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口语训练 提升语文能力

2014-02-06刘晓芝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15期
关键词:动笔口语读书

◆刘晓芝

作者:刘晓芝,公主岭市南崴子镇中心校(136102)。

语文,向来被称为工具课,它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要有沟通和交流。语言,作为“观点”“情感”的使者,其流畅与准确、生动与形象、抽象与具体、肤浅与深刻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自我推销、自我展示的能力几乎就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敲门砖。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尤其是信息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决定着信息素养,随着信息化社会形态日臻完善,语文教学信息化的意义和价值也必然会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信息化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从学生的未来着眼,本着为学生奠基的理念,求真务实,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口语表达训练落到实处。往大了说,中国人就应该注重母语,传承祖国的灿烂文化,从小就应该凭借现代化手段,陶冶情趣,注重文学积淀。具体做法就是在“读—说—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口语训练,提升语文素养与能力。

1 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进书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站在众人面前能夸夸其谈,出口成章,证明他脑中、心中有大量的积淀。古人之所以能吟诗对对联,就是因为他们背了大量的《四书》《五经》《蒙学》《千字文》……有了这些东西,还愁不厚积而薄发吗?而现在的教学几乎都是以分数论成败,有谁还去关注学生是否读书?有谁还会去关注一个学生是否会表达?哑巴教学哑巴课堂屡见不鲜。大多数小学生在课堂活动时,众人前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被众人遗忘,因为他脑中知识积淀很少,甚至于没有积淀。实际上他们也想说,只是不敢说而已。怎么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书中自有胆识与信心。基于此,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带进书里,让学生与书为伴,与书交朋友,从书里汲取口语表达的营养。让学生意识到读书是让他充实起来的唯一办法。

1)以身作则。教师的案头、枕边总要摆放一些课外书,每天都要抽出时间静下心来读书。教师自己必须热爱读书,活到老学到老,以便和学生进行交流。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掀起全民阅读的高潮,要把经典文学纳入到小学教程。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首当其冲,义不容辞地把学生带进书里,把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定期在学生心灵的书架上放上一本书。

2)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读一些或介绍一些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故事,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大屏幕上既有画面,又有读者介绍;既有作者介绍,又有故事梗概;既有读者反馈,又有专业人士的评点。这样做可以引导学生,避免盲目读书或读一些没有价值的书。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就对书产生了兴趣,于是,各类图书与他们成为朋友。一、二年级读一些浅层次的书,如童话《小猪唏哩呼噜》《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三毛流浪记》;中高年级读少儿版的《意林》、杨红樱系列、叶圣陶的《稻草人》、张之路的《第三军团》、曹文轩的《草房子》、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系列等,随着知识含量的不断增加,再读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如成人版的《意林》《读者》《才智》《大阅读》《儿童文学》《智慧背囊》《冰心散文集》《红岩》《骆驼祥子》及四大名著……这些书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极大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口语表达积蓄了内在的素养。

3)为了让读书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可以规定每生每月必须买一本书、读一本书。有些学生如果愿意读书,每月读十本书都不成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量就上来了。

2 利用多媒体把说和读结合起来

为了让学生把说和读密切结合起来,也为了强化口语训练,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平台。

1)每天安排三名学生站在前面读自己喜欢的故事(文章),督促学生从书中找或利用网络去搜集。这样既训练了语感,又锻炼了胆识。

2)一段时间之后,再让学生“推荐精品”。学生自己精挑细选一篇文章,自己归纳主要内容,自己概括从中悟到的哲理或读后的感想,把这些制成幻灯片,然后配上音乐,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听的学生再谈一谈自己听后的感想。这样做,就把读、说与归纳概括能力结合起来,又培养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无形当中更提升了语文的综合能力。

3)再隔一段时间,规定题目进行演讲,自己构思,自己组稿,自己演讲,把说和写联系在一起,把书中的知识变为己有,适时地布置一些小的演讲题目,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微笑是一笔财富”“谦逊=成功”……这样做,不仅口语表达得到了训练,作文水平也有效地得到了提高。

3 总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

上网搜集新闻 每周休息时,教师布置学生去网上搜集自己喜欢的十条“新闻”,周一返校回来在课堂上集中“说新闻”。当下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人如果不与网络同步,不与社会接轨,那简直就是活在原始社会。所以必须要借助网络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与时代同步。

一开始,学生就像一只无头苍蝇,说得无头无序,找不着重点,连地点、时间都说不清楚,笔者就加以引导:说新闻一定要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语言要力争做到流畅、简洁、明了。久而久之,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学生真的会“说新闻”了,大家在一起“说新闻”,得到的信息量很大,而且还能从中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间接地进行德育教育。

