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土壤改良“养肥”耕地中低产田地力提升1个等级等于增加500万亩耕地
2014-02-06
近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甘肃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根据甘肃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全省耕地面积8115.35万亩,其中1500万亩因生产力比较低下,已不适宜继续耕种,目前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为6615.35万亩。耕地面积中,高产田(亩产500公斤以上)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5%左右,约992.3万亩;中产田(300-500公斤)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7%左右,约1786.2万亩;低产田(亩产300公斤以下)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8%左右,约3836.85万亩。
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说:“根据连续12年我省肥力长期动态监测点及近3年测土配方施肥化验分析结果,我省土壤中养分含量普遍较低,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0.0g/kg,低于20.0g/kg的面积占82.5%;全氮0.5-2g/kg,缺氮面积占73.1%;全磷0.4-0.8g/kg,速效磷2-34mg/kg,缺磷面积占85%;全钾15-20g/kg,速效钾41-599mg/kg,钾肥肥效越来越明显;缺锌、钼、硼、铁面积分别占66.2%、79.8%、35%、28.8%。”
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甘肃省特别看重有机肥的利用。杨祁峰表示,耕地质量提升的核心和关键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实施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肥田作物、增施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手段。据专家估算,如果将全省中低产田耕地地力提升1个等级,就相当于增加了10%以上的耕地面积,即相当于增加了500多万亩耕地。“今后,我们重点将指导各地加强有机肥的资源化、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水平,不断扩大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商品有机肥施用的面积,促进有机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提高耕地有机质水平,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杨祁峰说。在具体措施上,甘肃省相关部门将指导东部地区主要采取秸秆粉碎覆膜还田、施用秸秆腐熟剂、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西部地区主要采取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深翻耕等措施,增强耕地保水、保肥和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能力。
对于盐碱地的改良,甘肃省将采取农艺、生物、工程、化学等改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重点推广施用土壤改良剂、秸秆还田、洗盐排盐、粮草轮作等技术,实施“一斤石膏半斤粮”增产行动。对新增耕地采取增施有机肥,进行快速地力培肥。对于高产土壤通过利用有机肥资源、保护性耕作、轮间作、休闲等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和生物功能,进一步调控土壤氮、磷的承载容量。(宗和)
链接
一斤石膏半斤粮
石膏可与土壤溶液中的碳酸钠和重碳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中性硫酸钠,从而使土壤碱性减弱。石膏中的钙离子还能与土壤胶体上的钠离子进行交换,形成不易分散的钙胶体,因而使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基于石膏的这些特性,在农业生产上,常将石膏作为土壤改良剂,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甘肃省使用石膏改良碱性土壤,达到了提升土壤质量的目的,粮食大幅增产,即提出“一斤石膏半斤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