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野中社会考试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以上海为例
2014-02-05李立峰
李立峰
多维视野中社会考试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以上海为例
李立峰
本文从社会转型发展和教育公平的视野来审视社会考试的改革与发展。为适应经济的转型发展,社会考试须积极主动地与各类职业院校合作,与重点发展产业的行业协会合作,联合开发和创建相关产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体系;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要逐步建立起考试项目的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从管理规范来保障社会考试的公平和安全。最后,社会考试要加强与各类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劳动技能部门和人事部门等横向合作,为构建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立交桥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考试;转型发展;教育公平;多维视野;思考
社会考试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面向所有社会成员,检验应考者某一专业领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社会化证书考试。社会考试不仅为社会各领域提供了人力资源的支持,而且为个体完善自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国家和上海的《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社会考试在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社会考试的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从社会转型发展、教育公平的视角来审视社会考试的改革与发展。
1 转型发展视野中的社会考试改革与发展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并创造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奇迹。但由于资源的负载能力负担过重和资本报酬递减的到来,创新驱动代替生产要素驱动以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认为,受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自然资源和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是递减的,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取决于人的努力和知识的作用。[1]因此,在整个上海社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最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大力推进科教兴国、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目前,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重大的转型。2008年,上海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进入中等发达的行列,而经济的增长也在经过连续16年的增长之后首次低于两位数。上海的产业发展目前正处于优化升级、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推进金融市场改革,提高各类资源的市场配置效率,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上海经济转型发展。上海将确保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金融与产业经济的相互融合。目前,上海明确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十大重点领域,分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为核心的汽车制造产业、精品钢材产业、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医药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文化创意和旅游商贸产业、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等,发展目标是使十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在2015年年末达到50%以上。[2]另外,上海积极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四个中心”的建设,这也是推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
伴随着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发展的深刻转型,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社会考试也应积极地融入并服务于经济的转型发展,为经济转型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社会考试不仅是一种灵活的教育形式,而且具有天然的就业导向的性质。与正规的学校教育相比,社会考试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更能快速调整人才培育规格和目标,更能适应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正因为社会考试的这些特点,所以决定了其在整个社会转型发展中有广阔空间,也应当大有作为。具体而言社会考试的改革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社会考试要积极主动地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及职业院校合作,联合开发和创建与四个中心相关产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体系。
高等教育具有天然的应用的价值取向,近年来上海已经明确提出了发展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目标,这些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及产业孵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上海的职业教育也在不断调整办学目标和方向,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上下贯通和与普通教育相连接的立交桥。因此,社会考试应因势利导,利用自身的优势与这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及职业院校合作。首先,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和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建立与上海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体系。目前,建立专业资格证书考试并作为就业准入的基本要求,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引进国外相关行业和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并与之进行合作,开发和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体系,对促进上海的产业优化升级、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
其次,社会考试与职业学校合作,充分发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优势,建立职业教育学分制考试体系。将有关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考试,按照所涵盖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设计出若干考试模块,以此推动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体系的建立。同时,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岗位标准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科能力水平、职业技能水平、职业岗位能力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认定,并对学生的学习、考试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探索建立职业教育的学分银行。[4]
(2)社会考试要积极主动地与重点发展产业的行业协会合作,合作开考相关专业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促进新型产业人才的培养和提升。
