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分制教育模式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2014-02-05徐冰
徐冰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 南昌 330063)
高校学分制教育模式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徐冰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 南昌 330063)
当前全国各大高校大力推行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的背景下,依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在分析学分制教育模式对教师、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对构建教师继续教育、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实践研究。
学分制;继续教育;终身学习
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高等院校学分制是以弹性学制为基础,实行选课制,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习量,以累计平均学分绩点,为衡量尺度来考核学生学业成绩,以取得所学课程总学分作为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学分制更适合学生生源特点和教学规律,更有利于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人才培养的形成,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弹性学习制度和组织管理模式。
在高校积极改革教育模式,努力提高教学条件,着力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教师与时俱进,提高学科专业教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 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校实施学分制,学生自主选课的前提下,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优劣,唯有具备较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国家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高校引进学分制教育模式改革,务必要求教师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发展,不断用新的观念、新的技术素养来装备自己,否则将跟不上由先进技术的迅速变化所带来的工作革新的迅捷步伐。
但就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教师现状而言,常以“工作繁忙”为借口,缺乏学习的动力,自我学习意识不强,满足于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造成了原有的教师素质与新形势的不适应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如何以学校为单位、发挥学校自身资源优势,构建一个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机制,激发其学习动机,促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使学校具备使教师获得持续有效的专业化发展的功能,从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整个学校管理中显得尤其重要。
2 教师继续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及其动因
2.1.1 以校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
所谓教师继续教育,就是利用校内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育教学设备、学校管理网络等资源,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及学校发展实际,使教师能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理念更新等,并把学习作为教育生涯中的一项常规工作。
2.1.2 以师为本的终身学习发展
所谓“终身学习发展”指教师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舒伯认为,正式教师大约处在建立期和维持期两个阶段。教师为巩固其专业地位、专业自主及专业尊严,防止生涯能力的衰退,必须进行职后学习发展。费德勒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论也认为,教师在不同的生涯阶段有其不同的专业学习发展要求,这也反映了教师必须在专业工作上不断学习才能表现出应有的教学活动。
从以上两个理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当今知识爆炸,变化迅速的社会中,教师如果不能积极进行 “终身学习发展”,满足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则势必要遭受被淘汰的命运。同时,根据美国人文主义兼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已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目标;而“终身学习发展”便是促使其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
由上,我们认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及评价网络体系,促进教师投入到自我学习的环境中去。使其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并发展前瞻性的观念,不仅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大有裨益,而且也较能使教师在其人生道路上真正实现自我,更能让学校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行。
2.2 教师终身学习发展的内容及相应学分制暨评价内容
教师的终身学习发展有三个主要含义:“专业地位的提升”、“专业自主的建立”和“专业尊严”的维持。相应地,教师终身学习发展的内容就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师生涯规划、自我成长;能获得知识、充实自我;能实施研究,改进教学;能反省批评,自我监控。
针对以上内容,构建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制及素质评价体系的内容就应包括:高学历的进修、各种基本技能和素质的提高、理论学习及教育教学反思的进行、各种基本功及现代教育技能的掌握情况、教科研的能力、教学常规工作的互动进行情况等,从而使教师能依托学校所架构的网络体系进行终身学习发展,使教师的终身学习有目的、有方向。
2.3 教师终身学习发展评价与内涵及必要性
构建整个教师终身学习制基于两个出发点:一是认为评价是指对教师在职能、活动或行为生产出的结果进行记录、汇总、比较,即结果评价;另一种是认为评价是指一套与教师所在组织或小组的目标相关的行为的监控,即过程评价。教师继续教育结合了以上两种观点,通过对教师终身学习发展所生产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汇总、比较,从而监控教师终身学习行为的本质,并使此评价具备了以下三个功能:(1)有效地激发教师进行终身学习的内在动机;(2)有效地促进教师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3)有效地使教师认识到自身专业素养及技能长处和不足,使教师能多角度、积极地评价自己。
3 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及评价模式构建
3.1 师德修养养成的必要性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师德修养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所培养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这些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可见,在“德”与“才”的关系到中,前者应该是后者的基础和根本,后者则是前者的优化与升华。由此,在教师终身学习发展中,将师德修养养成放在第一的位置,也是一种必然。
