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胸腔闭式引流包的设计
2014-02-06宋斌廖金平施永周李晨董德胜王丹
宋斌,廖金平,施永周,李晨,董德胜,王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 急诊科,浙江 湖州 313000
0 前言
创伤性血气胸是胸部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是战时造成士兵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情凶险,如果处理不够及时,5%的患者在尚未安置胸管前即会迅速死亡[1]。特别是对于张力性血气胸患者,在院前急救时,对其紧急实施胸腔闭式引流处理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大部分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可通过早期快速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或赢得进一步抢救时间。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准备和操作时间长,对外科医生的要求高,常需胸外科专科医生进行操作,且创伤大、易损伤肋间神经血管,易引起并发出血、皮下气肿、引流口渗液甚至感染等,不易为医患双方广泛接受,也不宜在院前、战时实施。临床上曾推广的一次性胸腔穿刺套管针因穿刺针锋利、无保护功能,极易损伤胸腔内脏器,临床上少见应用。为提高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救治成功率,使胸腔闭式引流术更为简单、安全、快速、微创、有效,笔者研制了一套便于携带、方便展开、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平战两用型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包。
1 设计过程
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包主要由3部分构成,分别为新型一次性带保护功能的胸腔闭式引流套管针(简称套管针),新型一次性便携式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简称水封瓶)和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管(简称引流管);其他结构包括一次性手术刀片、注射器、洞巾和包装盒等。其中核心部件是3个新型组件。
1.1 套管针
选用塑料作为制作材料,可制作成不同规格的套管针。套管针主要由引流套管、引流套管前端的锥形切管、锥形切管内伸出且其前端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缩入锥形切管内的可伸缩保护头、可伸缩保护头和固定部之间的弹性部组成,已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20745137.6)。套管针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 套管针结构示意图
1.2 水封瓶
水封瓶主要由密封瓶体、密封瓶体上的连接管、排气孔及底端的排水孔组成。密封瓶体包括上瓶体、下瓶体及将上瓶体和下瓶体连接起来的可被压缩的中间瓶体以及内置连接管。水封瓶备用时处于压缩状态,使用时打开进气孔即恢复为圆柱瓶状,进入功能状态。已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20745141.2)。水封瓶结构示意图,见图2。
图2 水封瓶结构示意图
1.3 引流管
引流管为由硅胶制成的大小为28~32 F的硅胶管,主要由引流软管、引流软管上的气囊及和气囊相通的充气管组成。引流软管设有位于气囊前方的侧孔及位于气囊后方的调控导管,引流时引流管位置通过夹扣限位,其固定结实可靠。已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20031425.X)。引流管结构示意图,见图3。
图3 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2 临床使用
2.1 使用方法
(1)术前准备。先确定穿刺部位,然后打开引流包,将引流管套入套管针上,再把水封瓶打开,使之由压缩状态进入瓶状功能状态,可注入少量无菌盐水,无条件时也可以不注水,因瓶内引流装置中设有单向阀可防倒流。
(2)术中操作。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铺洞巾;局麻后,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约1 cm,将套管针自切口处左右旋转垂直插入胸腔;明显感觉有突破感后,退出套管针,将引流管再往胸腔内推入约3~4 cm后,根据引流要求调整引流管方向;最后通过气囊冲气,向外抽紧引流管,使引流管气囊贴紧内侧胸壁,外侧胸壁用外固定夹固定住,完成胸引管的固定,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水封瓶。
(3)术后处理。可根据引流情况,通过引流管上的拉环随时调整引流角度,以保证引流效果。拔除时,只需抽出气囊内气体,松开外固定夹即可拔除,胸壁切口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即可。
2.2 使用效果
该胸腔闭式引流包在我院应用效果良好,达到了设计目的。
3 讨论
约有70%胸部外伤会合并不同程度的血气胸[2],其病情急、症状重、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特别是张力性血气胸,因其病情危重、发展迅速,患者可迅速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方法就是快速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5],而如何在急救中快速建立胸腔闭式引流则成为救治成功的关键。
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不易为医患双方广泛接受,而其他方法诸如微创套管针床旁胸腔闭式引流[6]、中心静脉导管微创持续负压胸腔闭式引流[7]、经腹腔镜Trocar穿刺置管胸腔闭引流术等[8],也因存在穿刺针锋利、无保护功能,极易损伤胸腔内脏器,引流效果差,携带不方便,不利于院前现场开展等缺点而无法在临床上推广。
新型胸腔闭式引流包的研制正是基于临床急救的需要,通过借鉴各种方法的优点设计而成:套管针具有制作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容易操作,不易引起并发症、患者痛苦小、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基层卫生人员可独立进行操作,且操作迅速,可有效提高救治的时效性;水封瓶备用时为压缩状态,使用时打开进气孔可进入功能状态,带有单向阀,可防止液体倒吸入胸腔,还可以吸附固定或悬挂,使用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院前急救、野外和战场战伤急救时伤病员的转运;引流管无需缝针固定,且方向可控、引流效果好,还能压迫胸壁起到止血效果,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救治效果。
新型胸腔闭式引流包既适用于平时各级医院的创伤救治,还适用于基层部队的卫生队以及各种救治机构的战时或灾难救援,可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未来将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1]韩瑞超,周敏,郭雪君.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4):1109-1112.
[2]余捍东,李善平,赵晶,等.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疗效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3,20(1):116-118.
[3]Meyer DM.Hemothorax related to trauma[J].Thorac Surg Clin,2007,17(1):47-55.
[4]彭伟强,丘国兹,李勇生,等.外科治疗严重多发伤274例临床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2):86.
[5]刘书敏,赵晓慧.15例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8):114-115.
[6]李炽观,何炳文,朱大庆,等.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12(2):38-39.
[7]卓超洲,龚华,范春红,等.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6):811-812.
[8]宋斌,廖金平,施永周,等.应用腹腔镜穿刺鞘卡快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气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5):5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