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经济形势下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4-02-05易元芝麻小珍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温州民营企业企业

易元芝,麻小珍

(1.中共温州市委党校,浙江温州325038;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当前经济形势下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易元芝1,麻小珍2

(1.中共温州市委党校,浙江温州325038;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通过对温州民营企业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民营企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阵痛”,也是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倒逼”压力。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探讨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之举,也是再创开放新优势的现实之需。

温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温州民营经济在传统体制的薄弱环节之中孕育,在改革的阵痛之中诞生,在严峻的资源约束和意识形态风险之中成长,在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大环境下稳步发展。它走过30多年不平凡的路,对拉动温州经济的增长,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所有制结构,积累民间投资资金,推动温州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13年在宏观经济趋缓和区域金融危机环境下,温州民营企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阵痛”,也是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倒逼”压力。目前温州要着力破解担保链困局,重振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一、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

据统计,2013年温州市共有个体工商户40.7万多户,民营企业共有8.95多万家,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上规模的有4 313家,全市小微企业上规模达标数量595家,个转企和有限转股份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0 280家和36家,2013年年末,与温州市建立出口和进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共计204个,拥有进出口经营企业5 828家。2011年以来,发生在温州的中小企业主跑路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以传统、低端贸易模式为主的温州金属流通行业,在“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价格下滑”情况下,高物流成本、高库存风险,加之融资困难,企业亏损面与日俱增。截至2013年底,温州市钢贸企业的数量锐减了近30%,年成交额由原来的230亿元下降至150亿元左右。温州市2013年上半年外贸实绩企业为5 128家,净减少449家,减幅达8.8%。

二、温州民营企业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

经济的发展从来都不是风平浪静的,在人民币升值、银根紧缩、成本上升、担保链风险、金融危机的共同作用之下,温州民营企业陷入了生死困局。

(一)原材料价格不稳涨跌幅度大。2013年工业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下跌。钢材、有色金属、化工产品以及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不稳,持续下滑的出厂价格已经导致工业企业利润出现了明显下滑。[1]经信委重点监测的855家年产值超亿元、年耗能1 000吨煤以上及优势特色行业龙头企业所涉及的15大行业中,产值同比下降的有12个。特别是制革行业(79家),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部分企业受担保链牵连等因素影响,产值同比下降14.4%,居全部监测行业的末位;战略性新兴产业(21家)受光伏遭遇反倾销、硅片价格持续下滑等因素的影响,产值同比下降7.4%。2013年1~12月,温州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原材料购进价格下降2.4%,出厂价比购进价下降了0.8个百分点,而2012年同期两者却倒挂2个百分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压力较2012年有所减轻。总体上来看,2013年1~11月,温州市亏损企业亏损额15.85亿元,同比增长5.2%,亏损企业亏损面12.3%,同比缩小1.8个百分点。①

(二)劳动力成本增加。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对温州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温州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保覆盖率在60%~70%,若按法律要求全覆盖,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增加。劳动力成本20%大幅度的上涨,使得劳动力密集型的温州企业苦上加苦;有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总数1万多人,若实现“五金”全覆盖,需增加费用1 400多万,加上提高工资水平需400多万,累积用工成本增加1 800万元,占企业全年利润27%。企业还反映员工管理难度增加,许多外地工人不愿意签合同,不愿意交养老保险。[2]

(三)人民币升值的困境。对于许多出口产品外贸企业而言,汇率的调整成为刺伤他们的一把“刀”。由于利率的上调和银行商业化运作手段的变化,各企业的财务成本上涨45%~50%。2013年人民币创下了41次新高,兑美元中间价累计上涨了近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逼近6.0大关,升值趋势并未能扭转。然而,面对国家外储的连创新高和中国制造业低迷现状,温州一般的进出口企业无法消化人民币升值如此之快的成本,只能使他们陷入更深的困境。目前,温州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有3.3%;九成出口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容忍度在5%以下。

(四)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的取消是一把锋利的“刀,大幅调低出口退税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其中出口退税政策对温州中小企业出口影响最大,涉及到75%的出口企业,对服装、家具、鞋类和塑料制品等传统出口商品形成较大冲击,箱包、紧固件、寝具、灯具和工具等商品也受一定影响。[3]在出口退税的巨大利润诱惑下,大量原材料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利润率低的“三低”产品出口国外。在国内生产企业获利微薄,而国外进口商在本国所获利润远远高于中国出口企业,这就形成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顺差在国内,利润在国外”的现象。

