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27年——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简述

2014-02-03郁庆芳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遵义会议革命中国共产党

郁庆芳

(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强大的敌人和不利的革命形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八一”南昌起义拉开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序幕,之后整整十年,中国共产党经过反复探索,经过长征的锤炼,逐渐锻炼出了依据中国国情自主制定战略和方针的本领。其中,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瓦窑堡会议这三次重大会议对中国共产党解决自身党内问题、处理与对手国民党的问题以及应对日本外来侵略的政策问题,均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转变,也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八七会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有力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试图独自掌握武装力量以反抗武汉政府叛变行径的决心,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但它还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能够真正将革命引向胜利的群众性武装暴动,最大限度上只能说是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了军事力量因素。

随后召开的八七会议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一次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告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的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决议,成立了一个九人的临时政治局作为党的核心,年轻的瞿秋白成了实际上的中央负责人,毛泽东被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负责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八七会议本身的文件并没有我们日后常提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的说法,但作为八七会议的精神,这种概括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大大小小的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执行的共产国际“新路线”存在严重问题,在城市中心发动革命暴动显然并不适用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此时,早就有了“上山”思想的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通过“文家市决策”和“三湾改编”,开始向湘南撤退,并于1928年4月与朱德顺利在井冈山会师,开始了艰难的根据地开拓岁月。利用国民党政府内部各派系之间的争权夺利以及中国农村的政治真空和自治状态,农村武装割据变为了现实。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一元化领导,这是多次革命失败得出的基本教训之一,唯此才能表明与国民党决裂和开展斗争的决心,才能更好地领导指挥军队,团结人民群众。创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并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上”,这是开展武装斗争的必要条件。认识到中国革命中农民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潜力后,土地革命蓬勃发展。虽然在对待中农和富农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层一直存在争议,导致不少相互冲突的土地政策的出台。但是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平均分配给贫苦农民这一基本原则却从未改变。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土地运动中最为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土改问题创造一个有利于实现自己政治、军事目的的社会群众坏境。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苏区生产力的目的只能放在其次。各根据地工农民主政权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使农村根本秩序得以建立,社会动员也得以有效进行。

二、遵义会议:从“革命浪漫主义”到“政治现实主义”

在共产国际的操纵下,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国际派在六届四中全会后独揽中国共产党中央的领导大权。1931年,江西中央苏区正式建立,毛泽东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升,成为了握有军权的实力派人物。随着中央委员会从上海迁到苏区,中央领导人和毛泽东之间产生了新的冲突,中央苏区内呈现出一种多极权力的状态。第五次“围剿”中,由于博古、李德的指挥失误,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占领贵州省北部重镇遵义,并在此召开了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的最后阶段,毛泽东掌握了会议的主动权,从政治局委员增选为常委,并成为拥有实际军事领导权的周恩来的助手。遵义会议决议否定了博古的报告,明确指出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由此可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进入中央领导核心,首次成为党的五个最高领导人之一并获得了决定全党全军重大行动的权力,但他仍不是党的最主要的负责人。遵义会议的总态势对毛泽东是有利的,因为毛成了过去党的正确路线的唯一代表,是将来能领导党和红军取得胜利的唯一人选。

遵义会议的召开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的起点。这是党成立以来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对自身错误进行认真反思,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行动都由共产国际说了算,而共产国际的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如果革命进程受阻,那一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误解和误用了。这种失败责任转嫁的权宜之计,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从陈独秀到瞿秋白、从李立三再到王明的不断更迭也没有改变党内教条主义的盛行,严重妨碍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精神的发挥。因而,在中国共产党成长与成熟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寻求摆脱莫斯科巨大身影的笼罩。193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自筹相当部分的活动经费,经济上的逐渐独立也为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建党初期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到瑞金期间一名普通的党和红军领导人再到延安时期支配全党全军的核心人物,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说毛泽东奉行的是一种政治现实主义的思维方式,那么他与中国共产党之前的领导人之间的矛盾分歧也许是必然的。不管是李立三的革命理想主义,还是博古、王明的革命浪漫主义,都与毛泽东有着极大的区别,注重现实的稳健路线和热心革命的激进路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在毛泽东和张国焘这两位都注重现实的政治家之间,他们的矛盾则主要集中在党的领导权上,即谁服从谁的问题上,这个问题更难以解决。经过十年理论积累和斗争实践的双管齐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毋庸置疑。在未来的日子里,毛泽东的战略也将成为全党的战略。总而言之,在寻找生机下的溃逃过程中,毛泽东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即工农武装割据,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这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唯一的生存选择,因而完全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设想,也与苏联的现实示范迥异。

三、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落脚陕北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了解了在长征路上已经陌生了的国际国内形势。1935年12月末,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主要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问题。会议通过了三个重要文件:(一)政治决议《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当前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并吞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要与“不同的个人,不同的团体,不同的社会阶级与阶层,不同的武装队伍”联合,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政治决议的另外一个显著内容是将“左”倾关门主义看作是党内最危险的敌人。(二)军事决议《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力量,但最重要的依旧是保存并扩大共产党军队的实力。(三)毛泽东的报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是一份纲领性文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瓦窑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国内战争战略的一个转变,即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也证明了共产党总的精神取向的转变,即从盲目听从苏共、相信书本教条到依靠自身努力,壮大军事力量来应付各种政治现实。早在江西苏区时代,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外交政策”。1932年4月15日,中国共产党对日宣战,同时鼓励自发的抗日动员。中国共产党对日本侵略都始终坚持一种大事声张的反对态度,高举“民族主义”大旗,不仅使其拥有了合法性,也获得了更多民众的支持,从中足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整体的政治成熟。

“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最初支持张、杨,要求对蒋介石进行公审,但是经过利弊权衡,最终有条件地促成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既维持了已获得的实质地位,又从国民党方面取得了正式的合法地位。之后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真正得到实现,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三部曲。国共两党的“合作—分裂—再合作”表明,共同的强大的敌人压力使得联合行动成为可能,而共同敌人的消失和联合行动的完成则意味着新的政治分裂。在第一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虽然不断强调思想上的独立性,但在实际上却始终处于不独立的地位。而第二次合作时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长征的锤炼,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看似迫切希望放弃革命性质而统一于国民政府,实则坚定地维护其政治和军事上的自治地位,关键问题上丝毫不让。

自此,拥有了好的理论和相当力量红军的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广大群众,开展根据地建设而拥有了足够给养的经济力。同时通过八七会议理清了和对手国民党之间的关系;通过遵义会议的召开认清了中国的政治现实,一定程度上处理了党内各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奠定了毛泽东的地位,与苏联的关系也有了新突破;而瓦窑堡会议则在全社会宣扬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赢得了民众更多的好感和支持。此后共产党获得了持续的长足发展,几乎没有任何中断。在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各种经验教训,调整了与竞争者、党内战友、国际盟友和外来侵略者关系的方针和政策后,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完成了逆境中的华丽转身,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

[1]杨炳章.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通史·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布兰特利·沃马克.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1917—193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蒋博英.毛泽东的非常之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李振.社会进步运动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发展历程的当代反思[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

[6]刘颖.论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及几点思考——从土地革命战争的失败和抗日战争的兴起谈起[J].实事求是,2007,(2).

[7]杨奎松.关于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史研究的进展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猜你喜欢

遵义会议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