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视阈下的职业技术教学研究

2014-02-05周晓玲邱晔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美学美的职业

周晓玲,邱晔

(1.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美学视阈下的职业技术教学研究

周晓玲1,邱晔2

(1.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工具和技术本身是美存在的形态,而职业技术之美,关联着职业与人。人之审美一般由经“悦耳悦目”到“悦心悦意”再到“悦志悦神”的发展过程,职业技术教育的美学“四态”也反映了职业技术的存在之美、因职之美、因人之美和职人之美的内在关系,并揭示了职业教育工具认知、工具技术、工匠人才、工艺人才的四个教育层级。认识职业技术教育之美,对于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大有裨益。

职业技术;教学方法;美学

职业技术之能成为“一类教育”,并与社会生生不息,成为人类社会的永恒教育,其生命律动就在于职业技术的“先天”因子中具有变化无穷、魅力无穷的技术“细胞”。依据美学原理和技术美学的考论,职业技术教育的美学“四态”,即本然之美,因然之美、应然之美和超然之美的存在,是职业技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一定意义上讲,职业技术教育的美学“四态”,反映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与内涵,揭示了技术与艺术、职业人生与艺术人生之关系,它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本然之美:技术教学的生成元素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技术”的解释是“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可见,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质是以专门人才培养为目的,以专业相关的知识、经验、技巧为内容的教育。[1]在古希腊,“艺术”这个词的主要含义就是技术,中世纪邓斯·司各特还将艺术界定为“依据真实原则生产事物的才能”。[2]按照西方哲学本体论“是”或“存在”及中国美学界“美来自客体”[3]、“美是物的形象性”[4]的观点分析,职业技术教育针对特定职业所传授的知识、经验、技巧是“客观、绝对的存在,它超越时空,因而是不同于个别、特殊的感性存在”,是“实在事物的共相变为与实在事物相分离的一般存在”。[5]换言之,职业技术教育的起始形态是职业理念的先验存在教育与个体事物的感性存在教育的联系与统一。由此,职业技术教育本然之美,可从“生态”与“形态”认知。

职业技术的生态之美。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有自己的规律,“美首先是一种规律的体现”,职业技术的生态之美内在地体现为一种规律之美。职业技术的本性首先在于它是面对各种不同事物,以职业主体对各种操作对象相关规律的熟悉为前提。这就使得职业教育首先是一种基于对对象规律的认识与掌握的教育。同时,由于职业种类的多元性,每一职业都可看作一个完整独立的科学知识系统,具有区别于其它职业所不同的特定要求,如职业者的知识、技能、体能、情感等,这是某一职业长期来适应社会过程中生存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结晶,它是客观存在的,而职业技术教育则是对该职业技术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教授与对职业主体个体人格的培养。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规律的认识性活动,本然的就呈现为美,体现着美。例如,就职业主体而言,职业者是职业的主人,遵循职业的客观规律,懂得职业的基本规则,掌握相关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培植相关的职业情感,这是从职的前提和基础,更是职业生态之美的内在要求。从这一意义上讲,职业技术教育之美,体现为特定职业客观的内在美,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是“先验存在教育”与“个体感性存在教育”的统一,它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方向和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职业技术教育的形态之美。美学的一般观点认为,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所显现出来的诸如平衡对称、比例均匀、多样统一、节奏谐调等审美特征称之为形态美。[6]在中国造字法里对“美”有一个经典的解注是“羊大为美”,其普适意义在于说明美也是一种形态。不同的职业,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形态之美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无处不在。机器有空间造型、有部件组合、有材料选配、有色泽调理;同样,职业人也有公众认同的范式,如职业形象、职业性礼仪、职业化技艺,在人们的职业表象中形成具体职业的定格,将此职业与彼职业区别开来。形态之美无处不在。职业技术教育有明确的职业定势,其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遵从职业特点,在让受教者感受职业的形态之美过程中,认识职业个性的存在,从而不断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的本然之美,其生态美和形态美表明的是一种事实,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在教育层级上这是最初始的,事与人所展现的是一个平面,职业的客观主体与职业人的主观主体是分离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本然之美,主旨在于明了职业和职业人“是什么”,属于工具人教育阶段。