(五)投资环境、政策导向带来压力。一是税收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当前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上调,企业负担加重。许多地方上调了三至五倍。在中小企业尚未真正实现立足,尚不具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之时,便已经承担了与自己的体量并不相称的税收负担。现实中,税收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中小企业透支生命力的前提下。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交通、治安、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环境相对滞后,城市功能不完善,产业集聚区布局较零散,不少工业园区处于边开发、边招商、边建设状态,与外地“五通一平”、“七通一平”反差较大。三是在温商回归工作中,不同程度存在“重引进轻落实”、“重签约轻落地”的问题,后续工作跟不上,项目推进缓慢。

另外网络经济的兴起,实体门店受到冲击,迫使温商要转变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同时也要求政府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服务方式和政策措施。

三、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温州民营企业的这一次危机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也不全是因为金融危机的传导,更多的是许多企业没有品牌、同行之间价格血拼,导致温州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州民营企业先发优势明显退化,而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竞争力软化。综上所述,究其原因是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

(一)土地资源紧缺放缓了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对拥有900多万人口的温州来说,人均占有土地特别紧张,14万家工业企业中拥有自有土地的企业不到1/3。一是可用土地不多。在温州工业用地的日益增长和耕地保护政策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的情况下,致使温州大部分的企业目前生产厂房拥护,面积窄小,生产环境简陋,有的甚至一直在家中生产,家庭工厂不计其数。但目前一些地方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符合“两规”的可用土地已经不多。瓯飞工程、瓯江口新区等重要投资发展平台目前仍处于前期建设阶段,现有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载体空间拓展受限,产业平台承载招商项目特别是大项目落地的能力有限,导致有些签约项目无法落地。二是“净地不净”。不少已供的工业用地仅仅是手续上的“净地”,还存在着大量的政策处理问题需要企业去解决,如乐清还有200多个前几年已供地的工业项目未进场开工,苍南、永嘉、龙湾、瑞安等地也都存在这类现象。由于工业园区道路、填方、排污管道、电力设施等滞后于项目建设的要求,“净地”仍然不净,也阻碍了工业投资的进度。三是土地价格高,增加了企业生产的成本,严重地制约了温州经济快速的增长。温州市工业用地价格增长较快,鹿城区、瑞安市、平阳县、永嘉县等地的成交价格均在80万元/亩左右,远高于全省平均的17.38万元。随着温州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及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位于城市主城区及城郊区的工业企业被关闭、停产或搬迁。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1~10月,温州市仅重污染行业①企业就有近700家企业完成关停或搬迁,约占温州市重污染行业数量的60%。通过对工业企业整体外迁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有80%左右的企业集中反映外迁是受土地资源和土地政策的影响所致。

(二)缺电、缺水影响了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根据国家电监会发布的消息,浙江省为全国已有的18个电力紧缺省份中缺电最为严重的省份,而温州则是浙江省缺电最严重的城市。电荒导致企业正常开工受阻,订单到期无法兑现,这已给民营企业带来种种痛楚。2013年1~3月,温州最高用电负荷达504万千瓦,而供电能力只有440万千瓦左右,缺口约60万千瓦。温州各县均已陆续出现阶段性的限电现象。现在,温州企业无论大小,都要不时求助于柴油发电。就拿温州工业园众泰集团来说,每天需要大量采购7.6元一升的柴油。一个月的电费是230万元。如果用柴油,需要增加到300多万。

(三)融资困难制约了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在诸多的矛盾中,钱荒困扰着民营企业,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趋紧。在国家从紧货币政策影响下,在控制信贷总量规模的情况下,银行中长期贷款紧缺,制约了企业的扩张和后续发展能力。中小企业望“贷”兴叹,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年融资综合费率达12%以上,不少银行还要求企业存单质押。由于资金紧张局面持续,被逼无奈的中小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来维持发展。短期民间“过桥借贷”一般高于银行利率的3倍左右,有的甚至高出6倍。据分析,温州企业利润率目前已经降到5%以下,这样低的利润率显然难以承受4%~8%的贷款月息,所以很多企业在发生现金流中断时可能停产甚至倒闭。由于无法偿还因民间高利贷所欠下的债务,温州中小企业经营者正处在官司缠身的尴尬境地

