第二次药。喷药时,要注意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防治赤霉病的新型农药也逐渐受到重视。例如烯唑醇、咪酰胺、克百菌、氰烯菌酯、速保利等。

总之,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要本着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原则。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发病前的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到位,避免对于病情存在侥幸心理;避免重治轻防,见病用药,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避免盲目选择药剂。通过采用培育抗病品种,轮作、深耕等农业防治措施,新型的化学药剂处理措施等综合防治方法,最终确保小麦优质高产。

猜你喜欢

扬花赤霉病喷药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果树喷药巧时期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桃花雪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经过
谁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