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化学“维生素”单元的说课设计

2014-02-05刘小香王黎芳孙爱华

浙江医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维生素案例

刘小香,王黎芳,孙爱华,杜 蓬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35)

·教学研究与管理·

生物化学“维生素”单元的说课设计

刘小香,王黎芳,孙爱华,杜 蓬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35)

说课对于提高教师备课质量、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师职业素质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生物化学“维生素”单元是社区医生最为常用的知识点。为了提高该单元的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处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运用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5个方面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了说课方案设计。

生物化学;维生素;说课设计

Abstract: Speaking lesson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improving lesson preparation quality, teaching effect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knowledge of vitamins is most widely used by community docto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hapter, the scheme of speaking lesson was designed, including fiv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determination, teaching content processing, teaching process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on.

Keywords: biochemistry; vitamin; speaking lesson design

说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研形式,指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或教研人员阐述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讲清楚 “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这3个基本的教学问题[1]。通过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对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教师备课的质量,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本文以我校临床医学(社区定向)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维生素”单元为例,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处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运用以及教学效果评价5个方面展开,制定详尽的说课方案,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教学目标确定

1.1 学情分析

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充分的学情分析基础之上的。临床医学(社区定向)专业是培养服务于基层卫生系统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主要的岗位为农村社区医生、预防保健医生等。通过对浙江省境内6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科临床医师共60人进行调研,发现维生素及相关的内容是目前社区卫生院临床医师最常用的知识点[2]。对于临床医学(社区定向)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维生素相关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在基础知识层面,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于该知识内容有初步了解,但是缺乏系统性,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基本素养层面,学生学

习主动性不够,相应的职业素养尚未形成。

1.2 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和学生的基本情况,从3个层次制定了教学目标。在基本知识层面,要求学生掌握维生素的定义、来源、生化功能和缺乏症,了解不同维生素的化学本质和性质;在基本技能层面,要求学生能够解释不同维生素缺乏症产生的生化机制,能够提出维生素缺乏及滥用的预防保健措施;在基本素养方面,要求学生进入社区医师角色,培养服务和保健宣传意识。基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在理论知识层面实行的原则是必需够用,适当降低理论难度,同时加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的培养。

2 教学内容的处理

2.1 教材

选用吉林医药学院潘文干教授主编的《生物化学》第6版[3]作为主要的理论课授课教材,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的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教材。同时,以作者所在教研室王黎芳副教授编写的《生物化学案例分析》第2版[4]作为辅助教材,该教材广泛联系实际生活和临床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素材。

2.2 重点和难点

生物化学的整个知识体系分为3大块,物质组成,新陈代谢以及遗传变异。维生素是一种重要的物质组成成分,作为很多代谢相关酶的辅酶或辅基,直接影响物质代谢,因此,对维生素这一单元的掌握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对于三大代谢的学习和理解。根据专业要求以及维生素这一单元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掌握维生素的生化功能和缺乏症,特别是对于生化功能机制的理解,而学习难点在于内容繁多,较为枯燥,记忆难度大。

3 教学过程设计

维生素单元的内容属于冰糖葫芦式的串联知识结构,我们设置了3个学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展开教学,横向根据维生素的知识链——来源、活性形式、生化功能及缺乏症为线索展开;纵向根据维生素的种类——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来展开。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1)课前准备。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课程视频及案例,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及任务分配等;(2)新课导入(5 min);(3)脂溶性维生素讲解(40 min)。这部分内容教师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案例分析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精讲;(4)水溶性维生素(70 min)。水溶性维生素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5],学生分组讨论、PPT汇报;(5)课程小结(5 min)。

4 教学方法运用

4.1 问题引领式新课导入

教师对脂溶性维生素的精讲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这里以维生素A为例,阐述课程导入、动画演示、案例分析以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的运用。首先,新课的导入引用黄金大米热点事件的视频,并从视频中提炼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如为什么科学家要想办法提高稻米中的胡萝卜素含量?维生素A 缺乏会引起什么疾病?其生化机制是什么?在简单的问题讨论之后,展开维生素A知识的讲解。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4.2 多媒体课件演示

结合多媒体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特别是利用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地将维生素的化学结构、生化机制展示给学生,给学生直观鲜明的印象,便于理解和记忆。如夜盲症产生的生化机制比较复杂,通过自主设计动画来演示,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4.3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将学生引入特定情境中,师生通过对特定案例的学习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6-7]。如关于维生素A 的病例,患者是一名10个月大的婴儿,长期单用面糊和稀饭喂养,对光敏感性降低,暗适应时间延长,血清维生素A 为153μg/L (正常范围>200μg/L)。学生在讨论时认为“暗适应时间延长”可能是患儿缺乏维生素A 造成的临床表现。联想到维生素A的来源,推测是“长期单用面糊和稀饭喂养”造成的,而临床血清学的测定又支持了上述情况,因此可以认为该患儿患有维生素A 缺乏症。案例还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适当穿插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

4.4 广义的角色扮演

广义的角色扮演指的是在教学中始终强化学生作为未来的临床医生角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进入社区医生角色[7]。教师可以扮演孕妇或者是婴幼儿家长,让学生扮演社区医生,提出指导孕妇和婴幼儿正确补充维生素A的措施,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职业素养。

4.5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课程视频、课件、书籍及相关资料自主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促进知识的内化过程[5]。在教师通过传统教学方法完成脂溶性维生素的教学之后,学生对于维生素的知识结构有了比较完整和清晰的认识,水溶性维生素则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据课前的任务分配和准备,每个小组对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并派代表做PPT汇报,解答其他组同学的提问,最后教师点评。这种模式创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和自由的学习气氛,学生也不再只是单一地聆听,而是大胆提出问题。如有学生在做完叶酸的汇报之后,有学生就问道“为什么叶酸能够防止新生儿畸形”,“叶酸在代谢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在这种提问和解答过程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增强了知识的内化,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教学效果评价

5.1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PPT汇报以及课后网络练习来进行。课堂问题的回答情况是对学习效果的直接反馈,小组PPT汇报则反映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教研室申报的生物化学省级精品课程网站的自主考试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练习资源(http://sysh.zjmc.net.cn:6678/TEST/),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评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教师教学情况评价

教师教学情况评价可以从教学自我反思,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来进行。教学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或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使教学中的缺点和错误得以改进、优点和长处得到肯定。本次教学经过精心设计,以多媒体课件、案例教学为依托,以角色扮演及翻转课堂为途径,将多种教学方法巧妙结合,营造出宽松、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教学目标。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自主讲解和讨论过程中,往往会提出较多开放性的问题,需要教师积极地总结和引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贾永艳, 关延彬, 田效志, 等. 《药剂学》课程“片剂”的说课设计[J]. 医药教育, 2012, 19(23):198-200.

[2]王黎芳, 张琦, 杜蓬, 等. 临床专业( 社区医学方向) 生命科学课程设置的初步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5:85-86.

[3]潘文干. 生物化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4]王黎芳. 生物化学案例分析[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5]卜彩丽, 马颖莹.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 软件导刊, 2013, 12(7): 9-11.

[6]柴红燕, 涂建成, 郑芳, 等. 案例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3):625-627.

[7]王黎芳, 张琦, 钟稚文, 等. 多种教学手段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 浙江医学教育, 2010, 9(4):23-25.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45501.htm?fr=aladdin

The speaking lesson design of "vitamin" in biochemistry

LIU Xiaoxiang, WANG Lifang, SUN Aihua, DU Peng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

G642.0

B

1672-0024(2014)06-0010-03

刘小香(1982-),女,湖北广水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教学和科研

2013年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维生素案例
我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