(四)企业担保链危机阻碍了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近几年来,温州信贷很大一部分是以企业互保、联保的形式投放出去的。温州担保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40%以上(其中涉及对外担保的企业占75%以上)。在企业之间互保联保的情况下,经营不善企业破产欠款,银行就会向联保企业追讨债务。一旦司法程序启动,关联企业账户就被强制冻结。由于企业之间互保关系错综复杂、企业实际代偿能力严重不足,引起担保链风险。银行在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特别是债务清算交由专业资产管理公司统一处置,加大了担保企业代偿压力,把大量正常经营的企业拖进了危机的漩涡,从而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还有少数债务或担保企业主为了逃避偿付责任,有意转移资产,做空企业,然后宣布破产,互保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加大,不少担保贷款是多家企业同时提供连带责任的担保,银行依法可以同时追索多家企业的连带责任,使债务风险成倍加大。2013年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收案16 687件,结案17 395件,结案标的额197.64亿元。2013年10月底,全市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上升为4.31%、311.3亿元。②2013年以来,温州金融贷款增速持续下降,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这使温州许多企业危机重重,经济复苏步履沉重,不得不放慢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五)对外贸易壁垒上屡遭重创影响了温企转型升级的速度

温州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同质化低价竞争现象严重,已成为遭受国际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先是欧盟提出禁止使用温州生产的玩具型打火机,接着土耳其政府发布公告,宣布对温州产的进口眼镜实行监管措施并提出反倾销调查.温州鞋业所遭阻击最为典型。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反倾销诉讼日益增多,查扣、抢烧、联合抵制等等各种不测事件频频袭来。据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统计,2012年1~6月份,全市发生出口收汇报损案件49起,是上年同期的3倍;案件金额合计1 093万美元,是上年同期的5倍,其中眼镜制造业仅向中国信保温州办事处报案损失金额就达460万美元。另外,俄罗斯通过了俄税率政策文件,对工业设备、服装、鞋等俄罗斯“无竞争力商品”实施“禁止性”进口关税。温州产品在市场连连受挫,给温州民营企业带来了创伤,阻碍了温州主产品出口的步伐。

(六)低价竞争的惰性与低技术生存方式,影响了民营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

温州的产业结构主要是以商代工,过去一直是两头在外,拿到订单进行生产,再把产品销售出去。把每个零部件的成本都压缩到最低,加上劳动力成本低、管理成本低、运输物流成本低、资金占用成本低,这种优质低价取得的竞争力,促成了温州低价竞争的“惰性”——习惯于向下压缩成本而不是向上通过增加附加值获取利润。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到目前为止还迷恋这种对低技术行业获利的方式。在新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停留在靠土地、工人、流水线来增加产出等低水平的扩张上,未能从机制、产业、产品上下功夫,低价竞争的优势就难以长久。

(七)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阻碍了经济列车的快速前行

温州民营企业主要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对产品和工艺进行局部开发和改进,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究开发活动仅仅在少数龙头企业中有所开展。据统计,2013年1~12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720.88亿元,同比增长46.2%,增幅高出同期产值增长42.7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6.3%,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面对宏观环境持续低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带来的压力,全市工业企业虽然已加大了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投入,但还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民营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4.5%,全市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1.4万人,仅占全首总量的9%,居全省各市第5位。经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主存在着这么几个问题。一是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企业家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心浮气躁,今天投入了,恨不得明天就立竿见影,取得成效,害怕失败。加上近年来企业和市场的扩张速度远远快于创新周期。二是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全市14多万家民营企业,有科技创新活动的企业比例占得很少。三是创新能力不强。温州主要是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创新相对缺乏。四是创新人才高度缺乏。当前很多温州民营企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产品设计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都严重不足,近半数的民营企业拥有的科技人员不足5人,加上民企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不好,没有解决好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无法吸引或留住高端人才。

四、加快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当看到一大堆低压电器产品只能换取人家一手提箱忒片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温州缺乏高技术、缺少高附加值的产品而感到遗憾;当看到国外贸易壁垒一次次冲击过来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温州产品市场空间日益缩小而感到焦虑;当看到一次次“受伤”总是温州民营企业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温州的发展过程感到“烦恼”。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起市场、企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温州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一)帮助民营企业尽快更新创新观念,积极采取措施投入自主创新行列

