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2-03高祥涛
高祥涛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和发展方向,市场竞争、农民增收、满足人们的健康要求、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农业等,都需要农业标准化。认真研究农业生产现状和特点,找准农业发展定位,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农业标准化的定义
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实施监督,促进先进的农业成果和经验的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叫做农业标准化。
2 农业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
2.1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既可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换,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又能够带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和优化组合,促进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实践证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迫切需要农业标准化的支撑;而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也迫切需要农业标准化的带动。
2.2 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农业。标准化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于一体,具有科技推广和科学管理的双重性。没有农业的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推进农业标准化,用现代工业理念来谋划和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标准来规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用现代组织方式来完善家庭承包经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
2.3 农业标准化是切实关心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行动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领导重视,人民关心,社会关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无公害的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三绿工程”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措施[1]。
3 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但有关部门还没有全面认识到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有的领导和农业科技人员仍停留在传统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上,致使农业标准化工作没能得到充分重视和落实[2]。
3.2 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和统一性。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不一,质量安全标准交叉重复,可操作性较差,有的还存在一个产品多重标准的情况,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所适从。在现有标准中,产中技术规范较多,产后质量标准较少,产前环境控制标准严重缺乏,与市场、流通结合不够紧密。另外,已有的标准考虑国内因素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较少;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还不完全配套。
3.3 标准技术内容陈旧,水平低
由于标准修订不及时,加之受制定标准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农业标准普遍存在技术内容过时的问题。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类产品标准,目前配合饲料产品只有粗蛋白的指标,而没有考虑氨基酸平衡等方面的指标。我国现行的500余项农业分析方法标准中,大多数都是用常规的重量法、容量法或比色法,既费工费时,又不能满足对微量成分的分析要求,对于先进的分析技术好方法诸如离子色谱、离子阱质谱、等离子质谱等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对酶制剂、蛋白质螯合物、促长剂等缺乏精确有效的检测技术和检验方法[3]。
3.4 标准宣传、贯彻、实施力度不够
农业标准的实施是整个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付诸实施才能发挥作用和效果;也只有在贯彻实施中才能对标准的质量作出正确的评价并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修改和完善。但由于投入资金有限、标准宣传和示范推广力度不够、生产者素质较低等原因,一些地方已制定的农业标准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3.5 标准研究工作滞后
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适用、先进的标准,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对比分析和验证。目前,比较注重标准的制定,忽略标准制定前的技术研究,致使农业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难以提高。
4 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对策
4.1 增强对开展农业标准化的认识
增强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一是各级各部门领导要率先垂范,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要认识到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技术基础,是规范农业生产,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二是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把农业标准化知识普及到全社会中去,使之家喻户晓,使农业生产企业和生产者、消费者对农业标准化的作用得到充分认识,用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成为农业企业和生产者的自觉行动。
4.2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
建立健全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要以国际规范为准则,抓住当地主导产业、主导产品,选择重点,逐个制定系列标准;要认真总结已取得的农业标准化实践经验,及时修订、完善和提高现有标准水平;充分发挥科研、教学、技术推广、企业等机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快组建一批新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的建设。
4.3 加快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
农业标准只有实施和推广,才能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围绕优势农产品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扩大农产品出口,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要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明确基层推广机构实施、示范农业技术标准的责任,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标准实施中的作用。
4.4 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宣传与培训工作
实施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农民对农业标准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着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成效。要把实施标准化变成广大农户的自觉行动,必须强化标准化意识,普及标准化知识,加大农业标准化宣传、贯彻的力度和广度。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利用质量技术监督、农业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组织标准化培训,开展重要标准的宣传,提高企业、农户的标准化水平。培育和发展农业标准化中介服务结构,引导各级各类标准化组织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咨询服务,扩大服务咨询覆盖面。
4.5 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标准化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标准化教育培训。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水平,尽快培养一批既有标准化知识,又懂专业技术的推广队伍。特别要从农民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普及标准化知识,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3]。
4.6 加强农业标准化研究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水平,必须加强农业标准化研究工作。当前主要是研究体现市场对农产品优质要求的质量等级划分的科学依据和方法;研究并确定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涉及质量安全方面的限量标准及配套的检测分析方法;研究和开发适用于现场应用的快速检测技术和设备;研究农业标准化示范的理论和技术途径;研究农业标准体系如何与国际接轨等内容和问题。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指导当前乃至今后开拓标准化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农业由传统自然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化,农业生产从源头到最终产品,都需要以标准化为基础。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有助于发展农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有助于发展现代农业,最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标准化[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2]王孟宇,车国富.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的现在与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414-418.
[3]刘小林.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29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