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 分析法下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2014-02-06□陈建
□陈 建
一、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背景及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背景
在国家战略政策层面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提出,还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强调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在经济与产业形势层面上,目前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由长期的高校精英化教育步入了大众化教育,使得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职院校在生源结构、生源质量方面与本科院校相差甚远,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近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下滑。这意味着,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不仅是国家战略发展和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与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
(二)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高职院校是我国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输出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顺应时代潮流,履行社会责任和教育职责的行动。通过有效的创业能力培养,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并在创业能力培养和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工作中使大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实现充分就业;其次,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及其带来的社会认可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动力和破解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通过创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就业并得到社会认可,可实现高职院校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从而为高职院校获得政策支持、生源保障、师资改善、提高办学质量和拓展发展空间提供重要机遇;第三,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有效培养创业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创业潜力,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天然弱势的就业环境中实现满意就业、灵活就业乃或成功创业。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创业的兴趣
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首要难题是学生创新能力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缺乏创新观念、欲望、毅力、兴趣及观察力。由于大学生长期集体生活和学习,这种现象会蔓延扩散,有可能从个人变成集体问题[1]。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当代较多的大学生缺少忧患意识,许多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找到有稳定收入的工作就可以;还有学生认为等毕业后通过工作去培养创业能力,没有必要在校期间去培养创业能力,从而造成创业观念匮乏。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是在就业过程中走投无路的选择,不到最后关头不会去创业。再加上高职生一般都是高考录取分数较低、综合素质和数学推理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相当有限。当然在实际生活中,部分高职生也能认识到自主创业的价值,但是他们仍然对创业缺乏兴趣,并未对自主创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要素,创业意识对创业成功有着关键的作用。传统的教育理念一直束缚着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创业,他们的思维方式依然受过去的条条框框限制,缺乏创新性,他们创业意识淡薄,对创业教育的内在动力认识不足,对创业教育的重视更多来自就业压力和政策等环境及外界的因素,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而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较强的创业能力,及多方面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沉淀,如创业的选择,创业资源的选择,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资本的运营等,它更需要学生有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否则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创业所需的知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就不会具备相应的创新创业能力,则创业的成功率就很小。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水平较低
首先,许多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者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任务是充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大多数学生的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大学生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才是正道,对于毕业后从事创业的做法,持有否定的态度。甚至有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对极少数思维开拓、专业知识技能强,家庭富裕的学生开展的,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不具有现实意义上的适用性。“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了大多数人对创业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视程度;第三,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虽然大多具备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的问题,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很少,传统型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欲望;第四,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情况较为不乐观,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且没有专任的教师授课,这使得学生无法较为系统地接受创业教育的熏陶,可以说绝大多数高职生接受的创业教育几乎为空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创业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高职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环境较差
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较低,它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费支持,政府机构、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的投入也比本科院校少的多。而创业教育属于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套各个高职院校都是从零开始。同时,创业教育属于一种对师资需求非常大的教育模式,双师资型教师的培养和聘用给高职院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从办学成本和短期办学效益而言,许多高职院校不愿意将大量经费、人力、物力投入到创业教育中去,所以无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2]。社会上鼓励自主创业氛围不够,国家关于创业方面的政策实施程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大学生自主创业者个人社会工作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社会关系,资金不足等限制大学生自主创业。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环境较差,投资风险较高。
三、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法模型(也称TOWS 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是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时,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他把组织内外环境分为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通过四个方面的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它经常被用作战略规划的分析工具。因此,应用SWOT 分析法对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外部条件及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比较,指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一)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优势(Strengths)
1.市场导向办学。高职院校出于自身的办学定位,大多依据社会、市场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缺口情况进行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设置上,往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情况来调整。学校开设的专业,多为培养当前及今后社会、市场紧缺或需求量大的行业人才。这意味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创业大潮带来的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保持基本同步,毕业生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有着空前的机遇。同时高职院校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强调课程实用性、技能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及顶岗实习的完成,使他们在学期间能够比较明确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特点,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专业基础、学习环境、市场机会等有利条件,并能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的热情。
2.机制灵活自主。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学校的管理运行机制多采用现行教育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在教学改革、师资引进、课程体系建设以及相关激励机制上有着很强的自主性。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可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一是容易打破校内资源和制度壁垒,有效统筹校内外资源,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体系;二是能够灵活地因时、因地、因人检视调整工作制度,改进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落实保障及激励机制;三是高职院校去官僚化或少官僚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顶层设计、决策效率、工作延续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
3.产学联系紧密。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形式主要有政府办学、企业投资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个人投资办学、社会团体办学等形式,其中以企业投资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为主。无论是出于高等教育职责或是资本逐利属性,校方和投资方都愿意在实现人才培养的效益输出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包括创业能力培养在内的人才培养产学结合系统。高职院校产学结合紧密的特点为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带来的是更前沿的市场信息、更充裕的实践平台、更生动的创业指导和更接地气的教育体系。
