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融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行性方案设计*
2014-02-05朱艳兰
◆朱艳兰
1 引言
伴随数字技术和社会经济文化潮流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融合”已成为处处存在并且影响深远的现代社会现象。大众传媒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当代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当前大学生正处于“媒介融合”“媒介全球化”的时代,大学生很难做到不受媒体文化影响或媒体描述方式所干预地来认识世界。各类网站、QQ、智能手机、微博、微信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大众传媒已融入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带来信息获取便捷多样的同时,也存在大学生对媒介的乱用、误用和依存过度等行为。因此,媒介素养成为各高校素养教育的一部分。
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对人们接触、理解和使用媒介时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潜能的关键期,特别是媒介环境日趋复杂,媒介素养教育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更是必不可少。在多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探索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认识媒介及其功能?如何正确使用媒介?如何利用媒介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服务?等等,这些都成为媒介素养教育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多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可行性培养方案。
2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现状
媒介素养一词来自于英文“media literacy”,是对传统的听、说、读、写素养的一种延伸,就是具备能正确地、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是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正确判断及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进而能够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大约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到我国。经过国内学者约七年(1997—2003年)的引进与本土化,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在2004年开始逐渐热化,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也同时始于2004年,研究人员以及成果迅速增加,使媒介素养研究成为多视角、跨专业的学术领域。
笔者以“大学生媒介素养”作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2004—2014年间发表的关于中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共有457篇,其中2010—2013年相关研究最为集中,这说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已经引起更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但通过分析发现,多数研究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而且以某地区或某所大学为例进行研究居多,缺乏更为长期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综合分析。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开展得比较早,基本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高校教育的一部分;亚洲国家还处在起步阶段,我国的港台地区、韩国、日本相对开展较早,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正在开展。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而且我国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发达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同时存在研究不够具体化的问题,没有真正深入某个点开展研究,而只是宽泛的研究。由于媒介素养涉及受众的媒介接触情况及对媒介信息的处理能力等,是人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加以判断。
我国学者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基本现状研究(多以特定地区的大学生群体或某高校大学生为例);中外研究情况的对比;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方法等。在提升媒介素养的途径方面,所提出观点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可见,在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还没有进入正规化、系统化的开展阶段,因此还需要相关学者及一线大学教师进行深入探讨,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3 多媒体融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方案
国内多媒体融合发展的速度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出乎媒体业者和传播学者的预料,从广播、电视、报纸等几种单一媒体的独立传播,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融合。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我国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为了使大学生正确地理解并且能够充分享用大众传播资源,培养大学生敏锐的媒介评价能力,能够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进而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媒介素养教育是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以及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需要多方面学者的参与合作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行。需要深入研究如何在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如是否应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如果开设相关课程应该如何设置教学内容,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材应如何选择,如何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在大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以及如何解决师资队伍问题,等等。本文就上述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就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可行性方案设计。
研究目标 综合分析当前相关研究文献,对全国各地区各高校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不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情况,获取高校师生对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模式及方法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多媒体融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体系。本研究强调多媒体融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多媒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模式,就是把各类报纸、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模式有效进行整合,资源共享和综合处理,从而衍生出多种形式的信息产品,并通过各种平台传播给大众。媒介在提供给人们丰富多彩的信息之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电视综艺节目中出现的三俗倾向,网络上的各种“门”事件等,这些现象也正是媒介素养教育所研究的范畴。英国著名媒介素养教育学者莱恩·马斯特曼提出的媒介素养教育原则中就提到媒介素养教育鼓励一种更加开放、民主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团体精神。因此,研究应注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协作学习,媒介素养教育过程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并且注重团队协作。
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影响大学生的媒介认知、媒介分析和媒介使用的能力,并且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其社会化进程。本研究试图探讨大学生群体接受媒介素养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培养他们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媒介体验和媒介行为,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文献查阅对国内外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2)通过网络问卷及文献查阅对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3)探讨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建设;4)构建多媒体融合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体系。
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多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体系,如何消除媒介产品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使其利用各种媒介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培养体系的构建中,要调动社会、学校、家庭、媒体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联动作用。研究的难点在于目前尚无完整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体系,在研究过程中要依据各省市的软硬件条件,构建符合不同主客观条件的培养模式。总的来说,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了解媒介知识及如何使用媒介、创造和传播信息的方法以及利用大众传媒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等。作为媒介消费主流力量的当代大学生,必须对各种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具备独立的思辨能力,要注重学校教育、社会支持以及大学生自身建设三方面合力完成,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体系。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为相关文献分析→现状调查及分析→提出研究问题→可行性分析→确定研究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反思修改方案→结论。具体来说,以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得与失为出发点,对近10年来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情况进行全面反思,重点提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抽样的方法,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访谈,搜集相关案例,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情况进行研究,找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改变大学生过度依赖媒介的现状,使大学生转变为媒介的主导者,成为有想法的媒介信息的创造者与传播者。
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方法——搜集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和案例,进行研读、分析,掌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史及最新研究动态,为研究工作提供充实的基础素材;2)内容分析法——分别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2004—2014年间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总结其发展趋势;3)网络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各级各类高校的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情况进行随机抽样网络问卷调查,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大量访谈,多渠道多角度把握研究的重难点及可行的方法;4)经验总结法——在对前期的文献查阅和调查访谈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和不足,制订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实施方案。
4 结束语
如今的媒体种类繁多,很难区分彼此。比如电视上有以读报纸形式出现的报纸内容,报纸也大量摘引来自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信息。智能手机虽面世不久,但已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集于一身,是媒体走向大融合的最好体现。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融合已经成为必然。在多媒体融合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更显现出其复杂性和多面性,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各类媒介传播信息的评价能力,使其能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在充斥着海量信息的大数据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已然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弱化媒介信息对其的消极影响,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对媒介的解读、批判和使用能力,掌握媒介传播的知识与技能。
当前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宽泛,多以某地区或某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的调查为基础提出一些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选择具体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对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可行性方案进行设计,在今后的研究中还会逐步实施,并及时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希望本研究方案的设计能够为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1]吴鹏泽.中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2):29-32.
[2]李朗.新时期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08-111.
[3]李春梅.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65-66.
[4]李先锋.澳大利亚的媒介素养教育及其启示[J].教育学报,2012(6):38-44.
[5]王天德.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