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国际贸易特别功能区的战略构想——以“义乌试点”为例

2014-02-04

中国流通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义乌国际贸易贸易

马 淑 琴 , 郑 勇 军 , 娄 朝 晖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在推进现有试点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运行,为中国经济开放、市场体制改革打开了新出口,其产生的一系列经验措施必将在全国示范、复制和推广,也为其他城市探索国际贸易新体制机制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改革框架。与此同时,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安内陆航空保税港、郑州空港经济试验区、天津北方航运中心、舟山海洋经济试验区等,也在特定领域积极探索体制改革的途径。本文以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简称“义乌试点”)为蓝本,提出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战略构想,以期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相对发达(如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近中亚地区;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近东南亚地区;内蒙古、东北三省等靠近东北亚地区;浙江、福建等靠近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的中小型城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建设国际贸易特别功能区提供典型示范。

一、建设国际贸易特别功能区的战略价值

1.创新贸易管理服务体制应对“二次入世”挑战的需要

未来世界的贸易规则、标准、格局很可能会发生改变。以美国为主导的美欧自由贸易区谈判(TT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服务贸易协定(TISA)正试图重构全球贸易的新价值链、制定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新标准和更加自由的投资“游戏规则”,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二次入世”危险,不在WTO被边缘化的大概率下做好充分准备,主动改革,将会失去国际贸易空间。中小城市国际贸易特别功能区的适宜区域往往是我国对外贸易中有独特优势和影响力的地区,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中小民营经济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新型贸易制度和监管体制,以改革促开放,反过来也以开放促改革。这既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贸易强国目标的战略选择。

2.培育国际贸易新增长极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国制造传统的低廉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优势和汇率优势正在不断弱化,传统制造业单凭价格已拼不过东南亚、非洲等国家,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面临巨大困境。中小城市国际贸易特别功能区作为培育竞争优势的试验区,可以靠体制机制创新的优势弥补由于要素成本上涨而带来的产品价格上升之劣势,形成国际贸易新增长极,进而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3.搭建综合性贸易服务大平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我国传统产业长期存在结构不尽合理、产业技术层次不高、龙头企业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乏力、产品附加值偏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中小城市国际跨境贸易特别功能区可以通过培育以专业市场或者B2B、B2C等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为核心的综合性贸易服务大平台,来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例如,20世纪90年代,义乌市提出“贸工联动”,以贸易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目前形成了国家级十大产业基地,涌现出一批“小而强”的名牌产品。中小城市建设国际贸易特别功能区,成为具有创意设计、创新孵化、创业扶持、时尚引领等多元复合功能,提供综合性、一体化服务的贸易大平台,将会为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力由单纯成本优势向技术创新优势转变、从要素驱动型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大量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如海宁中国皮革城是一个专业市场,但牵头创办了工业园区、办时装秀和设计大赛等等,实质上为产业升级提供了综合性服务平台。

二、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战略框架

2011年3月4日,国务院批准在浙江省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义乌试点”改革三年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例如,义乌在全球首创的“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改革已成效初显,贸易业态呈现多样化、复合化态势,外贸与内贸、线下与线上贸易互促共荣,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新生增长点;国际贸易体制环境加速改善,贸易便利化“组合拳”出手,行政管理体制、国土专项、金融专项、涉外监管服务体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同步推进;国际内陆港、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电商平台等多元平台建设形势喜人;城市综合环境治理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商贸服务业集聚区、金融商务区、国际文化中心区、总部经济区等重大平台的开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用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体系效率大幅提高。义乌已经担任起全省乃至全国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先行试验区的战略角色。按照不断放大试点效应的要求,“义乌试点”改革推进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商贸流通业水平和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突破,城市功能和品位有待进一步提升。

有基于此,本文提出未来三年(2014至2016年,下同)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战略构想分为四个层次,概括为“一城·两区·四心一港三大先行区·七大改革”的战略框架。第一层次是总体目标定位,即世界级商贸都市区(一城)。第二层次是基本功能定位,即国家级开放经济特别功能区和统筹协调发展先行区(两区)。第三层次是发展平台,即全球日用品展贸中心、全球网货采购配送中心、南南合作国际交流中心、中国“两小”贸易金融服务中心、亚太快捷物流内陆港,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三位一体发展先行区、全域城市化先行区(四心一港和三大先行区)。第四层次是改革路径,即涉外经济体制改革、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改革、要素配置体制改革、城市治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七大改革)。