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让民营企业主充分认识到当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仅仅获取少量加工费的温州产品随时都有被别的地方或别的国家的企业所取代,只有核心技术的支柱产业才会立不败之地。自主创新才是民营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产业创造自己的品牌特色和商业模式。鼓励中小企业“抱团”突破技术壁垒,针对中小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等制约因素,采用由一家龙头企业挑头,其它企业辅助、政府奖励的“抱团创新”模式,减轻创新风险。

(二)缓解要素制约,促进温州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针对近些年来一直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土地紧缺问题,最关键的措施是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其次是完善土地二级市场,进行土地置换,盘活闲置土地,还要研究相关权益和政策以减少农村宅基地,使之用于建设,扎实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以提高供地率。加大温州电厂扩建工程力度,加快建设浙能乐清电厂,苍南电厂和泰顺抽水蓄能电站的项目工作的速度,加快建设楠溪江供水、洞头大陆引水,珊溪水库向平苍供水等等工程,缓解“瓶颈”制约。

(三)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群升级

一要提升民营企业的科技含量,千方百计破解温州市产业“低、小、散”难题。要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要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能耗水平低以及资源利用效率高的项目,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形成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三保”倒逼机制,推进强化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二要提升民营经济在第三产业的比重。政府要鼓励发展“补链”型企业,使企业由简单的“扎堆”、“价格竞争”,转向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产业上下游之间配套协作,三要加快民营经济第三产业相关行业的发展步伐,改变民营经济行业分布,对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公用服务业进行积极探索。通过不同产业领域的协调推进和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组织结构,形成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大、市场份额高的现代产业集群。[4]

(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支持。投资环境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提,民营经济的种子有土壤才能发芽,有阳光才会灿烂。

1.加大资金支持、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深化金融改革。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给予直接支持,资金要向企业重大项目研发倾斜,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倾斜。帮助解决成熟的科技成果商业化运用的初期投入,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只要是民营企业想干的事,都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5]在金融方面,鼓励外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来温州落户发展。积极发展本土的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6]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通过债券和股权等投资方式有序进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畅通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渠道。《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2014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为民间融资活动主体提供明确的操作规范和行为准绳。

2.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开辟办事程序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非常必要。在审批时,既坚持程序,又善于变通,绝不能批一项卡一项。设立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建立健全严格的行政责任制和行政不作为过错追究制度,规范政府部门收费,坚决取缔加在民营企业头上的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收费、乱摊派、乱检查等行为,降低民营企业办事成本。特别是在外温商由于长期在外地创业,对温州的政策和政府部门办事流程不熟悉,政务环境生疏,急需温州市提供主动、超前、系统的服务。加强中介服务。要积极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鼓励建立各种形式的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比如技术评估机构、产权交易中心和专业网站等,为民营企业在信息查询、科技情报提供、专利申请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保证民营企业获得技术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使转让技术成果的价格得到合理的评估,并降低技术成果的交易成本。

3.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建立民营经济项目库,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发布,广泛收集、整理、分类、发布市外工商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招商项目,定期召开信息发布会,向民营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信息,介绍最新技术发展状况和经营管理模式等,向国际传送民企产品或技术发展状况,为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搭建桥梁。同时还要为民企创业辅导、投资咨询、管理诊断等提供服务。要完善对民营经济的统计和监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温州商会的作用,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地分析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状况,适时作出相关决策,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利。开展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带动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凡被评选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示范企业的,在银行贷款、推荐名牌产品和商标、项目立项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在财政扶持资金中给予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建立科技创新企业跟踪服务制度。根据工作职能,对列入跟踪服务对象的企业提供服务。实施跟踪服务的方式主要采取“领导挂钩联系企业”、“组织专家或团队不定期实地走访调研”、“邀请企业参加科技系统的有关会议或活动”、“派遣人员到企业开展定点帮扶”等方式。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法治环境。企业通过大量人财物进行技术创新,其创新工艺及技术得不到有效保护,新技术或新成果进入市场之后,对被其他企业跟进,挤占市场,直接影响创新企业利润的行为给予坚决打击。知识产权保护是鼓励自主创新的前提和保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重点资助支持发明专利申请和专利产业化。开展发明专利新产品认定工作,对已被认定的发明专利新产品,给予研发资助,[7]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切实保护创新拥有者的合法权益,打击侵权行为。确保创新者有利可图,是满足其创新需要的必要条件。