二、职业技术教育的因然之美:技术教学的逻辑支点

因然之美,也就是因“存在”的本然之美而产生的审美现象,是客观美与主观美结合的产物。学历相伴的职业技术教育与一般的职业培训不同,关键就在于职业文化的认同,是技术习得向技术文化的转型,在美学层面是客体美与主体美的有机统一,是泛美对象到艺术的转化。职业技术教育的因然之美也可从人职和谐之美、心物感验之美两个维度解说。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专业是职业化具体要求的表征,学习专业虽然会有专业方向的一些差异,但按照柏拉图的哲学原理阐释,一个专业总有“一个理念,一个共相,把握了这个本质,就能够说明一切具体的东西”。[7]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其专业方向的包容性极大,几乎现代行业的各个领域都有它的发展和应用空间,教育的策略只能是通过公共必修课程来解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共同性,再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增设相关课程来满足具体职业岗位或特殊技术学习的要求,使职业的客观性要求与职业人的职业素质达到统一。人职和谐,从审美范畴评析就是美的和谐,职业技术教育的因然之美,就是促成人职和谐之美。

职业要求的客观性是不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职业技术教育依从职业规律教化拟将从职者,由此激发学习者的职业审美需要,并逐步建构以特定职业为对象的个体审美经验。职业化的审美经验是一个动力复合系统,本质是一种自由的情感愉悦[8],由审美需要驱动、审美观念理想调控而形成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的多种机能。职业技术教育所致力的心物感验,其实就是职业与职业人“内在自然的人化”,[9]这种职业美的新感性,“使社会的、理性的、历史的‘积淀’为个体的、感性的、直观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因然之美所促成的心物感验,意义就在于以职业为纽带,使职业的客观之美与业者(学习者)的主观之美实现了主体关联。

职业技术教育的因然之美,集中体现在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和谐与统一,主体关联下建构了人职通达之美的关系,如专业方向、核心课程、技术标准等。但就教育角度,这一层级的教育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做什么”,教育目标是“知识型专工”(即指专门型技能人才)培养,教育特征是专业知识的主导教育。

三、职业技术教育的应然之美:技术教学的专业化取向

“因然之美”与“应然之美”所不同,前者是因客观之美而产生主观之美的关联,即职业与职业人的关联,具有工具化倾向,所呈现的相互关系是职业(客体)占有主导性,职业人(主体)为了适应职业而产生关联,是被动的;后者也是职人关联的反应,但最大的不同是职人关联的关系已经表现为职人和谐之美,其中职业人已经成为职业的支配者、主导者,关联活动取决于审美主体。从教育学和美学的角度,职业技术教育应然之美可从理性之美和技术之美进行解码。

职业理性之美。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表明人类审美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教育将具有某一职业倾向的人塑造为合符职业要求,并能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相关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社会化准职业人。职业技术教育的理性之美,认知上表现为职业的认同和观念的转变,学习过程渐进为知晓职业“是什么”到自己要从事这一职业“要会什么”,“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情感上从一种职业感性,由兴趣爱好逐步发展为职业归宿和幸福诉求,职业情感将审美期望、审美快乐联系在一起,实现了认识与情感、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职业素质的修炼与践行的目标期望,在职业美价值取向的驱动下知识主导的文化式学习转变为能力主导的实践化学习,职业不再只是抽象概念和表层感性。

职业技术之美。在美学领域阐述美与美感的同时共生性关系有两个典型的列式:美=客体形象﹢主体美感;美感=客体的美﹢主体的快感。这个哲理对认识职业技术教育的因然之美大有裨益。作为职业者将一个部件按要求规范地安装在得当的位置,使其功能很好发挥,这既是客体形象、客体美的要求,也是主体美感、快感的夙愿。再如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能读懂设计图表是必然的要求,但不是目的,能按图表设计提供的信息生产出具体的产品,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和将来工作的本领,这才是学习者所追求的,“心物同态”是职业美的另一种境界,而再造美则是应然之美的典型特征。

职业技术教育的应然之美,技术作为职业内核在与人和自然的能量交换中,往往以工具形态呈现,如使用工具过程是在必然王国领域,但也不乏工具使用者审美目的的自由王国作用。从教育目标或教育层级看所触及的关键问题分析,“会做什么”与“能做什么”,是职业技术教育应然之美所追求的,属于匠师教育及培养,是职业技术教育必经的阶段。

四、职业技术教育的超然之美:技术教学的完形目标

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认为,人通过“自我实现”才能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才能全面体现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这一理论中的“自我实现需要”是超越性的,包括追求真、善、美,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用“需要层次理论”解释职业技术教育的超然之美,无论是理论逻辑或是美学伦理大有相通之处。超然之美是一种虚体现象,是价值理性的张扬和人本至上的崇尚。职业技术教育最终目标是各类技能人才培养,它基于匠师而又高于匠师,超然之美突出体现在技术提升为艺术、技人向艺人的转型,人职匹配的和谐由谋职谋生的生存劳顿到个人理想、事业抱负、人生价值的追求是最高境界。职业技术教育的超然之美,仍可从人职匹配和谐、职业化发展、职业创新觉醒等方面加以认识。

