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发展现状浅析

2014-02-04叶明云梁静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标准化分类标准

叶明云 梁静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业态,近年来随着其自身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新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城市经济的高级形态[1],并凭借其高智力性、高科技性、高收益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标准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越来越被肯定,西方发达国家将标准化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成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与分类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

国际上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是英国,我国最先使用这个概念的是台湾地区,其定义为“源自于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之行业。”[2]2002年《香港的创意产业》报告中指出:“创意产业是一个通过开拓和利用创意、技术及知识产权,生产并分配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产品、服务的经济活动群组,并可望成为一个创造财富和就业的生产系统。”2006年,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制定发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3]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不过到目前为止,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而随着新的行业类型不断涌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不断变化。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我国国家统计局将文化产业分为9个大类,台湾地区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16个类型,上海市将文化创意产业共分6个大类,北京市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9大类。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北京市的分类标准,即9大类: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通过不同的分类比较,我们也发现现今的文化创意产业分类虽不完全一致,但内容相差不大。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工作也将越来越系统化和科学化。

二、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从全球视角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并不是一件新鲜事物,进入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更是发展的如火如荼。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短,但发展至今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2006年之后。

1.文化创意产业及标准化政策法规频繁出台

政策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各项政策的出台为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标准化工作,相关政策频繁出台,从2007年文化部颁布的《文化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到2012年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从整体上初步奠定了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的基础。

2007年,文化部颁布了《文化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该规划要求在2010年以前初步建立文化领域标准体系,完成部分安全标准、基础标准和行业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在2020年以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取得一批文化标准化理论研究重大成果,完成主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11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涉及各个行业的标准化规划,在生活性服务标准体系建设重点中明确提到“文化产业服务”的字眼,要求“研制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业、游戏业、网络文化、演出业服务标准,以及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数字印刷和出版物物流标准”。2012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具体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研发制定文化技术标准,加快建立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明确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评估考核”。

2.标准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推广运用力度加大

标准的制修订及推广运用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标准的推广运用对其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包含领域广且分类不统一,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标准总数量的统计存在难度,不过各主要类别中(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为例)的相关标准在近几年数量增长较快,并被逐步推广和运用。以广播、电视、电影行业为例,2006年至今,已出台电视相关国家标准57项,广播相关国家标准30项,电影相关行业标准48项。随着标准化在服务领域的拓展,服务标准数量尤其以旅游、休闲娱乐的相关标准增长迅速。2006年至今,已出台相关国家标准28项,行业标准31项。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全国各省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各省地方标准也相继出台,服务于各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标准化示范园区和试点建设彰显品牌效应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工作还处于萌芽阶段,各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建立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和标准化试点就变得较为重要。我国目前已批准多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及试点项目,各省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也纷纷开展示范园区及试点建设工作,设立省级甚至市级试点项目。北京中关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自2006年获批建设以来,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工作,仅2008年,中关村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定的项目超过100项。2009年获批的常州市创意产业基地动漫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动漫产业服务标准化试点。经过2年多的试点工作,园区试点单位员工服务标准化意识不断提高,标准覆盖率达到89%,实施率超过90%,园区内企业满意度从试点前的89%提升至99%。由此可见,标准化示范园区或标准化试点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的发展。通过这些标准化试点工作,可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建立操作性较强的标准体系,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产品质量,有效规范企业服务行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文化创意企业的不断壮大、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4.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技术机构初步建立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专门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成立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工作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2011年,北京率先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该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工作科学和有序地开展,也对其他各地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工作起到指引作用,同时还填补了国内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技术标准组织的空白。

三、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人才匮乏

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既要精通创意技术,又要熟悉标准化工作。这种高要求使得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人才匮乏。有学者调查发现,当前一些机构和企业要么不具有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要么这些标准化工作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且多为兼职人员。

2.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不统一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目前我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各省市根据自身的地方特色出台了多个分类目录,如北京市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9大类,上海分为6大类等。分类标准的不统一,使得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困难,各地区间不具有可比性。

3.文化创意企业和集聚区认定标准缺失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文化创意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如集聚区的建设、产业资金的支持、税收的优惠等,但由于文化创意企业的认定标准不明确,导致出现了只认项目不认企业的现象,使得财政资金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无法确定。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方面也同样存在着认定标准不明确的问题。集聚区认定标准不统一,使得目前很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方向不是很明确,有些集聚区发展领域雷同,不能体现自己的区域特色。

(二)发展对策

1.重视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人才的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从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可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鼓励文化创意企业进入高校,直接向高校提出人才培养的条件,高校在学科专业的设置上可加入文化创意产业有关知识技能及标准化的相关课题。政府应利用网络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专业资格培训,加强文化创意标准化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有计划有步聚地培养既精通文化创意产业又熟悉标准化工作的复合人才,建立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专家库。

2.创建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

在综合考虑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后,创建全国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以促进全国范围内文化创意产业的统一性、可比性和规范性。

3.规范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标准

制定文化创意企业和集聚区的认定标准,将有效规范城市的创意群体,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项目审批的工作量,提高政府对文化创意企业和集聚区的管理效率。制定文化创意企业的认定标准,要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制定不同的认定标准。文化创意企业的认定包括设计的认定、思路的认定、运营模式的认定、创意的认定、技术的认定等[3]。在文化创意企业认定标准制定之后,还需进一步制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标准和评审标准。

[1]林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2011(3):121-125.

[2]卢丽丽.标准化如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标准科学,2009(3):18-20.

[3]刘雪涛,李岱松,张革,等.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

猜你喜欢

标准化分类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