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灯荷包也传情

2014-02-06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贺灵

中国农资 2014年8期
关键词:灯节传情乞巧

□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贺灵

甲午马年三大特点:两头春、闰九月、元宵遇上情人节。

抛去前两个,单论后者,代表亲情的中国元宵节与浪漫爱情的西方情人节,在2月14日“喜相逢”。而它们的下一次相遇,要到2033年。

从节日的意境上来看,元宵节与西方情人节气质般配。情人节的浪漫不用多说,元宵节是农历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时,除了看花灯、赏圆月、踩高跷、划旱船这些固定习俗外,更有一层特别的意味。

元宵节有一个称谓:灯节。朝代不同,节日时长也不一样,三五天至十天不等,而尤以明代最长。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在礼制森严的古代,有了这应情应景的灯节,平日里“三步不离闺阁”的小姐们借着赏灯之便,为自己物色对象。

可以想见,元宵节,就是青年男女的“相亲日”,于是,便会有如下动人的诗词。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写出婉约词作《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不仅如此,传统戏曲中也有体现。陈三和五娘元宵节赏花灯一见钟情,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元宵夜破镜重圆,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也出现了太平公主元宵之夜邂逅初恋情人的情景。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对于谁是“中国情人节”尚有争论,除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另有三月三上巳节、七月七七夕节。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七夕节的风头更甚。但这并非正解。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主要参与者是少女,以乞巧为主,说得直白一点,七夕在古代是女儿节,现代的妇女节。而一年一度鹊桥会,也显得略带悲情了些,少了“情人节”本该蕴含的温存传情之意。

现如今,一个全民相亲的时代,年轻人谈情说爱不再受到时间的约束,但不可否认,今年的元宵节与情人节“对对碰”,为单身族相亲“脱光”找到了更好的借口。

那么,同为“情人节”,将元宵节和西方的情人节放到一起PK,问一问我们到底更爱哪个?

正方观点“中式情人节更耐人寻味”。认为,元宵节在古代民间承载了“传情”的任务,我们不能让美好的传统情人节逐渐淡化甚至被遗忘在角落。

反方的观点则是“西方情人节更浪漫”。理由很简单:为情侣们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互相倾述爱慕的好机会。

同胞旗帜鲜明:“你有你的巧克力玫瑰花,我有我的花灯荷包同心结”,所想表达的,无非是提醒大家不要忘掉传统,而作为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是不应被遗忘的“情人节”。

猜你喜欢

灯节传情乞巧
水灯节
潭山乞巧
非遗口述史系列之十六 平武剪纸的写意与传情
乞巧文化在中学教学中的意义
乞巧七夕
化土为器 泥火传情——少儿陶艺教学实践与研究
竿灯节(环球360°)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舞动奇鸡”
会传情的“美瞳”夜试别克LED大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