三、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总体定位

笔者提出“义乌试点”改革未来三年总体目标定位是“世界级商贸都市区”。世界级商贸都市区是“国际商贸名城”的升级版,是义乌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总体战略定位。世界级商贸都市区与国际商贸名城相比赋予了两层新含义。首先,义乌不是一般县级城市,而是一个都市区。都市区是国际上通行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具有与这个核心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义乌是一个对周边辐射力和扩散效应极其显著的城市,已形成“义乌商圈”,具有带动全县域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实现全域城市化、建成都市区的基础条件和可行性。其次,义乌在国际商贸城市中,是一个世界级的商贸城市,是一个“以商兴市”、“以商立市”商贸城市,经历了国内商贸名城向国际商贸名城的转变,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小商品贸易城市和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是一个在全球贸易尤其是全球小商品国际贸易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主导性地位的商贸城市,并且正在依托其全球小商品贸易高地的地位,向掌握价格话语权和产业主导权的全球小商品展贸中心迈进,同时向范围更大的日用消费品展贸中心扩张,必将提高其在世界商贸城市中的能级层次和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四、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功能定位

实现“世界级商贸都市区”这一终极目标的关键是将义乌打造成“国家级开放经济特别功能区”和“统筹协调发展先行区”,这“两区”亦可谓建设义乌国际贸易特别功能区。

1.国家级开放经济特别功能区

“国家级开放经济特别功能区”就是把义乌建设为全国性的国际贸易特区、全国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战略支点之一。长期以来,义乌小商品国际贸易主要辐射非洲、东盟、中东等国际区域,而小商品贸易本身具有小批次、高频率等特征。有鉴于此,义乌在中国开放经济特别是中小额贸易和南南(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交流中应建立自己的特别地位和发挥特别功能区作用,作为特别功能区不仅具有特殊政策优势,更关键在于承担特殊的国家战略任务和功能角色定位,把义乌建设为全国性的国际贸易特区。

2.统筹协调发展先行区

“统筹协调发展先行区”就是通过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推进要素市场、产业、城市、社会、政府五大方面转型,促进产业体系现代化,促使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协调发展服务业。要素市场富有活力,大幅度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通过完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化体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社会包容有序,推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形成开放、包容、平等的社会氛围,使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国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的人们和谐共处。政府服务高效,通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增强政府谋划市场引导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培育和借助社会力量的能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城市功能完善,力争成为全国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五、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发展平台

目前,义乌的城市能级偏小偏弱,与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等承担国家级实验功能的地区相比,在产业、金融、物流、国际化程度等关键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因此,必须强化“四心一港”和三大先行区等发展平台建设。

1.搭建“四心一港”发展平台

(1)全球日用品展贸中心。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冲击,义乌国际贸易转型升级和分散市场风险的重要性凸显。这就要求义乌现有的小商品市场在日用品贸易领域攻取全球制高点,加快从“小商品时代”进入“后小商品时代”,使义乌市场成为内外贸一体化的全球性、综合性日用品贸易中心。在“后小商品时代”,义乌必须在日用消费品的展示和交易领域占具全球性“中心市场”地位,提升、充实、强化国际商贸城、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等平台。依托义乌现有的国际贸易网络,强化全球布局的连锁分市场,构筑以义乌为中心的蛛网式配销网络,形成几何级扩张的网络化经营规模和渠道网络竞争优势,牢牢掌控、精准覆盖各主要区域的终端市场。同时,构筑展贸信息化、数据化、智慧化平台,在已有的“义乌指数”、“物流指数”等基础上,依托小商品数据处理中心等平台,引进数据处理方面的高端人才,建立数据仓库,发展大数据处理功能,开展数据挖掘、整合、追踪等系列化基础数据服务。

(2)全球网货采购配销中心。促进线上线下市场从供应商主导型贸易方式向供应商采购商主导型双驱动发展。在深化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试点的同时,积极开展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争取把义乌列入第二批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把跨境网购作为试点的重点,并形成先发优势。通过强化现有的“义乌购”等平台,建设国际电子商务城以及市、镇街两级电子商务园区等新平台,积极发展虚拟电子商务园、商务秘书企业等,使得试点从线下向线上延伸,探索形成一套跨境电子商务小额国际贸易的监管服务体制和政策。不求集聚全球网商,但力求把义乌打造为全球网商在日用品采购、销售、配送的中心。

