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85”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现状调研与分析

2014-02-04文/楼

中国出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账号公众图书馆

文/楼 钢

图书馆具有丰富的知识资源、专业图书情报人力资源以及可靠的制度保障,是高校集信息、知识、技术的主要阵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从传统的文献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的信息与知识传播变得日益复杂,传播内容与形式更为多样。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服务手段,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向读者有效地传播知识以发挥其核心价值,成为图书馆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调查全国“985”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现状,平台的开设情况、外部特征、推广形式及信息服务内容,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知识传播的角度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的责任和使命。

一、微信的特性

近年来,微信凭借其雄厚的基础用户及强大的社交功能等迅速赢得用户的青睐。据其官网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已有超过6亿人使用该软件,预计到2014年年底将达到8亿。其中,70%以上都分布在20~30岁的年轻、时尚群体之间,在校学生使用普及率更超过80%。从某种意义上说,微信已然成为时下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实现微信与第三方平台的对接,提供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全面的平台服务。从类型上它可以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种类型。服务号主要以客户管理为主,可以基于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进行程序开发,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自助查询服务,但每月只能群发一条信息;而订阅号则以信息主动推送为主,每天可以群发一条信息。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研究微信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如肖金华(2013)研究了基于微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根据调研11家代表性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微信服务的新模式;[1]孔云等(2013)从微信公众号的特点出发,构建了图书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服务模式等;[2]在实践方面也有不少图书馆开设了微信公众平台,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尽管如此,对全国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广泛调研而后分析相关服务限制的文章还鲜有涉及。笔者认为,以微信“快速、开放、高效”的这一技术平台为载体,整合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广大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势必开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篇章。

二、数据调研与分析

因此,笔者拟选取“985”工程院校图书馆进行调查分析。[3]在数据来源上,一方面以“图书馆”及各高校名称等关键词在微信公众平台通讯录中进行搜索,另一方面在各高校图书馆网站及相关报道中进行查看。对“985”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的创建时间、账号类型、总期数、推送信息内容等进行统计,最终得到数据。

1.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3月12日,在调研的39所“985”高校图书馆中有21所开通了微信公众服务账号,占总数的54%,其中认证账号仅有5个,占24%。有部分院校虽没开通主馆微信平台,但开通了分馆图书馆的微信公众账号,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从账号类型来看,在开通账号中有5个是服务号,其余17个为订阅号。可以看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以信息推送为主,并且以图文形式群发为主。开设服务号的图书馆主要以被动需求为主,通过API接口与馆藏资源对接,让读者自助查询相关的信息;从账号开通第一次发布信息的时间来看,最早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2012年11月。这说明图书馆微信公众服务的推出时间较晚,到2012年年底各高校图书馆才开始陆续开设。

2.外部特征分析

微信公众账号的外在因素包括账号信息、账号头像、微信功能简介等。外在因素关系到读者对图书馆的第一印象。从调研情况看,微信账号信息一般都采用学校主名+library(或lib)的形式。如上海交大图书馆为sjtulib、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bnulibrary等。从账号的头像来看,各图书馆对账号的头像基本上采用了馆徽、校徽、图书馆主体建筑等三种图片。这三种图片基本上能展示图书馆的主要形象。采用馆徽的微信账号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等;采用校徽的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等;采用图书馆主体建筑的有湖南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等。从微信功能简介来看,大部分图书馆微信都设有简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描述学校层面的,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微信简介“百年学府,源远流长”、厦门大学图书馆微信简介“南强学府,卷帙飘香”等;另一种是突出图书馆功能的,如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宣传推广”。综上分析,各家图书馆都十分重视外在形象的塑造。不管从账号信息、头像还是功能简介,都契合了图书馆的“服务至上”的办馆理念。

3.平台推广模式

虽然各大高校图书馆近年来都在大力推进移动图书馆建设,但微信公众平台因其大量的用户数,在信息推送方面的优势已然比较明显。微信作为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重要内容也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重视。研究发现,目前对微信平台的推广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在图书馆网站上专门设置一级栏目或者采用浮动图标的形式,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等都在各自图书馆网站上设置了醒目的图标链接;二是在图书馆官方网站里通知公告,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等,这类通知具有关注度不高、时效性差等特点,读者容易错过,知晓度很难扩大,导致许多读者不了解图书馆已经开通微信服务,使用率会大打折扣;三是结合各类活动,向读者宣传图书馆新业务、新服务时推出微信公众平台。这类方式具有关注度高,但可持续不强。不管使用何种方式,笔者认为要结合图书馆的自身特点,综合三种方式进行有效推广。

