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学院路公选精品课程《室内设计与赏析》为例
2014-02-03李晓丹陈智婷张展翔
李晓丹,陈智婷,张展翔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学院路公选精品课程《室内设计与赏析》为例
李晓丹,陈智婷,张展翔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室内设计与赏析》是北京市学院路地区21所高校“教学共同体”校际公共选修精品课程之一。本着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原则,把传统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对上述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出一条在通识教育中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教学实践;通识教育;室内设计与赏析;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的概念源于美国,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知识体系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而不是“单科”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是人的教育和公民教育,是高层次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其灵魂在于传播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其本身是为学生成人这个目的服务的,而不是为专业教育打基础,也不是为专业教育做补充。
目前,在各大高校教育中,实现“通识教育”的途径之一即为高校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公选课是各大高校为实施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素质,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的不限专业与年级的选修课程。高校公选课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文化水平,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体现了高校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室内设计与赏析》是中国教育学会评选出的校际公共选秀精品课程,正是实现大学生通识教育的校际公选课,它为建筑室内设计及装饰装修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结合对室内设计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评价,给学生讲解室内装饰装修的各种注意事项。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了解室内环境设计和装饰装修的入门知识,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优秀的室内环境设计作品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通过公选课的学习平台及其新的授课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室内设计与赏析》是面向对建筑室内设计与装饰装修感兴趣的学生设置的。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装修施工程序,能够欣赏辨别什么样的设计才是优秀的建筑室内设计方案,同时了解一些基础的施工程序和方法,为将来打造自己或家人的居室环境打下基础,同时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美学素养与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的规划
课程开设前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装修和施工两个方面(图1),其中重点讲的是室内装修的鉴赏知识,且每次讲课包括基础知识讲座、图片欣赏与录像播放三部分内容。经过一两年教学实践,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反馈,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购房知识这一模块。
在课堂教学后,考虑到选修课生源起点差异较大,我们为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安排了两种不同的选做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做审美作业或者实践作业。其间,我们鼓励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作业。教学实践表明,小组讨论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小组竞争,并让学生有机会建立对组内其他人的信任。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高校公选课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是“卖方市场”即“因师设课”。针对此问题,我们在设课之前就对学生们的群体需求做过前期调研,确定了对室内设计感兴趣的学生的规模和授课内容。我们一直致力于将课程作为连接师生的桥梁,实现师生的信息沟通,变“因师设课”为“因生设课”、“因需设课”,使公选课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
其次,关于如何让学生确定选课。事实上,大多数学生由于在选课前不了解课程的具体情况,因而做出盲目的或者不满意的选择。针对该情况,我们做了如下工作:一方面,尽快通过学校向学生提供较为具体的课程信息,如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开课规模和教学计划等;另一方面,在学生选课之前,我们在网络上提供了一小节课堂试听视频,以便学生对本课程有更为形象直观的了解。
(一)传统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
跨校公选课面对的是学院路各大高校的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室内设计与赏析》的授课对象起点差异较大,其中甚至有些学生可能对室内设计完全没有概念。因而建筑设计类专业课程和教材的专业性与跨专业跨年级校际公选课的公共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公选课《室内设计与赏析》课程绝不能照搬照套专业课的课程体系,一课通吃,一成不变。如何把我们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常识,避免枯燥,以生动鲜活的方式传授给非专业的学生,是我们主要应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把传统教学方式与体验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了如下改革:
首先,理论教学部分采用目前高校流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即借用PPT来教授课程。在备课时,将PPT做得形象而生动是必需的步骤,我们尽量多地使用具有吸引力的图像或动画,以避免使用过多的文字与生硬的理论,使课堂显得太枯燥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视频是其中最生动形象的方式。在PPT讲座之后,我们会让学生们观看一些时下流行且具有借鉴价值的室内设计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现实中的工程从初始设计构思想法到装修完成后的局部及整体效果是怎样一步一步进行的。
其次,我们采取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们不仅设计了问答环节,还为学生设计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话题,并在课堂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例如,在讲授装修中如何避免安全隐患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平时在家的体验心得,说出自己体会最深的注意事项,然后各个小组将自己的讨论结果总结为小纸条提交给老师,老师可以当堂挑出一些讨论的较多的注意事项与大家共享,并在自己的备课课件中加入这些更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体验式的教学,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学生,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这样让学生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可以更好地融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该课程在自己未来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最终解决问题。”如在讲授家具设计的思维和方法与人体尺度的关系时,我们请同学各自说说身边使用起来不方便的家具,并对不人性化的家居体验做出相应的解答,整个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施教与被教的普通教学环节,而是问题的分享与解答。在求与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正是促使学生将室内设计的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因素。
