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科技成果转化“量体裁衣”

2014-02-05西南石油大学教授效田

中国石油企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量体裁衣科技成果效益

□ 文/西南石油大学教授 效田

为科技成果转化“量体裁衣”

□ 文/西南石油大学教授 效田

点评一

科技是现代石油工业发展的源动力,从重力勘探到微地震、从蒸汽机冲击钻井到地质导向乃至自动化钻井、从天然能量开采到微生物采油等,无不渗透着科技的力量,可以说,没有现代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石油工业。当前,我国大多油田主力探区与主力油田均已进入“三高”阶段,依托堆积工作量的外延式发展已明显不符合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转变发展模式,走依托科技进步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此,近年来,油田企业都进一步加大了生产科研的投入,并在科技成果的评价与转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提高油田科技管理水平、推动油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众所周知,对科技成果进行效益评价至今仍是国际上公认的软科学研究难题,尚未形成科学、有效、实用的解决办法。目前油田企业广泛使用的科技成果效益评价方法与模型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导致:(1)评价参数的取值随意、不统一;(2)科技增效的统计不科学、不合理,重复、夸大现象普遍,评价结果失实,缺乏可信度。

本期案例推荐的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所做的研究课题—《科学评价运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益》,通过深入分析现行油田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与方法,找出了现行油田科技成果效益评价中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重复、夸大现象,并导致评价结果严重失实,缺乏可信度的问题症结所在,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一是,改革现行评价机制,由原先科研项目组评价改革为科技成果效益评价小组专业评价;二是,制定了油田科技成果投入产出统计规范,保证源头资料的真实可靠;三是,研究确立了新的科技成果效益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新的科技成果效益评价流程结合油田科技成果类型与效益类型的关系,确定效益类型以及各效益指标的权重,保证油田科技成果效益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追溯性。

3年来,江苏油田采用新的油田科技成果效益评价体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基本避免了效益统计的无序、重复以及夸大等现象,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效益评价的可信度,不仅为油田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横向比较提供了有力依据,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而且还提升了企业科技成果的创新能力。比如针对中低渗中高含水开发单元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储层特征、开发特征分类评价、剩余油分布特征等研究,形成了针对不同剩余油类型的注采结构调整技术,实现了平面上渗流场的相对均匀以及储量的均衡动用,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科技成果研究与推广期间,服务工区新增技术可采储量5.5×104吨,项目贡献率100%,增产原油3.32×104吨,项目贡献率60%。2011年以来,采用本套油田科技成果效益评价体系共评出局(分公司)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7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73项;促进了25项油田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油田创效13500万元。

猜你喜欢

量体裁衣科技成果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量体裁衣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量体裁衣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量体裁衣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