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
2014-02-05施银燕
施银燕
一、对中职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调查
自2012年9月以来,笔者就苏教版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一年级语文新教材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教学内容的开展情况,对常州市几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是,由于初中阶段对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绝大部分职校生对该课程认识不足,活动能力欠缺;中职语文教师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全新的课程形态理解不到位,相应的教学技能也相对薄弱,因此,目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以及“致力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教材中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正是基于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等进行考虑。然而,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容量较大、历时较长、师生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欠缺等因素的影响,活动的组织与展示均有一定的难度,造成一些语文教师对新教材中该项内容重视程度不够,或草草过场,或弃置一边,忽视了新编教材的亮点,这种现状令人担忧。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
二、对中职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职生成长的需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地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现代社会需要的新思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促使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生大多初中阶段文化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在理论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语文课程学习不感兴趣或有畏难情绪。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提高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为主旨,要求学生将“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并在很多情况下采用小组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形式,完全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中职生乐于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在参与各种人际互动中学会交往,在实践中学会做事,从而培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新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走进家乡”有助于学生从深度与广度上对家乡进一步了解,发现家乡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精华。学生可以通过走访、查阅资料、理清家乡的历史沿革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找出家乡著名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标志性建筑等,并通过制作卡片、手抄小报、音视频材料等形式展示。通过该项活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通过此类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获得质的飞跃。
(二)切实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中职语文教师的职责
作为领航人,教师只有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才能够有效促进语文教学。而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无疑为中职生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使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得到快乐,进而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正是语文实践,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教材,而应将课内外、校内外、语文和生活等结合起来,因势利导,着力开发语文资源,不断增强学生语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从根本上有所提升。
作为语文教师,要正视中职生语文基础普遍薄弱、语文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坚决摒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教师首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切实用好苏教版中职新教材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真正开展该项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教师还必须采用适当的形式对该项实践活动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校园内,教师可组织学生成立文学社团、文学小组,进行演讲比赛、辩论会,组织书法小组、举办展览,组织小记者团、进行采访报道,通过一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培养其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校园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参观、访问等活动,帮助他们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丰富物产、人情风俗,并结合活动,就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师要依照语文知识侧重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正视时代社会的关注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做好规划,统筹安排,切不可心血来潮,无的放矢。
此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教师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如果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有限,就无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常态化”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真正扎根在学校的教学中,才能真正走向每一位学生。然而,当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常态化过程中,还有师资、课时分配、课程资源等问题存在。一些教师和学生重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轻文化课程学习,加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缺少社会各方面的充分关注,课程支持与合作指数还不高,“常态化”课程实施的良好氛围还没有形成。一些学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往往是应“景”开设,在推动课改活动中得到重视,大张旗鼓宣传推进,活动一结束马上就草草收场,活动效果甚微。
笔者认为,中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既要结合校情,又要关注学情,既要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又要体现职业化的办学特色,更应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因此,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必须贴近中职生的生活实际,必须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中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结合职教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发适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