(3)南南合作国际交流中心。义乌与东盟、中东、西亚、非洲等区域市场有长期稳定的贸易往来关系,立足这一基础条件,进一步把义乌这一国际经济关系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拓展到多数发展中国家,即国际经济中所谓的“南方国家”。同时,把单一以小商品国际贸易为主的经济关系,拓展到贸易合作、投资合作、金融合作等经贸合作领域以及教育合作、文化交流、人才交流等人文合作领域。争取将义乌建设为小额度、小批量日用品“海陆空丝绸之路”①桥头堡,成为中国与南方国家开展深度经济文化合作的重要平台,并且成为全球性的南南合作国际交流中心。

(4)中国“两小”贸易金融服务中心。“两小”贸易指的是小批量日用品贸易和小额度日用品贸易。“两小”贸易金融服务中心是对全球日用品展贸中心、全球网货采购配销中心、南南合作国际交流中心的一种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义乌产业经济基础雄厚,区域经济环境优良,具有资金总量庞大和金融生态优越等巨大优势,具备金融探索、尝试和创新的基础条件,应促使义乌成为服务于全国“两小”贸易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

(5)亚太快捷物流内陆港。为了适应日用消费品贸易小批量、高频率、快速吞吐的特点,必须建设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大型基础平台,把义乌打造为亚太地区日用品贸易领域最专业最便捷的快捷物流内陆港,成为面向全球日用消费品贸易的国际物流服务枢纽、进出口商品的国内分拨分销物流枢纽、国家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高地。一方面要加快设立B型保税物流中心,开放航空口岸,完善国际陆港功能,强化与宁波—舟山港合作,优化以绕城高速等项目带动的城市交通框架,进一步提升义乌的物流联运效率;另一方面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和区域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开展智慧物流试点。同时,创新便利通关、外汇结算、出口退税等管理体制,探索“平台服务+通关机制+境外配送”跨境网商服务新模式,开展供应链金融等业态及监管机制,提升服务于网商采购的配销服务水平。

2.培育三大领域先行区

(1)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义乌产业转型升级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以小商品生产为基础、多元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转型升级路径上要坚持分业施策原则。传统小商品产业建成本地自主响应型产业链;新兴产业发展成支撑小商品可持续发展的本地自主产业链体系;创新服务业率先在全国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区。

(2)三位一体发展先行区。处理好市场、政府、社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统筹推进市场、政府、社会的转型,把义乌建设成为要素市场富有活力、政府服务高效、社会包容有序的“三位一体”先行区。

(3)全域城市化先行区。按照“全域城市化”理念规划和建设义乌城市,使城市的内核拓展到整个市域,加速浙中城市群的崛起。“十三”五期间全力推进义乌市全市境内的全域城市化建设,构建义乌市、义乌市与境内乡镇、义乌市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格局。

六、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路径

1.改革涉外经济体制

一是以服务业对内、对外全面开放为重点;二是以扩大开放倒逼内部改革,率先推动能源、电信、金融等基础行业对外开放,深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开放;三是打造对高端产业与生产要素具有更强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探索改革外资审批体制,试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开展准入前国民待遇与“非禁即入”的试点;四是加快对外投资体制改革,减少对外投资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五是加快外贸体制改革,增强高附加价值出口竞争力;六是加快对外谈判体制改革,提高义乌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能力。

2.改革金融投资配套体制

以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为重点,抓住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有利时机,建立一个市场导向、高效而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化解潜在金融风险,并与财税体制和要素价格改革等相配合,形成协同效应。

3.改革市场监管体制

以激发市场活力为取向,构建适应开放型经济的市场监管体制。例如建立适应市场采购贸易、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的信用体系;建立与市场采购和跨境电子商务小额国际贸易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深化以投资领域审批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

