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风格差异的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研究
2014-02-05翟伟伟
☆ 翟伟伟
(连云港市东港中学新校区,江苏连云港 222042)
当前,我国中小学正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非常感兴趣,但其感兴趣的点却不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大部分学生一进机房就想玩游戏、上QQ等。他们会想尽办法摆脱教师的教学软件,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纪律可想而知。难道这些现象的产生责任都在学生吗?教师有没有责任呢?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呢?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很早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了解你所教班级的每个学生的优势、劣势和各自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与学生多接触,多观察学生,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而且还要发现学生所存在的缺点。实则,就是要求教师注意发掘学生信息感知的方式和信息加工的方式,基于这两方面在KOLB学习理论的支撑下可以将学习风格划分成四类。可以说,因材施教的理论是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教学策略的重要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学习风格差异教学正是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利用自己的优势获取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关注信息技术学习风格差异的课堂教学观念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养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二、关注信息技术学习风格差异的课堂教学行为
在意识到了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不同信息技术学习风格差异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之后,如何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照顾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呢?具体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呢?下面将就笔者的实施经历与信息技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环节,即导入环节、任务环节及评价环节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导入环节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导入的方法灵活多样,由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信息的感知和信息加工的方式都有所偏好,但对于初中生来说,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具有抽象概况感知方式的学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具体经验感知方式学生的所占比例;在信息加工维度上具有主动实践加工方式的学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具有沉思观察加工方式学生的所占比例。同时,也说明了学习者倾向于积极主动实践这种信息加工方式。因此,在这一环节,可以采用言语、图片、录音、游戏等多种方式呈现,尝试用不同的直观形象的方式导入新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导入时要注重寓教于乐,选择的内容和方式要有情趣性,要有新意,能够引人入胜,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认知的兴趣。同时,选取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可只顾“花哨”而背离了教学任务。例如:在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三单元《制作封面》这一节课时,首先通过“选书活动”启发学生理解封面的重要性,引出课题封面设计。然后顺理成章地呈现不同的封面引导学生分析封面的组成要素,接着以分组的形式进行逐个知识点的闯关,逐级突破,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任务环节教师需尽可能地采用分组,分层设计任务
新课标提倡分组教学、分层教学。但是,通常在课堂的分层教学中往往只考虑知识内容的分层,而忽略了不同基础学生的分层,更没有注意到学生信息感知和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为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针对不同的小组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对策。例如:在讲TCP/IP协议的时候,可以通过两个非常直观的Flash小动画将电脑通信与寄包裹进行比较,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电脑通信到底是什么回事”。又通过小测试的形式让学生理解TCP/IP协议,最后再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讨完成如何安装TCP/IP协议,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电脑要安装这个协议”等。同时,要附带相关学习反馈,包括让学生思考的,也有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让其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灵活运用的意义,让学生有所成就感。例如:学生可以亲自查看自己电脑的IP地址;课堂中还穿插了小游戏让学生体验域名和IP地址哪种形式更容易识记;最后,通过设置域名服务器打开教师设计给学生的惊喜网站,在知识讲解中要照顾到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有让学生体验学习,开阔思路的导入;也有让学生细心观察,多维度多角度思考的问题;更有强调“从做中学”,让学习者采取具体方法解决安装的问题,让学生客观、逻辑地分析问题。
学习风格具有多维性,教师对每一类型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要平等对待。对于学习水平比较差的学生,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对知识点的掌握,而是要多方面地去帮助,教师要认真分析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是学生真的没有能力、不认真,还是没有兴趣,又或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匹配呢?同时,应该努力的去创造条件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
(三)在评价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过程性评价
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注重发挥他们的优势,弥补自己学习风格中存在的不足,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结果性评价。评价方面要多维,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应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通过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的自我认识以及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1.评价内容与方式有助于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风格
在评价方式上要重视多角度的评价,评价应以鼓励学生认识自己学习风格的优势和不足为主。例如:对于深思观察型的学生来说,应通过肯定的评价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实践,然后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评价的形式可以包括他评、互评、自评等形式,要把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统一起来,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主要是通过评价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风格,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取长补短,通力合作。
2.评价的目的是为教师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要特别注意给那些与自己教学风格不匹配的学生多一些鼓励,对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些不适多一些帮助和理解,通过评价去激发学生主动弥补自己学习风格中劣势一面的积极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因此,教师的评价也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例如:在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图片的处理》一节中,通过充分利用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精益求精,从而完成本节知识点的学习。图片处理环节经过三次评价进一步对图片进行修改完善。小组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师生评价等步骤逐渐完成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结束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本文提到的一些教学策略还要受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影响。一些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呼吁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里面能够体现出对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关注;在教学行为中能够明显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学习风格的尊重。作为肩负着育人责任的教师更应该努力创造出不同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以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之,在我国以“大班教学”为主的今天,要真正地实现关注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风格差异的课堂教学,对教师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必须更加精心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留心地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尽其专业能力、意志、品德,精心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设计相关任务。重要的是,教师要知道并能正确看待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差异,并充分利用这些学习风格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展现自己。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获得有差异的成功”。随着学习风格这一研究课题的深入,相信“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信息技术教学”将由口号式的呼唤变成生动的教学实践。
[1]Kolb,D.Experiential L earning[M].NJ:Prentice Hall,1984.
[2]严加平,夏惠贤.基于经验学习的学习风格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2006,(1):45-48.
[3]谭顶良.论学习风格及其研究价值[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4]Claxton and Ralston.学习风格对教学和管理的影响[M].美国高等教育协会,1979.
[5]邹艳春.认知风格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心理学分析[J].教育评论,2002,(1).
[6]陆根书,于德弘.学习风格与大学生自主学习[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