当前上海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不断提升,增长速度加快,部分产业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呈领先态势。重点发展服务于“四个中心”建设的相关产业,为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供支撑。
因此,社会考试要与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行业协会加强合作,依据相关行业的最近职业资格标准,科学合理地确定职业技能测试的内容及目标层次,引导相关人员参加社会考试,为这些产业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3)社会考试要积极主动地为各行业提供各种层次的非学历证书考试,培育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各种复合型人才的成长提供考试服务和支持。
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重点产业领域的资助扶持,原有的人才结构难以适应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而高校在短期之内又难以调整和设置相关的专业领域来培养相应的人才。因此,为更好地促进新型产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社会考试必须服务于转型发展的目标,努力开拓,积极为各行业提供各种层次的非学历考试证书,使各种人才能及时获取知识,增强技能,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一个高度成熟和开放的城市,除了应培养相应行业和产业的技术人才之外,还需要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情怀。社会考试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以为各年龄段的市民提供相关的外语和计算机学习的机会,而且还可以为市民提供各种学历层次的教育和考试。
总之,社会考试在上海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中应该大有可为,社会考试应积极主动地与高校及职业院校合作、与各行业协会合作,通过服务于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目的。
2 教育公平视野中的社会考试改革与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虽然社会考试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畴,但依然与教育公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公平是任何考试包括社会考试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生命线;另一方面,社会考试也是维系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保障。因此,从教育公平的视野来审视社会考试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从社会考试的特点来看,其非学历化的属性意味着社会考试对正规教育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进而对教育公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教育的目的来讲,就是缩小由于智力因素造成的贫富差距,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以促进社会平等。因此,为每个人提供尽可能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保证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也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部分地区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思想观念和学龄人口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教育机会不可能惠及所有适龄青年。在此情况下,社会考试正好可以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社会考试作为一种新型的考试形式,不仅仅对教育制度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而且在优化配置人力资源、规范职业能力标准、提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理论上讲,教育公平的原则主要有平等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补偿性原则,本文从以下三个原则来审视社会考试的发展。
第一,平等性原则。正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认为:“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不管他们属于什么类型的人,只要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在教育资源分配时首先要考虑这些同类是否都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5]在社会考试中,平等原则就是满足报考资格或条件的考生,人人都有平等参加社会考试的权利,不应受年龄、性别、城乡和学历等因素的限制。但目前的问题却是,多元办考、重复设考的情况带来的无序竞争非常盛行,损害了人们平等参加考试的机会。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市非学历教育考试项目有近200个,有20多个行业建立了职业资格制度,它们分属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系统,形成了分权管理、多元发展的格局。另外,行业系统也各自运行其系统之内的考试项目,如司法、卫生、金融、会计、新闻出版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此外,由某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及中外组织等举办的考试如雅思考试也进入了社会考试的行列。由于全国非学历教育考试证书考试基本上都是这种格局,这就造成了市场分割、教育资源配置的浪费、重复建设和考生负担加重等状况,这既不利于考试考务的管理,更易产生无序的竞争。[6]从教育公平,特别是从平等性原则出发,在今后的改革中,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能力,整合各部门之间的教育和考试资源,归并或整合重复的考试项目,调整社会考试的种类、级别、数量规模,从而来引导和控制各种人力资源的流向和流量。研究证书间效用互通或单通的工作,逐步实现不同考试机构间证书的互通,树立起证书考试的良好声誉,使社会考试在平等、规范、有序的环境下良性地发展。
第二,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指的是“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原则,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是平均或平等地分配,而是要求在情况特征和待遇要求之间寻找平衡点。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根据社会提供的教育资源合理地确定不同的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应根据教育系统内部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分配政策。对于社会考试,特别是各类证书考试而言,应依据应考主体的实践能力和智能水平等来为考生提供服务。差异性原则在根本上要求社会考试要提供适合不同人群和职业劳动者的考试项目,以满足不同职业劳动者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既是社会考试满足差异性原则的体现,更是其不断开拓新领域进而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例如,非学历证书考试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升温的趋势,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开考的包括教育部考试中心和上海市教委的12项社会考试中,报考人数逐年增加,2012年达到了85.3万人。由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资格鉴定中心组织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证书考试,涉及90多个工种和近300个职位,除了开设芯片设计师和钻石交易员等100多项统考项目外,还自行设计了适合上海特点的专业技能标准。
但是,由于思想观念及管理体制等诸多问题,各省级考试机构对考试项目的开发和推出明显滞后于市场经济和职业技能的要求,难以适应非学历考试证书急剧发展的趋势。一般而言,各省级教育考试机构的任务是落实教育部考试中心各考试项目的推广和实施,而真正自主引进和开发的考试项目则很少,难以满足行业发展和在职者的需求。为更好地适应社会考试快速发展的形势,我们应该面向市场,转变观念,尝试自主研究和开发考试项目,提升考试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由考试管理为主向考试管理和考试研究并重过渡。[7]
