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浙江金融业发展新思路

2014-02-03金雪军

浙江经济 2014年21期
关键词:小微浙江民间

金雪军

探索浙江金融业发展新思路

金雪军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的实现路径需要借力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发挥地方法人金融主体实力,通过创新小微金融、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形成大资本聚合机制

金融业作为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支撑,既要实现自我优化升级,更要服务于经济主体转型的融资需求。近年来,浙江省启动多项国家金融改革试点项目,民间金融、海洋金融、农村金融、贸易金融与科技金融等均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区金融难题。但总体来看,金融发展对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力有待加强,金融发展与经济转型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需要针对浙江经济发展现实,分析浙江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探索浙江金融业发展的新思路。

问题与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中小金融机构实力的差距。浙江中小企业是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然而,由全国性大型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市场对规模小、收益低、抵押资产不足、融资金额小但较为频繁的中小企业的匹配度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由于存在路径依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改善依然需要银行信贷,尤其是能够与中小企业实现供需对接的中小金融机构。虽然近年来在多项金融改革措施的推动下,浙江已发展一批小贷公司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但满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还有明显距离。

直接融资高门槛与中小企业低基础的错位。直接融资由于更趋于市场化,相对于间接融资,具有更强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对解决市场结构性失衡问题更有效。目前,一系列企业直接融资创新工具陆续出现在浙江金融市场上,但是由于这些工具的发行门槛较高,加之市场分割及流动性不足等,仅少数企业能够获得直接融资服务。大多数企业仍无法享受到直接融资所带来的便利,尤其是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的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得到直接融资市场的资本支持难度较大。

地方金融实力与金融业整体发展的失调。尽管近年浙江金融得到长足发展,但浙江地方法人金融需要加快发展。浙江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从数量上看,银行、证券、基金等方面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与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相比都很少。从影响力上看,浙江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在全国市场占比有限,影响力薄弱。从金融创新上看,浙江地方性银行在金融创新和产品竟争力上与全国性银行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企业融资需求的特殊性与银行信贷体系的矛盾。由于银行与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为控制风险,银行信贷大都以短期信贷为主。从浙江企业融资需求的状况看,不少企业需要长期融资,科技型企业和传统型企业转型升级时更为突出。在经济转型时期,浙江信贷市场中长期贷款资金的匮乏与银行信贷体系期限错配问题越发严重。此外,由于目前的银行信贷基本上是依赖于房地产抵押与互保互担体系,导致浙江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与担保资产的状况比较普遍。

大额资金融资需求与民间资金聚合机制的障碍。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还依赖于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的建设支持,同时向民营资本开放的诸多新领域往往也需要数额较大的资本。尽管浙江的民间资本充裕但较分散,由于缺乏形成大资本的聚合机制,最终众多小资本与大项目失之交臂。资金聚合机制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地方资金上马大项目的重要因素。

坚持联动发展

在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浙江金融必须始终坚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以调整现有的融资结构为切入点,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为落脚点,以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形式的比较优势为新要求,抓住海洋经济发展(海洋港航金融)、义乌国际贸易改革配套金融改革、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等契机,力争早日打通民间小资本与大项目、银行大资本与小企业的两个对接通道。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的实现路径需要借力于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发挥地方法人金融主体实力,通过创新小微金融、民间金融、互联网金融,形成大资本聚合机制。这些举措同时也为浙江稳步跨入“高收入经济发展体”打下根基。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充分利用沪深主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资源,引导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针对浙江中小微企业多的特点,鼓励证券经营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股票质押、约定购回、资产证券化、私募债等服务;做好拟上市公司辅导监管工作。加快区域性产权、股权交易市场发展,股权交易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和股份转让流通渠道。健全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衔接互通机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机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退市制度。

发展债券投资市场。完善企业产权制度的基础上,降低对企业债券上市条件的要求,逐步放宽规模限制和发行额度,丰富债券品种;加快债券二级市场改革,完善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规范企业债券监督管理。加快“市政债”试点工作,有效推进阳光融资,减少地方政府对“影子银行”体系的依赖。对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动专项债券开展,着力为棚户区改造、交通、供水、燃气等具有一定收益的市政项目融资。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及退出机制,组建风险投资的行业自律协会,严格规范风险投资的市场准入和从业资格;完善风险投资的资本结构,积极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

加强地方法人金融主体实力。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业,通过整体升级,发展股权优化、治理完善、内控有效、经营特色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通过大力推动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期货、信托、证券和保险公司上市,发展壮大一批“浙商系列”总部金融机构,多渠道推进企业上市,积极推动各类创投公司的发展,创建一批符合浙江特色的新型金融机构。通过与全国性银行等机构合作建立衍生法人机构落户浙江,吸引国内外知名的证券基金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管理公司、创业(风投)公司等进驻浙江。积极培育地方保险市场主体,吸引外资保险总公司进驻浙江,鼓励专业保险机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多种市场主体共同发展。

完善民间金融市场。创造良好环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鼓励兴办民间担保机构、典当行业等合法的民间金融机构。创造新的“制度红利”,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或参与成长性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农村土地、林权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和开放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三农”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包括信息服务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投资咨询中心、信用担保机构等,为民间投资者提供专业化服务。

创新小微金融服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兼并、重组及产业转移等为小微企业谋得新发展机会;加快对小微企业技术改造,采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银行根据小微企业客户属性,在机构体系、产品服务、风险控制方面进行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方法。推动征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保险业、担保业的功能,完善多层次的信用增强体系。大力推进适合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建设,以区域股权交易中心为抓手,推进地方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制,支持小微企业债券融资。构建有利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采取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小微企业贷款应实行信用评级的差异化管理,信贷总量调控的差异化政策。

开放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壮大新兴互联网金融主体,大力发展股权型网络融资机构,规范网络融资平台建设,创新大数据金融产品,加快互联网金融门户差异化竞争。加快现有金融机构网络化延伸,大力发展网络直销银行,规范发展P2P、众筹等新兴网络融资机构;鼓励多类型金融组织(保险、信托、基金等)开展互联网业务。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手段,鼓励互联网金融组织建立安全网络融资系统,鼓励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事前防范降低系统崩溃风险。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特别小组,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实施自律管理和行业监管,加强准入、运行和退出管理相结合。优化提升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征信平台,探索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购基金等,推进互联网金融园区建设,集聚资源促进产业融合。

完善资金聚合机制。推动产业基金发展,加快私募转型升级。继续推进民间财富管理规范发展,实现民间资本产业化培育与引进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国内外大型财富管理机构落户浙江,形成全国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聚集区。加快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盘活存量资产。设立专项基金来认购风险最高的次级资产支持证券,借此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积极探索“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和“市县级地方政府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猜你喜欢

小微浙江民间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小微企业借款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