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网络管理 促进社会转型

2014-02-03李芸洁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信息

李芸洁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 四川 乐山 614000)

网络是群众最活跃的信息交流平台,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CNNIC 的第3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 年6 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88 亿,且呈平稳的增长态势。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升,以及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特别是微博客等“自媒体”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公共舆论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正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信息传播形态正从传统向现代、从有线向无线传播过渡,这两种转型叠加起来,决定了互联网作为舆论源头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对此,既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积极的、正面的作用,通过网络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又要针对网络谣言、网络侵权、网络欺诈、网络炒作以及利用网络空间攻击党和政府的负面新闻和网络乱象,依法加强网络管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

一、网络信息的主要特征

(一)传播性快

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网民可以即时发现现实社会的重要事件或热点问题,并利用互联网多种渠道迅速传播,不仅网络群体之间的交流速度很快,而且还可以迅速地、即时地、不间断地将网络信息反映到世界各地。

(二)互动性好

互动性是互联网络舆论传播的最大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它可以互动传播、交叉传播,各抒己见、灵活自如,基本上不受客观因素的约束。

(三)时效性强

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时效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如报纸发行时间周期长,无法24 小时滚动播出,电视行业发布信息的成本较高且有一套较为复杂的流程。而网络技术的网络传播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特点,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生的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播出去,能够大幅度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

(四)覆盖面广

网络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阅读,这种效果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极广的信息覆盖面也是网络传播突出的特点。

二、网络信息的复杂效应

(一)真假效应共存

网络技术的发展造成各类网络信息同时传播,真实信息、虚假信息并存,垃圾信息、谣言秽语充斥网络环境。不少信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应,是自身思想和观点的真实吐露,但也不乏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技术制造虚假信息,甚至造谣惑众,加上网络受众对信息的真实度并不考证,使虚假信息同样以各种方式广泛传播。

(二)正负效应同在

真实信息很快得到众多网民支持,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让正能量得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不可限量;虚假信息以及谣言产生的网络舆情,会在更广的网络信息平台上形成信息误导,不仅让网络新闻失去可信度,还造成了网络信息的严重失衡,使民众利益受到侵害,甚至让网络舆情出现难以控制的社会局面。

(三)收放效应空前

由于人们的情感与主观意识的因素,部分事件很容易在网络群众心中产生共鸣,并伴随高度的响应和支持,很多网络舆情事件都是由一条消息甚至是一张图片最终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反应。例如“郭美美事件”引发亿万民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极大关注,最终被放大成网络舆情事件。网络群众形成一种空前的民众力量,偏激性的网络舆情直接破坏真实信息的正常传播,严重影响到解决问题的进程。

三、依法管网的对策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信息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为依法惩治网络犯罪、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必须让依法管网成为常态,形成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机制。

(一)保持信息公开和透明

在处置网络突发事件中做到信息公开和透明,不仅是满足群众知情权,也是杜绝谣言传播的有力手段。对于政府而言,应建立公开的信息平台,多层次、全方位地收集和处理网络舆情,积极地关注和解决公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紧跟信息社会步伐,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针对受众的关切点,及时、准确地公布信息,抢占第一时间,做到先声夺人,运用网络话语权对事件进行正确引导。知情权是公众的基本权利,但是政府机关在关键时刻越不说,往往越容易出问题。如果信息不及时公开,在关键时刻失语,那么就会给小道消息和谣言提供可乘之机,从而使政府陷入被动。

(二)正面应对网络流言

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看似很小,但如果不给予应有的重视,很有可能会引起“蝴蝶效应”。政府部门要将其纳入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部署。组建一支专业化管理队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行为。突发事件往往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容易导致舆论的强烈反馈。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质疑、批评、追问、谣传甚至谩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负面舆情的应对和引导工作至关重要。在全面掌握事件信息和民众诉求的基础上及时对外做出回应,不能自说自话、官腔官调,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而要对网络虚假失实言论予以澄清,对部门失责行为勇于认错,避免言行失当诱发新的舆情事件。网络宣传需要建立在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下,建立可信的、理性的、和谐的主流舆论,引导群众正确地看待舆论事件,将各种不良信息用科学的论证手法推翻或者否定,使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回归到正常的思维状态下。

(三)提高网络内部评论人员素质

加大舆论引导力度,用正面的声音正确引导公众认知,才能避免谣言扩散、影响公众视听。对于网络上针对某一重大事件的舆论,网民意见参差不齐,某些具有偏激性的观点很容易将网络民众带入误区,造成一定的网络混乱。建立一支理性的网络内部评论人员,对于网络事件进行正确的、理性的引导是尤为重要的。事实上,没有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错误的观点极其容易自由泛滥。而面对重大的突发网络舆论事件,网络评论人员在网络舆情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需要具备专业的评论水准,需要达到从容应对网络舆情的苛刻需求。

(四)健全监测预警机制

网络监测力量的薄弱容易导致敌对势力趁虚而入,造成网路舆情偏激化。建立完善的监测及预警系统是未来控制网络舆情恶性发展的有效方式。网络监测部门应该选配多样化的舆情分析人员,在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之下,对新闻网站、各大论坛、网络社区以及微博、博客等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全程监控,通过专业平台上收集的信息和数据、热点强度等进行专业的评估、分析和预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处理能力,来挽救和弥补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当前,我国涉及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规范性文件已有40 多个,各级政府应依法依规,严格执法,坚决取缔各种网络乱象,坚决打击利用互联网攻击党和政府的各种敌对势力,还互联网一个清朗的空间!

[1]郝文江,马晓明,武捷.网络舆情现状分析与引导机制研究[J].计算机安全,2011,(02).

[2]闫利平,陶卫江,韩晓虎等.政府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及预警[J].现代情报,2011,(04).

[3]刘瑾.高校网络舆情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01).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信息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数字舆情
订阅信息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展会信息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健康信息