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扩投资、调结构、促改革协调推动作用
2014-02-04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朱伟
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朱伟
发挥好扩投资、调结构、促改革协调推动作用
嘉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朱伟
今年以来,嘉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序,转型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但上半年与全国、全省走势形成一定反差。分析深层次原因,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看阶段,中速常态。在经历长期高速增长之后,国内经济增速趋势性放缓,嘉兴经济赖以较快增长的背景弱化。在国际市场复苏缓慢、国内市场产能过剩以及生产环节转移趋势日益显现的作用下,新经济增长点缺乏,大幅度扩张的现象只可能在小范围和个别领域出现,难以带动整体经济的较快增长。而要素制约长期化、常态化,经济社会发展与要素供给能力改善相对滞后的矛盾突出。二是看结构,矛盾犹存。当前全国面临“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全省也处于“三个交汇”的复杂局面,对嘉兴经济运行的影响将是长期的、持续的,也凸显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表现在产能过剩短期难以消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难以支撑增长,企业转型亟待突破。三是看动力,不足显现。投资后劲不足将长期存在,政府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增长压力;资金脱离实体经济的倾向没有缓解;部分政策的实施尚难达预期,无法对经济增长形成支撑。
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要求做到“三个准确把握”,明确改革要服务于经济增长,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释放出很强的经济增长信号。为此,要把稳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决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实现全年红,关键要把握好政策着力点,发挥好扩投资、调结构、促改革的协调推动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强化招商选资和浙商回归“一号工程”,围绕产业需求选商引资,开展精准招商。加快项目推进,组织实施项目推进百日攻坚行动,落实好领导联挂重点项目制度。抓工业投资,不断提高制造业项目比重。增强投资后劲,加快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大力推行PPP投融资模式,把社会资本投入到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作为考核内容;进一步充实重大项目储备库,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良好格局。
明确结构调整方向。做大做强中心城市。要做大做强市本级产业,加强重点平台建设,统筹资源配置机制和公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工业全力壮大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优势产业,提升纺织、服装、皮革、化纤四大传统产业,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物联网、核电关联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突出抓好现代物流、信息经济、健康养生、旅游休闲等重点产业,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业态。突出重点平台支撑作用。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做大做强,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新经济园,促进园区提质增效。以“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倒逼转型升级。
围绕发展推进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建立健全配套政策尤其是差别化土地计划指标分配、差别化城镇土地使用税配套政策等,健全要素交易平台,推动资源竞争择优配置,促使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科技企业集聚。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力争率先建成产业结构合理、创新驱动有力、城乡区域统筹、生态环境优化的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改革。
谋划“十三五”发展。重视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加强重大事项争取,提出可以纳入国家、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重大事项。谋划重大建设项目,及早谋划提出一批关系全局、影响力大、带动支撑作用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建立“十三五”规划项目储备库。同时,及早提出一批需要列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并做好争取衔接工作。
突出抓好三项工作。接轨上海扩大开放。以上海为窗口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强化与上海发展规划的对接,深化省级以上开发区与上海重点开发区、高级技术园区的合作,加快推进一批承接上海高端产业转移的大平台建设,大力吸纳上海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等高端要素。抓好科技城发展。进一步推进省级创新平台申报工作,争取早日将嘉兴科技城纳入全省创新驱动大平台;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嘉兴科技城大平台的政策支持。三是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决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实现全年红,关键要把握好政策着力点,发挥好扩投资、调结构、促改革的协调推动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