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经理学”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

2014-02-05曹小玉李际平

中国林业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林业教学内容

曹小玉 李际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长沙 410004)

我国的森林经理学科始建于1952年,是林学最早成立的两个学科之一。60多年来,森林经理学科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学习引进、成长3个发展阶段,现已成为一个比较完备的学科群[1],在森林资源调查、区划、林业信息平台建设、林业遥感应用、林业模型理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及森林经营数表编制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2]。如何让这些科研成果和技术变为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各林业院校从事森林经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理论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森林经理学的基本理论,但要将森林经理学的理论转化为森林经理学的实践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实践教学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决定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近年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经理学科组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应用型森林经理人才为目标,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森林经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森林经理学”实践教学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而没有把它和理论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从各农林院校“森林经理学”“测树学”“树木学”“林业遥感”等核心课程的课时分配来看,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理论课时远远大于实践课时。即使在仅有的实践课时里面,实践教学内容本质上也是理论课延伸到实际生产应用中,而不是自成体系,这就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且没有任何创新,无法满足林业生产第一线的森林经理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一)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森林经理学”实践教学内容都是依据理论课程来进行设置的,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相互协调和衔接,内容的安排基本上都是由理论课任课老师自行决定,导致实习内容缺乏连续性且交叉重复。如“测树学”“树木学”“林业遥感”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是“森林经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而“森林经理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又包含着这3门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规划,在安排上也没有先后次序,既无法保证实习内容的正常开展,也容易发生实践教学内容的重复,使学生对实践教学产生厌倦感。

(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森林经理学”作为林学最早成立的学科之一,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类对森林认识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数字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3],森林经理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森林经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应不断改革以适应林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森林经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阶段,内容陈旧、形式简单。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还是课程设计和综合生产实习两种,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本质上还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一些实习项目内容陈旧,无法满足林业生产对森林经理领域技术人才的需求。如在设置小班勾绘实习内容时,仅设置了采用地形图勾绘方法,而没有设置采用卫片、航片勾绘小班的内容;在计算小班面积时,采用透明方格纸法,而没设置直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求算林班和小班面积;一些实习指导老师为省事,在安排实习内容时,有意安排相对简单的实习内容。这样的结果导致实践教学只流于形式,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林业生产单位对森林经理领域实践技能人才的需求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掌握森林经理学基本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应能熟练地应用地形图、卫片、航片进行小班勾绘,对常见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能够识别,能熟练地应用测树仪器和罗盘仪,这些与林业生产相关的基本技能是完成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基础。第二类是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比如能应用地形图、卫片和航片进行森林资源调查,能够用测树仪器测定林分调查因子,能利用罗盘仪打标准地等。第三类是掌握综合技能的人才,这类人才要具备为完成一个森林经营单位森林资源调查所需要的全部实践技能和理论技术。而现行的“森林经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缺少这些基本技能培训的内容,因此,在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时,应根据生产需要安排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以适应生产实际的需求。

(四)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滞后

目前各高校都比较重视理论课程的教材建设,而对实践教学教材重视不够[4]。“森林经理学”课程也是如此。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本统一的“森林经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教材,“森林经理学”的实践教学教材基本上都是任课老师自编讲义,导致了实践教学的内容随意性很大,不能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和统一化。

二、“森林经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产学研相结合

“森林经理学”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与林业生产单位的用人计划的对接,从而使人才培养过程更加注重生产实际的需求。学生在用人单位实习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可以及时获得最新的科技信息和研究成果,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近年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经理学科团队成员抓住森林资源一、二类调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机遇,为中南、东南地区的林业基层单位提供大力技术支持,先后派出教师50人次,学生410人次参加中南、东南地区一些州市的林改和森林资源一、二类调查工作,累积完成森林资源调查一、二类调查面积2 000多万亩,林地宗地划界300多万亩,既解决了林业基层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团队经常与中国林科院、湖南省林科院及其他林业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承担国家级的科研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团队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开拓了学生的科研视野。

(二)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

传统的“森林经理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按课程划分的,本质上是理论教学的拓展。实践教学内容重在理解、分析及综合等一般能力的培养,没有相对独立性[5]。“森林经理学”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对经验技术和理论技术的掌握,这就要求应以“能力本位”来组织实践教学,采取“分层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模式,即“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渐提高”来培养学生森林经理方面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基本技能是指胜任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经验技术,它是完成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所必须的技能。专业技能是指胜任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性。综合技能是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能力。“森林经理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模式见图1。

图1 “森林经理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三)将科研成果融入实践教学

将科研成果融入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该领域的前沿知识。笔者所在的森林经理学科组教师不仅积极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而且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近5年来,森林经理学科组申报了众多的科研项目,包括“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模型研究——以西洞庭湖为例”“洞庭湖湿地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空间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生态公益林人工纯林多功能结构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南方集体林区次生林抚育间伐与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等,各类科研项目达100多项,发表包括SCI在内的学术论文300多篇,极大丰富了“森林经理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在此期间,近200名森林经理学科的硕士研究生、10多名森林经理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及400多名林学专业的本科生参与到了上述科研项目中,激发了他们的科研热情,真正做到了实践教学紧跟科研发展的步伐。

三、“森林经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

近年来,“森林经理学”课程以培养森林经理领域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的层次分层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将科研成果补充到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基本技能方面,学生掌握了地形图识别、主要树种和灌草的辨认、测树仪器的使用、卫片和航片的判读等与森林经理密切相关的技能;在专业技能方面,学生掌握了林分调查(样地、标准地、角规)、森林区划、小班调查、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统计等方法和技能;在综合技能方面,学生掌握了二类调查报告的编写和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等方法和技能。通过“森林经理学”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使实践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也得到明显提高,为培养应用型的森林经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陆元昌,甘静.21 世纪的森林经理发展动态[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1):1-11.

[2]汤孟平,周国模,韦新良,等.森林经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6):63-65.

[3]李明艳,宋于洋,江萍,等.“森林经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75-176.

[4]范中桥.高师人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160-162.

[5]朱方来,谭属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5(5):62-65.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林业教学内容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land produces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