人职匹配和谐,其超然之美的精妙在于职业者立于职业、成于职业,对职业有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情感,价值取向和职业期望良好统一。“我就是为这份职业而生”,“我”已经把自身的职业性境域活动所具有的生命全部转化为自身的形式生命,产生了人与职的“同构”关系,职业形式上升为生命形式。人职匹配的形神合一,职业向往与事业抱负的情感脉动,职业学习与职业经营的文化转型,超然之美彰显人职相通。回观职业技术教育,从工具理性出发,“以用为本”强调学以致用,主张个人服从于社会需要,教育过程按社会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从价值理性出发,强调“以人为本”,将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大“理想自我”,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推崇人自身本质的导向。[10]职业技术教育最终目的就在于培养出人职匹配的专门型技能人才,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无穷魅力所在。

职业化发展,这是职业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认知美、情感美、技术美的完美结合。在这个层面上,职业化学习,已经把学科性的专业知识、单项性的专业技能、兴趣支配的职业行为上升到了职业文化的高度,在文化导向及人文价值的关怀下,职业兴趣向职业信念飞跃,专业知识系统化,职业技能艺术化(取“熟能生巧”之意),职业化倾向和特征日渐明显。在追求职业化发展的学习境界里,专业学习不仅仅满足于知识或学分,技术模练不再只是完成老师的作业,工学实践更不会是被“赶”到企业,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着活力和幸福。

职业创新觉醒,其核心是自我价值的觉醒,是美的一种升华。美学认为韵外之致是美感的最高特征,而韵外之致的“母机”正是创新。基于工具既是技术成果,又是艺术成果的拷问,[11]从教的角度,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目标不是工具型匠师,而是“游于艺”的职业艺师。职业艺师不仅在所学专业中是“游刃有余”的精灵,更是善于创新创造的高手。从学习者而言,职业技术的学习不仅仅是谋业谋生的手段,他们当职业学习为人生阶梯,在学习规律规则的同时,求美求新成为求知的不竭动力,个性元素放大,创造性学习和自主性行为加强。总之,职业创新觉醒,集中表现为对职业技术的学习不是“按图索骥”的再造式学习,在审美层面,职业技术的学习和占有,是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提升到了自己创造自主的符号形态,学习活动凝聚着学习者的智慧,对技术的改良、发明与创造成为学习的快乐和职业的期待。

综上所述,人之审美是由“悦耳悦目”到“悦心悦意”再到“悦志悦神”的发展过程,镜化现象到意识形态,美成为了一种思想和文化。职业技术教育的美学“四态”反映了职业技术的存在之美、因职之美、因人之美和职人之美的内在关系,并揭示了职业教育工具认知、工具技术、工匠人才、工艺人才的四个教育层级。可见,职业技术教育之永恒,感受美和创造美正是职业和职业人终身的一种追求。

[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第3版.商务印书馆,2001:598.

[2][波]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61.

[3]蔡仪.新美学(修订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0.

[4]张法.美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2-53.

[5]朱立元.西方美学名著提要[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3-4.

[6]王旭晓.美学原理[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245.

[7]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8-89.

[8]杨恩寰,等.美学教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84.

[9]李泽厚.美学四讲[M].中国出版集团三联书店,2004:99.

[10]邱开金,邱晔.职业教育如何让人民满意[N].光明日报,2013-02-16.

[11][俄]H.西拉耶夫.劳动美学[M].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62:77.

(责任编辑:贺星岳)

Research 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from theAesthetics View

ZHOU Xiao-ling1,QIU Ye2
(1.Zhejiang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 College,Wenzhou,325003,China; 2.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Doctor of Philosophy,Beijing,100872,China)

Both tools and techniques are the morphologies of beauty.The beauty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and occupational association.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generally goes through a process from pleasant to the ear and eye,and pleasant to the mind and will,and to pleasant to the spirit and soul.The aesthetic"four-presentation"of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lso reflects the inherent relationships,among the beauty of the vocational technology's existence,the beauty coming from the subject,the beauty coming from the post and the match of human and post.Furthermore,it reveal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ool's cognition,tools technology, talent of artisans,and craft personnel,as the four education levels.Knowing the beauty of th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helfpul to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but also the education innovation.

vocational technology;teaching approaches;aesthetics

G71

A

1672-0105(2014)03-0001-04

10.3969/j.issn.1672-0105.2014.03.001

2014-08-06

周晓玲(1957—),女,广东海丰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文教学与教法;邱晔(1986—),女,云南永胜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美学。

猜你喜欢

美学美的职业
盘中的意式美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打破平衡
外婆的美学
好美的雾
职业写作
纯白美学
我爱的职业
“妆”饰美学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