图1 课程提纲Fig.1 The Course Syllabus
第三,在选做课外作业方面,我们将学生分为实践与审美两大组。实践组的作业内容是,以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为依据,亲自动手将自己的居住环境如学生寝室改造一新,然后将改造后的效果图在课堂上通过PPT的形式共享给其他同学。审美组的作业内容则是,根据老师指引的方向,在课余时间收集优秀的室内设计案例,分析设计风格与优缺点。在作业点评方面,则包括老师的专业点评与学生点评两种方式。期间,我们得到的意外惊喜是,去年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些学生协同自己的室友将寝室改造一新,被学校评选为优秀标兵宿舍。课外小组作业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美学素养,而且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环境。
第四,多年的教学实践,不仅让学生们的小组合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而且让我们的教学团队越来越有凝聚力、越来越优秀。为了让选课学生们得到尽可能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我们形成了以教授为中心,以青年教师为辅助,以在校研究生为外援的教学团队及梯队,学生们可以与教学团队中的任何人进行交流,这样,我们的教师、学生以及整个公选课教学才会更好更快的成长。
(二)利用现代技术积极开展相关课外教学
通过与学生们接触,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都具有如下时代特征:(1)善于整理并运用从各大网站获取的大量信息;(2)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3)人人皆有移动网络设备,依赖于网络环境与社交;(4)习惯于网络世界,善于与陌生人建立社交网络关系;(5)自信,个性张扬,善于通过网络展示自我。
针对以上特征,我们利用现代技术借用了以下网络途径来充分调动学生对待公选课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和局限性,从而形成一种教与学的新模式。
(1)邮件互动
学生课后可以就课堂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几个方面跟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邮件交流虽然相对较传统且时间间隔较长,然而通过邮件,学生可以较为逻辑且系统地向老师阐述自己的所思所想,老师在邮件中的回复也会相对具体一些。
(2)微信群聊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去掉)比较了各种网络通信工具的优缺点后发现,微信群聊更能够满足同学们对多人讨论的需求。通过微信群聊,每个学生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到其他成员的实时动态,而且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
但是微信群聊有以下缺点:虽然群内的同学可以通过微信群聊相互沟通作业进度与内容,但是如果群内成员相互熟悉,就可能导致有一定数量的群聊内容与专业无关,这样就违背了我们建立公选课微信群聊的初衷。
(3)QQ群平台
QQ群是为多数人所熟悉的网络共享平台,我们在《室内设计与赏析》公选课课外教学中也已使用多年。
通过班级QQ群,一方面我们将教师讲课的现场视频放在了群文件共享中,并附上课程PPT供大家参考,便于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 QQ 上发布班内各小组的学习动态,促进小组间的竞争与互动。此外,各小组还可以将自己的作业共享,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并投票,这样可以起到互相督促监督的作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进一步的教学改革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不能只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知识之上。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你来我往的一个过程,我们不仅考虑到了这方面,也一直致力于行动上。第一个例子是在最初的课程安排中,我们没有涉及有关购房的知识,经过与学生的接触交流,发现购房的相关注意事项是大家比较陌生的地方,因而我们在最近两年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了购房知识,这反映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第二,为了改善以往课外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并紧随学生们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越来越强的步伐,我们准备增加微博公众平台与社团组织这两种课外教学方式。一方面,我们准备在不久的将来由教师带领研究生,共同建立课程的微博公众平台。通过微博关注,我们可以不留痕迹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督促学生圆满完成本公选课的课程学习。另一方面,我们教学团队准备借助社团容易发展学生的优势,由研究生组成本校的社团领导班子,由对室内设计感兴趣的学生组成社团成员,继而号召其他高校的学生,形成以本校社团为根据地,其他高校社团为网络的基本格局。通过各高校社团的校际联合活动,使《室内设计与赏析》的课堂知识在课外得到更充分的宣传与学习。第三个,为了让非专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课堂知识,我们最近正在致力于编写一本适用于普通大众的室内设计装修读物,将其作为《室内设计与赏析》公选课的教材。
2014年,《室内设计与赏析》被中国教育学会评选为学院路共同体校际公选课中的精品课程,这是对我们教学成果的肯定与嘉奖。
参考文献:
[1]钱颖一.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作用[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3):5-7.
[2]陆一,史静寰.志趣: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J].教育研究,2014(3):48-54.
[3]姚中秋,李强,丛日云,等.通识教育与文明复兴[J].学海,2013(4):120-144.
[4]刘志荣.《网页设计与制作》公选课教学研究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638-642.
[5]高培.上海四所高校公选课的现状及建议[J].上海教育,2011(11):42-43.
[6]代静.高校公选课现状调查及分析[J].课程教材改革,2013(26):75-77.
[7]于丹丹.社会化媒体干预的教育教学服务系统设计——以设计学科学习体验设计为例.设计驱动商业创新:2013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2:501-506.
[8]张丽君.跨专业公选课《旅游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175-177.
[责任编辑王云江]
Exploring the teaching reform in general education——Take public elective excellent course in Xueyuan Road the Interior Design and Appreciation as an example
LI Xiao-dan, CHEN Zhi-ting, ZHANG Zhan-x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The Indoor Design and Appreciation is one of the inter-school public elective excellent courses of 21 universities “teaching community”in Beijing Xueyuan road area.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mplementary”teaching and learning, we combin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with the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and explored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optimize the teaching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by using the modern technology to assist our teaching means and reforming the above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
teaching practice, general education, interior design and appreciation, the teaching reform
10.3969/j.issn.1673-9477.2014.04.029
G642
A
1673-9477(2014)04-095-04
[投稿日期]2014-09-01
李晓丹(197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建筑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