4.信息服务形式与内容

信息服务形式与内容是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读者的关键要素。从信息发布数量看,自开设微信以来,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发布了104期(以图文信息为主)。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号微信一般很少有主动群发信息(每月一次)。从推送信息的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图书馆主动信息推送,二是自助信息查询。从调研的数据来看,订阅号基本采用主动推送信息形式,大部分馆都编辑了关键词自动化答复程序。也有部分图书馆开发了自定义菜单,供读者查询。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发了三个自定义菜单:我、思源探索、思源速递,非常有创意地将个人相关服务与信息推送结合起来。而服务号由于群发数量的限制基本采用自助信息查询模式,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基于开源API接口实现了微信图书馆,提供24小时的自助服务,可以获取更多的实时信息,比如添加关注时会提示“您是第**个读者”之类的温馨用语。同时,通过微信还可以定制个人信息,大致可以分为通知公告类、资源推介类、活动计划类、新闻资讯类、特色馆藏展示类等。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信息推送服务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已经形成了具有馆藏特色的推送栏目,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清图快讯、新书放送、图影书声、我的大学·我的图书馆栏目;再如北京大学的音乐下午茶、馆藏撷珍、图书馆员看世界、一小时讲座、佳片有约等栏目。栏目的设置一方面看出图书馆对微信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可以迅速吸引读者眼球,让读者迅速了解本馆的特色。

三、启示与建议

收集并传播知识是建设图书馆的初衷,是图书馆的历史使命。[4]因此,图书馆如何适应新兴技术的发展,更好地开展知识传播工作就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相继推出微信公众服务顺应了时代的变化,与读者走在了一起。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新兴传播媒体,可以很好地与微博和移动图书馆互补。但是微信支持的功能和服务内容很多,发展潜力很大,有待图书馆开发。从现有各大高校图书馆微信的运行情况来看,尚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如开设目标不明确,缺乏专人管理维护,提供的内容还不够丰富等。部分图书馆开通微信后,很少发布信息,缺乏吸引力。

1.扩大信息渠道

图书馆作为知识社会的重要文化机构,在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信息查询等服务的同时,还要承担教育培训、科学普及、文化交流等职能,这对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与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仅仅依靠图书馆馆员的力量很难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资讯。在自媒体的环境下,读者不再是单纯的受众,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因此,建立以图书馆馆员为主,师生读者、社会读者为辅的“媒体资讯工作小组”,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扩大信息内容的来源渠道,广泛吸收各个层次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挖掘、加工处理,将分散在各区域、各个行业的读者协同完成信息采集工作,利用群组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2.重点打造特色服务内容

特色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灵魂。图书馆不管在办馆理念还是在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上都要体现自身的特色。如在微信方面,通过规划和整合一些资源和活动,推出特色的栏目。在内容的选取上,要能在自身馆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发挥图书馆馆员信息情报方面的优势,主动为各类学科人员乃至社会人士提供学术信息、热点资讯、科学普及知识、资源使用及公共基础知识等方面内容,通过微信的社交网络,把读者群体扩展到整个社会,发挥图书馆传播知识的历史使命。

3.加强主动服务意识

服务号虽然在用户管理、自定义开发方面有其自身优势。但是图书馆作为服务窗口,应该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转变,尽量采用订阅号的推送信息功能。随着移动图书馆的相继推出,一般的书目查询、个人借阅信息都可以集成到移动图书馆。笔者认为,要利用微信强大的用户管理优势,对用户进行分组归类,收集用户问题和资料,结合读者的特点和他们关注的问题,构建基于读者的知识库,为读者提供精准的服务。同时要利用微信的主动消息推送功能,适时地向读者群推送图文、语音等信息,只要用户登录微信,读者将及时收到这条消息,实现消息的精准推送。如在每年5月~6月开设毕业论文写作类信息推送专题服务,借助微信把已经整理好的毕业论文专题咨询内容链接发送到学生手机上,让他们全面了解论文撰写的步骤、图书馆相关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往届学生的论文心得等。

4.加强与读者互动

笔者以“你好,请问贵单位微信有专人负责吗”为内容发送给各家图书馆微信,结果只有重庆大学图书馆进行了应答,其余图书馆都没有回复。虽然这可能与微信公众平台功能限制有关(48小时后不能回复),但也可以由此看出,微信在与读者的互动方面尚有很多不足。有个别图书馆为了避免此种类型,在欢迎信息中设置了QQ群号,让读者加入群以便更好地进行互动。图书馆的未来形态向着高校的“第三空间”方向发展,它不仅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库,更是一个学习交流的理想场所。笔者认为,要开发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建立微信社区,开展各项互动。如图书馆可先设置若干合理的主题,开发知识竞猜、有奖问答等环节,进行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宣传,发布活动播报等,让读者充分参与其中,一方面与读者进行有效互动,另一方面也宣传了图书馆。

[1]肖金华,黄丽红.基于微信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3(6)

[2]孔云,廖寅等.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情报杂志,2013(9)

[3]魏群义,侯桂楠等.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与发展现状研究——以“985”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调研对象[J].图书馆,2013(1)

[4]马恒通.图书馆知识传播论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

猜你喜欢

账号公众图书馆
彤彤的聊天账号
公众号3月热榜
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图书馆
Google Play游戏取消账号绑定没有Google账号也能玩
去图书馆
给骗子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