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态度的比较研究——以陕西省富平县为例
2014-02-05陈祖军
◆陈祖军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态度的比较研究
——以陕西省富平县为例
◆陈祖军
通过调查施行新课程标准后小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成果,分析小学实施新课标下学生体育态度的转化,为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新课标;教育改革;体育
10.3969/j.issn.1671-489X.2014.21.100
作者:陈祖军,富平县留古镇中心小学(711702)。
随着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成为教育部门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的多项有关文件强调了学校体育发展在学校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新开展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的认知评介、情感体验与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包括学生对体育教育重要性与目的性的认识、较为持久的个人情感、体育活动的意向反应倾向等。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因此学生的体育态度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习得的对体育意义的认识,它表现在具体的某项体育活动的项目、内容和方法中。
在整个施行“新课标”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体育态度的转变是最关键的一个方面。因此,本文以“新课标”的贯彻与实施为背景,通过调查小学用人单位对体育教师的需求以及小学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学校实施新课标后学生体育态度的变化情况,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推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线索。
1 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正在掀起一场体育基础课程改革的浪潮,其通过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转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最终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从富平县四所小学选择各个年级的学生回答问卷。入选标准:按时上体育课,并按要求进行体育运动的学生。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未上体育课,或未按要求进行体育运动的学生。回答完问卷后,进行问卷资料整理,剔除不符合问卷要求或没有意义的问卷。
研究方法
1)问卷法。向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最终收回问卷276份,回收率为92%;其中有效问卷224份,有效回收率为81.2%。总的调查人群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即实施新课标的班级,对照班即未实施新课标的班级。本次问卷调查中,实验班84人,对照班140人,共224人。其中,四年级学生实验班30人,对照班54人,共84人;五年级学生实验班26人,对照班44人,共70人;六年级学生实验班28人,对照班42人,共70人。
2)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阅国内外关于教育改革的相关资料,了解当前国内外体育教学现状及体育改革的新方向、新要求,熟悉目前教育改革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搜集到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整理,从而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进行统计描述,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的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或方差齐性的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1)不同年级的学生体育态度是不同的,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年级中,选择选项5的分别占42.6%、18.2%、16.4%,选择选项1的则分别为16.7%、20.5%、19.0%,不能保持良好的体育态度的人数有下滑的趋势。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高,能够养成较好的体育态度的学生逐渐在减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程度也有所下降,大多数学生体育态度由好的一端向差的一端转移,学生的积极性逐渐降低。
2)施行新课标后,不同年级的体育态度均有所增高,三个年级总数的t检验的结果为:t总数=4.667,P<0.001。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各年级t检验的结果分别为:t四年级=2.156,P=0.034;t五年级=2.486,P=0.015;t六年级=4.057,P<0.001。可见施行新课标后,各个年级学生的体育态度有了很好的改观,尤其是六年级显得更为明显。
建议 小学体育教育改革虽是教育改革的一小部分,却是教育改革的基础,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颁布以及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施行,体育教育隐性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显著,大大增加了教育价值的深层意义。但是通过调查也发现,新课标实施后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体育教师要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手段,满足学生希望在体育课中获得愉快情绪体验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地位关系,同时注意师生的互动性,通过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转变体育学习的态度,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我国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2)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因材施教。对于体育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适当地降低运动的难度和标准,多给予适当的鼓励,避免其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学习中的乐趣,从而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在体育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
[1]杜鹏.新课程标准下济南市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35.
G623.8
B
1671-489X(2014)21-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