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面对化肥减量“拐点”

2014-02-06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14年22期
关键词:拐点化肥用量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5月25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的《被化肥“喂瘦”的耕地》将化肥产业抛向风口浪尖。有人分析说,今年化肥市场持续低迷,产能过剩中1-4月化肥产量开始出现负增长。化肥业界都在关注中国化肥用量的“拐点”——中国化肥用量是不是开始出现峰值之后的下降?这种用量的下降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化肥用量的拐点早晚会出现的。粮食“十连增”代表了以化肥高投入来支撑粮食增产的模式已经登峰造极,以化肥为主力的农业投入持续趋高,与粮食生产增加量的持续趋低形成的矛盾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因此未来农业的发展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现在这个突破口出现了:化肥用量降低,但粮食安全的刚性需求并不会降低。因此用量降低反而给化肥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减量的基础上让农业提质增效,这是化肥行业逃不掉的使命。只是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落下这只靴子,声音显得有些刺耳,感觉有些沉重。

或许正因为如此吧,专题报道中出镜的农业和化肥领域专家都不是惯常的熟面孔。毕竟提出化肥减量有些自我革命的味道,还准备吃这碗饭的人估计都需要对这种风险掂量掂量。但愿我这是小人之心,但要使全行业都认识并接受化肥减量会成为今后的主导趋势,恐怕还真需要个过程。不管我们化肥行业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关于化肥的社会舆论“拐点”应该是已经出现了。央视作为社会综合媒体,他们对化肥行业既无过节、梁子,也不可能像沉浸行业多年的专业媒体那样理智与情感纠缠。从报道的态度和倾向上看,基本上保持了客观与平衡。既肯定了化肥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和贡献,也揭示了过量施肥、不科学施肥对农田的危害。所以,网络上有人将此报道形容为“向化肥开炮”,显然有些夸张。

但如果化肥行业对此因循保守、无动于衷,那必将为自己的转型升级积累下更多“负资产”。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不久,针对“四万亿”的出手,有经济学家就呼吁:危机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正是我们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提升质量的“窗口期”,我们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应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更直接的作用。如今,化肥行业面临用量减少与产能过剩的博弈,如果不能闯过雷区,就无法完成行业的脱胎换骨、涅槃升华。

记得几年前,从电视报道中看到,在考察一个农业项目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摘下一颗蔬菜品尝之前先问道“可以吃吗”?他是在关心农药使用安全;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尝枣时说了句“没用化肥吧”?他是在关心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不论从领袖角度,还是从普通消费者角度,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保障都是社会的利益关切,也是化肥行业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农作物始终保持净进口态势。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和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在减少化肥用量的基础上,我们要保持粮食质量的安全,着实不易。但谁说不会转过街角遇见爱情、经历拐点创造奇迹呢?

猜你喜欢

拐点化肥用量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秦国的“拐点”
中国充电桩行业:拐点已至,何去何从?
恢复高考:时代的拐点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廉洁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