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控制分析
2014-02-04陈冠琪
陈冠琪
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控制分析
陈冠琪
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已变得非常普遍,且越来越低龄化。糖尿病是一种导致人体代谢紊乱的疾病,且并发症累及多个脏器,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中医治疗现阶段糖尿病并发症控制的状况进行分析总结。
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控制分析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足病、肾病、眼病、脑病、心脏病等,累及微血管、大血管以及神经系统,因此对于并发症的控制有积极意义。
1 在中医研究中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
中医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记录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中医防治糖尿病研究的深入,人们以主要的脏器为中心,加强整体观念和因症治疗。中医认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根源在于阴津亏虚,内生燥热。若不及时治疗,患者会出现期的气阴两虚和血瘀的状况。因此,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有积极作用。
2 中医提倡预防为主
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是目前现代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预防糖尿病成为更重要的研究。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不应单纯从降低血糖来改善并发症的发病状况,而应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以预防为主,整体调整为辅;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饮食、运动等。几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医者就提出了运动预防疾病的方法,医圣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利用饮食来控制疾病的优秀医者。说明防治疾病极为重要,如在活血化瘀方面,可以选用丹参、威灵仙、桃仁等中药进行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的控制,总有效率可达95%[2]。
3 整个机体的综合协调
中医上注重阴阳协调,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阴虚且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的症状,均是气血不畅的表现。笔者认为,调理气血不畅,实现阴阳调和,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的治疗可以得到一定控制。血瘀是病理的最根本原因,机体表征为胰岛素抵抗,体内代谢紊乱,循环系统不畅,阴阳失衡,最终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系统的病变,即产生并发症。
在糖尿病并发症的人群中,眼病达到了整个发病群体的一半以上,已成为现阶段棘手的医学问题。眼病并发症的控制,是需要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在临床上,关于眼病并发症的治疗,大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治标不治本。由于机体平衡被破坏,手术也无法达到治疗疾病的根本目的。实践证明,在控制并发症的过程中,机体的调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4 活血化瘀,打通机体
历朝历代的医家、医论对糖尿病病因的论述主要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终至气阴两伤、阴阳都被损伤。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提及的“瘀血”与“渴”的概念,让人们更加认识糖尿病的病理和病因,血瘀在糖尿病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3]。
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在于血液黏稠度高,而最终致血液瘀滞及由此造成的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与中医血瘀具有相同的观点,即血流不畅、脉络瘀阻。因此,血瘀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在控制并发症的过程中,合理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基本原则,这样不仅有助于血糖的控制,而且对糖尿病各类并发症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近几年来,西药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现象非常普遍,虽然控制血糖的效果比较明显,而深得患者青睐,但西药的不良反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症状的加剧,西药的效力逐渐减小,降糖效果也就越来越差。此时,患者往往会加大药量和服药次数,增加身体代谢的负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并且在糖尿病后期,胰岛素注入剂量会逐渐增加,以此来控制血糖平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加大了水肿的风险[4]。
临床显示,糖尿病呈年轻化趋势,20多岁患有糖尿病的病例数量已达到了将近千万人次。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困扰和后果,甚至可以导致死亡,现阶段利用中医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根据调查表明,在糖尿病发病初期,采用中医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即使在糖尿病的中后期治疗中,中医发挥的效用也很大,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可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选择不同的控制方案。
[1] 姜喆,梁丽娟.论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J].吉林中医药,1997,17(1):5-6.
[2] 杨昭凤.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原则[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5(3):38-38.
[3] 莫贵国.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2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4):18-19.
[4] 段俊国.中医药干预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N].科技日报,2011.
R587.1
A
1673-5846(2014)07-0098-02
吉林省镇赉县中医院,吉林白城 137300
陈冠琪,本科学历,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