从另一个角度讲,教师劳动的成果具有整体性,但教师劳动的过程却具有个体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往往存在角色冲突,如果协调、合作、交流、互助不够,则必然破坏、损害学校的集体凝聚力。而具有优秀师德修养的教师不仅自己成就卓著,更能与人为善,具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有利于形成交流与合作、对话与互助的教师群体。所以,教师师德修养水平也制约着学校教师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
3.2 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出
美国著名教育家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景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能通过对自己教育中的案例分析,对自己的教育活动持一种“健康的怀疑”、主动的“问题意识”,从而有效修正自己的教学工作。
而一般不具备反思能力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很少表示怀疑,不是抱怨学生,就是责怪学校等,没有能力和意识对他的教学行为及背景进行思考,不会运用新的证据重估决定。教师的发展更是成为无米之炊。
所以,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能将教师的教育观由静态转向动态,更能成为教师进行终身学习发展的资源动力。
3.3 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培养的紧迫性
3.3.1 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心理教育是指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的教育。
在现实学校教育中,经常存在一种现实情况,教师通过各种师资培训,文化水平提高了,但学生学习水平没有多少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很强,对工作很负责,可学生就是不听话;教师品德高尚,学生却犯罪,这一切说明要当好一名教师不能缺失“心理教育能力”,只有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才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学生个性心理潜能。从某种角度讲,教师心理上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体现教师进行终身学习发展价值的转化剂。
3.3.2 教师人文素养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人格魅力、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请注意其间的“审美意识、个人人格魅力及精神价值”等要素的提出,这是现代社会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人,更需要学习中华民族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教育,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和谐发展。但现在的教师在其接受教育阶段,人文素质的教育大多“营养不良”,那么就使很多教师缺乏必要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和人文修养,对人文历史、哲学历史等缺乏必要的了解。今天,无论从发展自我还是从培养下一代的角度讲,我们教师都应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补上这一课,对教师的终身学习发展我们不能只重其功利性功能而忽视他服务于精神文明的人文功能。事实上,教师终身学习发展既要从培养教师业务能力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角度考虑,又要从培养和提高教师本身整体素质角度考虑。因此,从完善教师终身学习发展功能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必须注重教师人文素质培养。
以上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及文化素养是以往我们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一个空白,也是在教师终身学习发展中的“缺失”,重视这两方面,是现代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也是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故取名为“缺失培养”。
3.4 学习型组织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一个具有不断开发适应与变革能力的组织,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有一个从赞同的共同构想,(2)在解决问题和从事工作时,摒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3)作为相互关系系统的一部分,成员们对所有的组织过程、活动、功能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思考,(4)人们之间坦率地相互沟通,不必担心受到批评或惩罚。(5)人们摒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以实现组织的共同构想而一起工作。
从以上定义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师进行终身学习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依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形成教师学习型组织团体,如教科研管理小组为单位形成课题研究学习型组织,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形成教研互动学习型组织,以同一班级的任课教师为单位形成心理教育学习型组织等,依靠一个共同的教育愿望、目标、展望,形成一个组织、团队,通过团队中每个人想法的自由交流与碰撞,发现和借鉴别人的见解,发现有碍团体发展的消极因素,以此来发挥团体的智慧,为教师个人的终身学习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和广阔的平台。
[1]佛朝晖.未来十年欧洲高等教育区优先发展的领域(上)[J].世界教育信息,2010,(2).
[2]袁松鹤.欧洲学分体系中ECTS和ECVET的分析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研究.2011,(5).
[3]顾玲玲.欧洲高等教育区域背景下的学分互换制[J].高教论坛,2007,(2).
[4]俞可.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初探[J].复旦教育论坛,2004,(1).
【责任编辑:黄素华】
Colleg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Based on Academic Credit Educational System
XU Bing
(Nanchang Aeronautic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63,China)
Academic Credit system is largely implement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higher education.Under this circumstance,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to find its way to adapt to the new system.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continuing and lifelong educ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academic credit system;continuing education;lifelong learning
G451.2
A
1671-9565(2014)04-055-04
2014-10-25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4年)规划项目课题“高校学分制改革模式选择与构建研究”(编号14JY44)阶段性研究成果。
徐冰(1979-),男,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