4.构建扶优汰劣的要素配置体制

首先,提高土地资源要素集约利用水平。一方面,深化土地专项改革,在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要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另一方面,适当加大城市开发强度,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用地功能重组,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单位面积产出率。其次,通过金融创新推动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自然人在取得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后,开立个人外汇结算账户,探索符合条件的个人直接以人民币结算进出口贸易;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支持优质民营骨干企业发起设立或参股相关金融机构。最后,创建商贸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目前义乌在贸易、金融、物流、会展、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人才稀缺,需要在这些领域创新人才培养、开发和引进模式,把“项目化”引才作为集聚人才的主要手段,为义乌实现“世界级商贸都市区”总体目标提供人才支撑。

5.构建科学规范的城市治理体制

一是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布局。以全域城市化为主线,以打造国际陆港城市、金融生态城市、制造业洼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城市、文明信用城市、幸福和谐城市等“六大特色城市”为目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市场商贸、金融服务、工业生产、购物消费、居住生活、休闲观光、旅游健身、文化娱乐以及交通、货运快递、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绿化公园、水利设施等基础配套功能。二是健全城市开发建设与运营机制。通过吸引各类资金,扩大城市增量资产,改革投资经营体制,组建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国资开发经营公司;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激活城市无形资产。三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以“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清水治污”等行动为抓手,强力推进城市环境整治,使义乌成为宜商宜游宜居的优美城市。四是加快城乡全域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城乡全域规划、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大对城乡公共资源的科学配置,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6.构建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通过整合行政力量,强化政府部门的统一协调功能。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事务管理的需求为方向,统筹整合职能和管辖范围相近、业务性质雷同的部门,完善政府在城市管理、产品质量安全、土地执法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协调机制,增强综合调控能力。完善部门联动与沟通协作机制,提高部门联合执法、监管能力。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对接和利益平衡,减少领导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偏差,让改革精神和政策落到实处。在处理义乌市与上级政府的关系中,应以“确权”为重点,形成合作分工的纵向间政府关系。结合义乌经济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重点精简经济部门以及职能交叉、业务相近机构,强化社会事务管理机构。赋予镇街部分县级市管理权限,大力提高基层行政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小城市培育工程和扩权改革,将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中心镇,重点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投资、安全生产、生态保护、市场监管、社会治安、户籍管理、市政交通、民生事业等方面全面扩大管理权限。

7.构建公平包容型社会管理体制

首先以优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导向,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建设与管理的公共财政体制。如加大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加大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的支出,加大对社会组织和基层服务平台的直接投入。其次是形成“共创、共享、共治”的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格局。政府应树立“大人口”服务理念,不把外来流动人口区别对待,实现过去单纯的以户籍人口服务管理为主向以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为主转变。借鉴推行慈溪和谐促进会、台州共享基金会等吸收外来人口共同管理社区的模式,推动外来人口主动加入本地组织,参与公共事务,以“义乌试点”为契机,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来义乌。再次是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创新宗教管理工作模式。义乌市本地人口67万,外来人口却有130万,来自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外商常住义乌,外籍人士几乎都信仰某种宗教。鼓励宗教团体参与社会服务,将其活动纳入社会管理轨道,让宗教界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七、结语

以上战略构想,是按照放大试点效应的要求,在深入分析“义乌试点”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基础、挑战和问题的基础上,对“义乌试点”前三年的改革进行梳理、诘问与反思,其意义和价值在于构建未来三年“义乌试点”的升级版战略方案。在国家新一轮开放战略中,选择若干商贸流通业比较发达的内陆沿边、沿海的中小型城市,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和相关特殊支持政策,成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贸易特别功能区,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可供探索的途径之一。我们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典型案例,做出系统的战略构想,为其他条件相似的中小城市建设国际贸易特别功能区提供可供参考的范例,共享改革红利。

试行中小城市国际贸易特别功能区,对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极具现实针对性和战略意义。

*本文系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绩效评价与政策建议”(项目编号:2013C25054)、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课题“结构性‘三荒’背景下浙商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11JDZS01YB)、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项目编号:13JDSM06YB)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空中丝绸之路”是作者在义乌市政府委托的“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战略研究”课题中首次提出来的,旨在助推义乌二次腾飞。与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相比较,空中丝绸之路的开放经济方式是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特色是“两小”贸易。建设义乌空中丝绸之路的战略路径,一是进出口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协同发展;二是传统专业市场转型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三是培育供应链管理公司;四是创新贸易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机制;五是建设物流配送网络和沿线仓储基地;六是形成沿线珠网式购销网络。

猜你喜欢

义乌国际贸易贸易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义乌展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