第三,补偿性原则。补偿性原则是由罗尔斯提出的,就其实质而言,补偿原则是指社会资源的分配要真正达有利于每个人的目的,就必须从“处于最不利的地位”的一组人的利益出发。补偿性原则既是对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补救,也是对教育权利平等的补偿。教育公平除了要求分配上的待遇外,还须强调相应的救济或制度保障,以保证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发展,也就是说仅有形式的公平是不够的,当出现了事实上的不公之后,还必须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来加以矫正。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考试也是对平等受教育权和公平择业的一种补救,现在很多职业和工种要求必须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拿到合格证书后才能上岗就业,在很多领域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甚至比学历证书更受青睐,文凭的终身效应将逐步淡化,各类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的功能将得到极大提升。因此说,社会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平等教育权和公平择业的一种补救,有利于提升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另外,社会考试对失业人员和在职职工的培训也能够有效地缓解结构性失业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再就业。因此,社会考试所发挥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公平的补偿性原则。
为使社会考试对教育公平发挥更为明确的导向性,社会考试须回归到服务经济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良性轨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考试须由以往靠行政权力推广的模式转向以考试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去引导社会需求的模式,不断开拓社会考试的新领域。同时,还必须面向市场、转变观念,因势利导,用考试产品和服务质量引导社会需求,以考试的评价功能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利用考试数据,发挥社会考试强大的评价功能,促进教育和培训事业的发展,才能顺应社会需求模式发展的需要。[8]
总之,为更好地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社会考试的改革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整合各部门之间的教育和考试资源,归并或整合重复的考试项目,努力促成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证书的互通。第二,逐步建立起考试项目的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规范和指导社会考试产品开发、试题设计、产品有效性、可靠性以及考试程序管理等,并依靠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质量评价系统,对考试的公平性、文化多元性、平等性等进行检测和评价。第三,从管理规范保障考试的公平和安全,不仅要制定人员管理体系,而且还要规范管理流程、强化安全保密,加强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9]第四,社会考试要加强与各类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劳动技能部门和人事部门等横向合作,为构建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立交桥发挥更大的作用。
3 余论
随着知识转型和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变动的加快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都赋予了社会考试更多的内涵和使命。社会考试以一种“以考促学”的形式,把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结合起来,把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结合起来,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起来,不仅为公民自由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而且还为社会转型发展和提升教育公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不论是从社会转型发展还是教育公平的视角来分析,社会考试都面临着不少困难,同时也有趁势而上的发展空间。公平公正是社会考试的生命线,维护教育公平也就是社会考试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上海社会的转型发展为社会考试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抓住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的重要战略机遇,加大引进与联合开发的力度,不断开辟社会考试的新领域。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考试的评价功能,为各行业和高校等提供诊断和评价的服务,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经济和服务考生的目的,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经济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1]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2]姜婷婷.上海3年内将投资6600亿重点支持10大重点产业[EB/OL].和讯网http://news.hexun.com/2012-05-23/141708202.html.
[3][4]彭文胜,刘显泽.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社会考试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6(7):56-58.
[5]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6]汪成辉.公共服务型政府下的社会考试发展思考与对策[J].人的发展与社会考试.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第180-191页。
[7][9]姚梅乐,李立峰.教育公平视野中的社会考试改革[J].教育与考试,2009(2):36-40.
[8]赵建国,赵素英,王海.试析社会考试活动的现状和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1-4.
Consi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xaminations in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Taking Shanghai as an Example
LI Lifeng
The reform research the Social examinations reform from the view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equity.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ocial examinations shall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various occupation institutes,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joint development and create related industry occupation qualifications examination system.From the education equity,social examinations should establish a quality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test items gradually,to safeguard the social examinations and safety from the norms of management.Finally,to strengthen the social examinations and all kinds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industry associations,labor skills department and personnel department,horizontal cooperation,to play a greater role in building overpass all kinds of education“the longitudinal connection,lateral communication”.
Social Examinations;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Education Equity;Consideration
G405
A
1005-8427(2014)02-0057-6
李立峰,男,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博士(上海 20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