到后期,笔者则让学生观看大屏上一些小记者的采访,然后要求学生像他们一样播报新闻,也就是开头加进“各位观众,大家好,我的新闻来源于***,事件是这样的”,结尾加进自己对此事件的看法,既有趣,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 笔者每周都要找两个学生没听过的故事,通过屏幕播放,不仅图文并茂,而且生动形象。课堂上,学生全身心投入。听完后,笔者马上问:你听懂了什么?记住了什么?悟到了什么?根据故事情节,听到有悬念之处,笔者让大屏幕暂停,让学生去猜故事的原委,去设想该如何发生。有的故事结尾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还让他们当场续稿。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专注的品性,也训练了语文的综合品质,很见效,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反应异常敏捷。

上网搜集资料开辩论会 每月一次的辩论会,让学生的各个细胞都异常活跃。他们为了把辩题弄明白,精诚合作,团结互助,上网动手查资料,写辩论词,做总结,辩论时还要针锋相对,丝毫不让,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有时是赢方欢呼雀跃,而输方则泪流满面。

辩论的历程是比较艰难的,起步时,教师还要逐个环节逐个环节地引导与矫正,抓住每一个漏洞告诫学生怎么去堵、去钻,抓住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来分析,抓住每一方的表现来点评,力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在选择辩题之时,一定要难易适度,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笔者搞过的辩题有“金钱万能论”“上网的利与弊”“读书与网络的矛盾”“小学生应不应该过生日”“同学之间应不应该宽容”“成绩是否等于能力”“胖好还是瘦好”“家长请放手给孩子空间”……辩论让学生思维变得敏捷,变得逻辑性强,变得语言有力,而且知识面变宽,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开展读书报告会,并录像 每个月在班级召开一次读书报告活动,并用录像机录成视频,然后传给家长看,家长们都乐此不疲。内容可以拟订主题,也可以自选主题;可以针对一篇文章来谈,也可以针对一本书来谈。可以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懂得的道理;谈对一个人的看法,文章的写作手法;还可以谈书对自己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影响。可以自我推荐,也可以师生指定,还可以竞选完成;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稿子,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完成,每个学生写下来的读后感以及相关的文章都形成小册子装订起来。学生看到自己的视频还能发现优缺点,好进一步完善自己。

播放朗读视频,举行朗读比赛 经常进行朗读能让人找到语感。为了让学生口语表达流畅、发音准确,每学期都都播放一些名人朗读的视频,然后举行朗读比赛。先进行月赛,再进行年末总决赛。月赛之时指定朗读同一篇文章,决赛之时则抽签来决定读课内的哪一篇文章;同时,抽签决定读一篇课外的文章,两者结合,得分高的胜出。每搞一次活动,都存有视频资料,这也算给学生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抓住机遇练笔,再把作文发到空间里 好的文章是练出来的,经常写,思路才能泉涌,文笔才能流畅。每天必须保证给学生一节课写东西的时间,雷打不动。写什么?怎么写?开始学生很困惑,摸不着门路,教师就要慢慢地引导,就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之人,做一个学会观察之人。新来外教老师,动笔写;新来个同学,动笔写;班级搞演讲比赛了,动笔写;学校去部队参观了,动笔写;天旱不下雨,动笔写一写祈盼与担忧;下雪啦,动笔写一写喜悦与快乐;老师讲公开课了,动笔写一写师生的共同表现;图象同学在特长生考试中获奖了,写一写对他的祝贺……总之,只要留心,只要观察,处处都有文章。所以,每学期下来,日记不少于70篇,学生的空间里也日益丰富。

为了学习与借鉴,笔者还不定期地抽签读日记,读后大家点评,久而久之,也就会写了,入门了。现在班级90%的学生在30分钟之内都能完成一篇指定的文章。因此,笔者不主张背作文搞临阵磨枪,学生不抄也不背,完全是自己真实东西的再现,有的可能很稚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变得成长与壮大!

通过这些不懈的努力,各项活动的验证,信息技术是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是“强化口语训练,提升语文能力”的有效工具,而且实施起来操作性强,简单易行,效果明显。感谢信息技术,让师生终生受益,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学生的将来,愿诸位同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强化口语训练,给学生打造一片语文的蓝天。

猜你喜欢

动笔口语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酒中的口语诗
毛毛雨
春天的雨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我们一起读书吧
口语对对碰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