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几个关键问题探究

2014-02-05祝士明,刘建花

职教论坛 2014年28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培养目标生源

祝士明、刘建花在《职业技术教育》2014 年第16 期中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衔接的几个关键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中高职衔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缺乏可操作性。 2012 年,教育部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这种培养目标的描述相对过于宽泛,缺乏实施细则。 其次,中职升高职通道不畅。由于招生政策的限制,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校继续学习的通道尚未打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是普通高中毕业生。 再次,中高职专业设置尚不能有效衔接。 通过分析中高职专业目录,发现中高职在专业大类名称衔接方面不对应,有些中职专业没有对应的继续学习的高职专业。最后,中高职课程重复、脱节、断层现象严重。中、高职院校缺乏统一的课程开发与制定标准,各自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造成部分课程内容重复。高职生源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和部分“三校生”,由于两种生源高中阶段的教学目标与课程计划不同,导致中高职课程存在脱节与断层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了可行的对策。首先,基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对应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的要求,达到中级工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对应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要求,达到高级工的培养目标。其次,拓宽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习的通道。逐步提高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比例;实行多样化的招生考试方式。再次,合理对接中高职专业目录。可以借鉴天津职业大学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做法,即在中高职专业衔接环节采用三种方式,“相近对接”、“拓展对接”和“宽口径对接”。最后,实现中高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在课程开发方面,建立一种“渗透式”的课程模式,或者对中高职现有的所有课程进行重新定位与整合。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培养目标生源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跨省生源调控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