(二)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劣势(Weaknesses)
1.课程设计与创业能力培养不相适应。高职院校现有各专业的课程设计多是在开办初参考、借鉴本科院校或兄弟院校的课程设置,因办学历史短、学科积淀浅等先天不足,在课程设计的研究论证与适应性改进方面存在力量不足、进展缓慢的困难。加上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教师缺少创业经验,对创业能力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支撑缺乏深入思考和广泛共识,因此,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大多和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结合不够紧密,即便可以参照国内外成功经验,但实施的可行性也还存在问题。
2.师资力量与创业能力培养不相适应。1999 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高职院校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不管招生数量还是办学规模都快速膨胀,但办学软硬件尤其是师资建设水平差次不齐。就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师资需要而言,一边是对具备创业素质和创业阅历的师资队伍的强烈需求,一边是大量的教学岗位是由缺少职业经验的普通高校硕士及本科毕业的新教师担当。
3.实践条件与创业能力培养不相适应。创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训质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虽然教育管理部门一直在强调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投入相对不足,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应付教育管理部门检查评估的现象,往往重形式轻内涵,一些高职院校只热衷于和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建设协议,至于具体的建设则不够重视。这就造成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本没有适合的实践条件。
(三)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机会(Opportunities)
1.国际环境。虽然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犹在,全球金融投资环境不理想,但中国经济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增速,有安全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许多风险投资商乐于选择在中国投资。从国家近期投入很多资金拉动内需,大力扶持高新低耗发展有潜力、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新产业,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利的条件。
2.国内环境。近几年,国务院、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以及各地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很多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内容涉及税收、融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同时,各级政府还创立大学生基金,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社会各界也对学生创业给予了很多关注和平台,提供了很多机会与扶持。
3.校园环境。目前,高职院校纷纷开展各类专门创业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培训,通过这些课程的培训与学习,使有创业愿望、具备创业能力和条件的学生掌握基本经营知识和创业技能,能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降低创业风险,有效地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各高职院校举办诸如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设计大赛、“挑战杯” 创业孵化等针对性的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威胁(Threats)
1.从支撑体系上看,以国外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为鉴,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大学生本身的事情,更大的责任在于整个社会的支撑体系。目前我国政府、高校、社会对高职生自主创业的顶层设计落实不到位,宏观层面上出台一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它指向具体的较少,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学生能享受的实质性创业优惠不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职生的创业积极性。
2.从创业教育实施上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比较功利,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体系,导致教育思想不统一、定位不准、重视不够、认识不足,难以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创业教育平台。还有一些学校的创业教育只停留在公选课、讲座或是第二课堂活动层面,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二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严重不足。目前各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是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其弱点是没有创业实战经验,缺乏实际创业经历。在开展创业教育时,难以深入创业的实质和精髓,很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
四、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创业兴趣
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应建立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创业技能等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兴趣。在基础理论教学方面,可以通过讲授企业家精神,创业政策,创业法律、创业文化等内容,使学生能够较深入地认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和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认识企业家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具备创业者的法律和道德意识;在教学实践方面,建立健全实验中心和创业实训基地,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体验,建立大学生超市、书亭、家教中心等实体,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创业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创业兴趣。
(二)高职生要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高职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强化自身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就需要高职院校建设一支有创业经验的教师队伍,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教育,让更多的高职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可以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 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业技能,真正做到强化学生创业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4]。
其次,高职生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创业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学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业计划大赛,营销策划大赛,通过举办“创业报告会”、“创业论坛”等活动,介绍创业的典型经验激励学生,借鉴创业成功人士的经验,减少创业的盲动性。开展各种校园创业主题活动,如班会、社团活动和兴趣小组等,使学生开拓视野,丰富体验和尝试创业,加强综合素质的培训,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三)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创业讲座、培训和创业计划大赛;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支持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校演讲,传授创业经验,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在校园内专门开设创业班,以校园文化点燃学生创业激情;创建商业服务、信息技术、科技开发等不同的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强化了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好动和创业教育教学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创业调查,把课堂设在社会活动中。例如:讲“企业如何选址”,可以将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考察企业选址;讲“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招聘会,了解企业招聘的方法和程序;讲“企业工商税务登记”,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商局,税务局,银行现场了解有关业务的办理流程;讲“创业过程和经营状况”,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各种小型企业,让学生体会创业的艰难,学习创业的技巧和经验,增强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为高职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第一、落实和完善创业政策。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在制定优惠政策、推广示范项目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要求,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核心动力,予以重点加强和大力推进,最大限度地激活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和创业能量,使更多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5]。为鼓励更多大学生参加自主创业,高职院校就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强资金投入和创业教育监督,让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创业教育、共同关心创业教育。
第二、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有助国家创业政策的落实,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各高职院校加大对创业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和创业信心,抓好创业典型教育,充分发挥创业模范的宣传效应,激发高职生的创业热情。
[1]梅伟惠.创业人才培养新视域—全校性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12(6):144-149.
[2]呼艳芳.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的对策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10(6):76-77.
[3]李儒寿.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探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6(14):95-97.
[4]陈瑞萍,李敬伟 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0):17-18.
[5]肖跃明,熊建武.浅谈高职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培养[J].企业技术开发,2009(9):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