(五)抓好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建立与先进制造业技术引进相对接的全球资源配置平台,引进真正具有产业价值、又符合温州发展要求的技术与项目,促使民营企业不断提高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接的全球资源配置平台,使温州的民营企业能在对原创模仿基础上的再创造或者二次创新的能力,也就是说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建立与科技成果转化、辐射相连接的全球资源配置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与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是出台大力鼓励和支持多种所有制科研实体发展的办法,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中小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举办各类科研机构,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增加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考核内容,建立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增强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了激励企业家创新积极性,政府可以考虑科技奖励对象扩大到企业家群体。

(六)优化产业组织,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构造有效的合作平台

一是构建合理的大、中、小企业协作体系,政府应指导、鼓励企业间中长期的合作,建立起以大企业为中心、大企业带领中小企业发展、中心企业与密切协作的中小企业集聚在同一园区内、体系内协作零距离的发展模式。2013年以来浙江省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的产业升级政策,创建“产学研”联合体。温州的高校应充分发挥本地科研院校作用,围绕本地产业特色,设立工程服务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二是多举办科技沙龙,为其提供交流机会,进一步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与本地和外地院校的联系,为科研单位与民营企业科技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

(七)着力培养科技人才,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政府要为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创造潜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在人才方面,选人用人和分配制度上要进行更加彻底的改革,改造更加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从各个层面周全考虑,形成具体、细致、诚信的制度体系,创造培养和吸引高科技人才的环境和平台,为各类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更好的舞台和环境。同时还要着力提高私营企业家整体素质,抓好中小企业经营者、中高层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的培训,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建议高校在加强产业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同时结合温州市产业特点,开设一批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让他们学有所用。为了避免人才流失,凝聚人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对引进优秀科技人才,出台优惠政策,要下大决心引进顶尖人才,让温州的人才高地名实相符。

(八)发挥民营企业主体作用,为推动自主创新提供核心动力

政府只能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外部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直面市场,处于创新第一线。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主和劳动者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创新能力。二要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寻求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不断推进民营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实施信息化工程,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发展电子商务,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拓展市场营销。面对国际壁垒,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三要争取从靠低成本竞争转向靠高技术高质量结合的产品竞争。加大品牌研发力度,以科技和质量取胜,把产品的价格链条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是促进温企转型升级的最有效途径。同时要加大自主创新经费投入,主动由生产环节向研发和营销和服务延伸,可调整产品结构,将出口重点由美国转向欧洲;或者可将市场重点由国外转向国内;或者可对产品进行升级,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企业还可以试行股票期权制,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一个包括企业所有员工在内的新的“利益共同体”。

总之,只有自主创新这个“发动机”,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转变温州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温州产业层次,提高民营经济的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注释:

①重污染行业指《温州市“十二五”期间生污染高耗能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实施方案》(温政发[2012]21号)提出的印染、化工、造纸、制革、电镀、合成革六大重污染行业。

②潘忠强,王春光,金浩.温州蓝皮书2014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余妙志.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2008,7(8):27-29,46.

[2]吴家曦.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J].浙江经济,2008(6):24-25.

[3]孔庆馥.浙江出口型中小企业的问题与战略选择[J].科技信息,2009(21):739-740.

[4]邵慰,陶晓丽,闫瑾.杭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杭州研究,2014(1):109-116.

[5]孙佳玫.台州区域经济再发展的若干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5(9):1-2.

[6]孙佳玫,孙勤勇,夏建国.台州经济再发展的着力点[J].浙江经济,2005(16):46-47.

[7]王立军.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模式与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6(1):22-25.

(责任编辑:台新民)

Reflection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Wenzhou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YI Yuan-zhi1,MAXiao-zhen2
(1.CPC Party School in Wenzhou,Wenzhou,Zhejiang,325038,China; 2.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 College,Wenzhou,Zhejiang,325003,China)

Through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nzhou private enterprises,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the inevitable temporary embarrassmen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reversed pressure in the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Confronted with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mpact, the method selection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Wenzhou private enterprises should be discussed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create new advantages of opening.

Wenzhou;private economy;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127.55献标识码:A

1672-0105(2014)03-0082-07

10.3969/j.issn.1672-0105.2014.03.021

2014-06-04

2013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困境与超越——以温州为例”(13WSK186)

易元芝(1966—),女,浙江平阳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麻小珍(1977—),女,浙江永嘉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温州民营企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